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将要成为一名法律实习生,推荐阅读本文!

学术之路 2021-09-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Legal Road Author LGR实务工作小组

来源:Legal Road

原标题:李狗肉 | 如果你将要成为一名实习生



前言

当我走上人生的分叉路上,我意气风发,誓要做出一番事业。这时路口坐着的人告诉我,前面哪一条路不好走,哪一条路有泥泞。我什么都不懂但我有一腔热血,什么也不听的大步向前。可他似乎并没有说错,有的路是真的好难,我摔了几个跟头才知道。于是我气喘吁吁停在路口休息。这时,路口来了新人,也像曾经的我一样面容青春。

有些经验需要亲身感受,但有些已被验证出的“雷”大可不必自己再试。以下分享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即将成为实习生的你有些许帮助。

进入职场时你的心态


(一)此刻,你不再是一名实习生

1. 对外称呼要保持专业性

       当你开始这一职业时,你就不再是一名学生,你要让自己进入这份职业的状态。要对自己具有充分的信心,即使遇到自己不知道或者无权限的事项,也可以用合适途径妥善处置。这是自己专业性的体现,对自己团队负责的表现,对客户尊重的象征:

“我作为实习生,在实习的时候犯过的最大错误就是,把自己当成‘实习生’。比如在某红圈所非诉团队实习期间,和合伙人一起去项目地出差,之后合伙人因为事务离开,把我留在项目现场。那时,我没有摆脱实习生心态,在项目遇到小问题的时候,立刻表明自己‘实习生’的身份,然后联系合伙人。虽然没有出大问题,但是公司对合伙人、其他资深律师没有在现场,只留一个实习生略微表示不满。后来合伙人私下找我聊天,认为我没有摆脱学生心态,其实完全可以把自己当成实习律师甚至执业律师,这样让公司更加信任,也能承担更多任务,得到更好的锻炼。”


      当然,这一问题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在加拿大普通法系地区,不管你的身份/职位是实习生还是Junior,对外都要称呼自己为某某律师、某某检察官或者某某法官。并以此身份作则,维护团队形象,保证对外的认可[1]。在加拿大的律所,要求是对客户都要称呼自己为律师,哪怕只是学生实习,因为客户不会希望自己来到律所第一个沟通的人是一名实习生。因此说自己是律师是对自己、律所和客户的专业性要求和尊重之体现。如果遇到自己不确定的事项,可以说明自己不负责该项业务/无权负责此事,并第一时间转给有资格的人,这是更为恰当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团队分工良好有序。但直白的说自己不知道/我不会/我还是一名实习生等诸如此类的话,就是非常不专业的行为,客户的感观很差,对律所的影响也不好。

      但这一点在香港则完全不同。虽然同为普通法系地区,在香港如果没有律师资格自称律师可能会触犯刑事法律,此时实习生只能自称I am the assistant to XXX (该律师的名字)[2]。在大陆,对外自称律师助理、实习律师一类,似乎会比实习生更合适。对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具体处置措施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对外形象要保持专业性。


2. 主动争取合适任务,自己不仅是“实习生”
       在国内,法院实习也是众多法学生实习的一大去向。但同样是在法院实习,为什么有同学会觉得“很水”,不过是整理卷宗、打扫卫生,最多也就是充当书记员的角色,而有些同学则觉得收获很多,能够了解法院内部的职能划分,从收案到判决实现全程参与。二者之间会有带教人是否用心培养的差别,但更主要是看自己是否足够主动、留心学习。
“比如我在法院实习期间,跟着一个经验丰富的法官助理,但是自己囿于“实习生”的身份,一直没有主动争取任务,只做一些边边角角的零碎活。后来反思了一下,如果当时自己主动争取,其实也能参与其他更深入的工作,比如简单判决书的撰写、法官会议的记录等。”“我在法院实习的时候会比较勤勉,除了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和法官们的日常关系也不错,于是有时法官会让我写一些简单的判决,对他们来说可能只不过是日常工作,但对于自己来说,确是意外的锻炼。在之后我又主动询问能否旁听合议庭合议讨论,也获得允许,收获很多。”


       每一次实习机会不仅仅是简历上的两行字,更是了解一份工作的机会,因此要学会主动揽活,让实习更有价值。总之,都是希望有能力的大家能够在实习当中,不再被实习生的心态和身份所局限,能够更多的深入参与、感受这一行业,这对认真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会有很大帮助。

(二)摆正心态,你只是一个实习生

       这似乎与第一部分有些矛盾,实则不然。第一部分是想要告诉你,要有自信和专业性,主动学习,而不要误以为实习生的身份可以让自己划水、让别人降低 对自己的要求。而这一部分是要表达,我们本质上还是来学习的,需要谦虚;这并不是我们的正式工作,不要给自己不匹配的过大压力。

1. 保持谦虚,保持学习的态度

       比如,当你回到老家,在小地方的公检法实习时,一定要摆正心态,你面对的法官可能在学历上不如你,或者你觉得他们专业能力似乎也不是那么强,但你要知道,他们可以在当地参与审判工作多年,积攒的审判经验、对民情体察、对相关法律的熟悉程度等一定是丰富的,他们身上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假如法院实习时,你的办公室大都是年长的前辈,一定要学会谦虚,这更是意外之喜:也许他们的学历经历不如你丰富,但他们在实务上几十年的积累一定让你受益匪浅。虚心求教,他们会和你聊很多以前有意思的案子,都可以作为学习素材。一个小的经验是,可能法院的很多工作人员年龄比较大了,对新的软件、好用的工具等都不熟悉,这个时候主动提出来帮他们做一些省时的操作,或者教他们用简单的新工具,会有惊喜收获。当然,这样的举手之劳也是你应该做的。”


2. 不要给自己不匹配的过大压力
       实习的时候也不能把自己看的很重要,这样就压力不会很大。有的人可能天生就容易紧张,可能是担心留用,还有时是因为担心自己没有做好工作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无论如何,搞清楚自己实习的目的,就能让实习生活更加好过一些。
“如果未对实习的领域及团队有很深刻了解的话,建议刚开始还是不要以留用为目的。我刚开始本来是以留用为目的,所以刚开始做事就会很急,而且总想不犯错,心理负担很重,本来每天的工作压力就很大了,还会给自己增加压力,这会让实习初期很不好过。而且随着后来对实习的领域及团队有了了解之后,就不想留用了。现在想想,刚开始那样实在是没有必要,不如心态放平一些,这样也会好过一些。”


       如果你发现实在遇到了和自己很不合适的团队,身心健康第一位,微笑着拒绝说再见。不是非要成为魔圈所、红圈所的律师才叫成功,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掘自己的天赋,在自己的赛道上走稳每一步,无愧于自己就好了。这不应该成为困扰你自己的压力。


3. 摆正心态,你只是来实习的
      有的时候你来实习,领导总要象征性的说一些欢迎词,但你要懂得规矩懂得分寸。你也只是来实习一段时间,并不属于这个单位,不要过分关心人家内部的情况。
“我来实习时领导说,我们单位关系比较简单,不需要考虑什么级别,有问题随时和我说,直接来找我就行。但是你真的直接找上了,分分钟给你直属领导脸色看,潜台词就是你看你的人,不懂事。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还是要先看看身边人怎么做的,弄懂规则。毕竟你作为一个新人,要搞清楚状况。”“如果领导问你对部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的时候,首先要说我学到了什么什么,再精简的提出少量小问题,领导极其有可能只是客气一下,并不想听你作为实习生的指点江山。这是我的血泪教训,当时在某市行政复议局实习,针对案卷的一些细节提了很多很多改进建议,然后被领导质问为什么要给这个实习生看之前的案卷。”“对于不懂的事情,也不一定要问。很多看上去奇奇怪怪的选择,不合理的决定,可能是领导的小心思。贸贸然的发问,把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样子弄破了,你得挨骂。比如单位今年做一个规划,乙方工作成果完全不合格,完全不懂为啥会选这个乙方,并且作为甲方,完全是在干乙方的活。但实际上你可能并不知道双方之间的关系。”“有的单位干活的时候也别拼命干,不要随意揽活,因为有的时候领导这个活儿是属于要给某人当作刷简历的,结果你抢了反而让领导难办。还有就是不要和别人攀比干了多少活,因为你不知道人家爹是谁,虽然人家是过来养着的,但也是需要干活儿的。”


实习工作中的具体细节


(一)如何选择一份实习

1. 学会甄选实习,做好职业规划
       若明确知悉自己的目标,请坚定去追寻;若对自己的未来暂时比较迷茫,一定趁在校期间多去尝试不同类型的岗位。法学生大多以“进红圈”“拿高薪”为目标,一方面红圈所高大上的办公环境以及高昂的薪水具有极大诱惑力,一方面更多是一种从众的选择。但法学生的出路并非只有公检法、律所等常规去向,高薪的不止有红圈,还有各风口、热门行业的法务例如互联网科创、新能源汽车、游戏等,甚至传统行业例如地产、建工、养殖等的头部企业;可考虑的岗位还有董秘、投融资等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岗位,这对于有非诉经历的法学生则是有更多优势的。无论做何种选择,一定要从自身出发,如有必要可以列表明细自己的条件,包括性格特征、专业背景、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多尝试不同行业的实习,让自己对未来的工作更加了解,也更明白自己内心所求。
“我本硕在校期间一共经历了三段实习,分别是诉讼、非诉和法院,但在秋招时投的公司总会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去律所/法院?”这句话意味着,他们对没有公司实习的同学存有志向以及能力的怀疑。”


2. 确定实习前做好尽调
       去之前一定要做好尽调,想尽一切办法了解这个团队的合伙人、主办律师的团队氛围。包括问同学、问同学的同学等等,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如果听说这个所很多团队的氛围都不太行,宁可放弃所谓红圈所的实习机会,换一个同学去过认为氛围好的所实习,去哪都能学东西的。如果有PUA的传言,不要有“我好好表现应该不会这么惨吧”的侥幸心理,没有人工作不犯错,心理折磨比熬夜加班更痛苦。实习机会还会有,心理健康最重要。

      其次,还要认真了解你即将所在岗位的相关工作内容。可能面试前根据招聘能够大致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事务,但并非完全跟你过去的实习经历匹配,这时就需要做好“事前尽调”的功夫。如何“事前尽调”,就是倾其所能问前辈或自己通过百度、知乎、微博、微信搜索、相关论坛甚至各类招聘app等方式去了解。一方面是有利于自己的心理稳定,一方面也是在之后做事的过程中如有遇到会更坦然面对不至于手足无措,同时也有利于在boss前树立自己“靠谱”的形象。

       其实我们也没有那么卑微。虽然作为学生,在找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是比较弱势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必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过低。合适的工作才是最好的,所以实习的过程也是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也不是被人挑挑拣拣的大白菜(如果有团队是这么认为的那可能还是跑为上策)。而且保持这样的心态实际上也有助于实习的表现,如果自己的位置放得过低,表现出来的很可能就是战战兢兢、不自信的状态,那么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二)实习开始时的准备工作
1. 设备问题

      当你第一天入职时,如果要用单位的电脑,那就必须搞清楚remote access的方法,或者申请律所笔记本电脑。如果可以,向后勤和IT索取一切可能需要的东西,比如额外显示屏、好用的椅子、各种文具等。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后续正式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

2. 数据库问题

       有些律所对实习生没有开放所有数据库的权限,需要提前向团队junior打听所在团队和律所precedent的获取路径,如果发现自己无权限,及时向团队老板申请,并联络IT部门。

3. 邮件问题

       你有可能在项目中间入职,此时必须确认所有的email list上都有你,可以找团队除了你以外最junior的长工确认。在香港,email落款必须full form,回邮件也是,上面姓名title律所地址电话必须全有。这一点请你在入职后尽快设置好,不要等到你要发第一封邮件时才想到。在内地也是一样,邮件格式要求同样严格,因为这是第一印象。

4. 着装问题

       很多律所都有着对男女律师的着装要求,比如常见的西装,毕竟法律是严肃的,专业的着装也是专业性的体现之一,你的客户也不希望看到穿着嘻哈的你进到会见室,他可能会恍惚来错了地方。当然这个各异,比如有的律所会说周一至周四正装,周五可以有合适的便装;有的律所会对诉讼、非诉有区别,毕竟法庭上要求更严肃;但也有律所并不在意,甚至认为男律师也可以染指甲,这是个人自由。所有case by case,请提前了解好。
“在国外交换的时候在那个国家的一家top精品所实习,当时太年轻没有着装概念,第一天实习虽然穿的一身黑,但是一身黑的休闲装,直到进入办公室发现所有人着装都很职业,自己特别显眼。国外的律师事务所,所有人都是整齐的西装套装,因为很在乎营造的这种精英氛围,后来我也不自觉带到了现在。不管别人是不是着装职业,从那一次以后我陆续买了很多职场衣服,不一定是黑色,但是风格剪裁都能看出来是职业的。和法律相关的实习大多都很看重一个人的装束,如果穿的很随意,很容易也会被对方随意地对待你。”


5. 如何称呼自己和对方
称呼自己,是指工作群里一定要实名制。所有工作场合实名制,不要有像你微信名一样的奇怪名字出现在工作场合(甲方或者老板可以,但至少现在你不行)。第一次见面可以确定一下,有的律师会愿意被叫某某哥,某某姐,有的会愿意让叫某某律师。

6. 做好思维转变

学生思维就是一切评判标准以把上级交给你的问题研究透彻,优点是面面俱到、详尽细致,但缺点就是无法落地,不能真正解决客户关心的问题。律师,特别是诉讼律师就是帮别人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接到一个案子甚至是一个咨询时,首先就是要去抓住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才能更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客户他并不关心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来的,他只关心怎么办,所以很多时候不用很详细地同客户论述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们只需要重点告诉他怎么办并且相应的风险点是什么,即使要说我们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果,也都是为了给“怎么办”增强信服力的。所以当真的认识到这个情况后,很多问题就变得清晰了,对整个案件的把握也会更加娴熟。


此外,无论是实习还是工作,进入职场就是职场人了,是来打工挣钱、升职加薪的,学习、交朋友都是次要的。自己的名字就是块牌子,好好经营自己,为自己负责。不要懈怠。不能有“差不多得了”这样的想法。


另外,不要老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别人也没有义务照顾你的情绪。


“干活肯定是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和同事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心态可以更tough一点,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态度,有很多情况并不是我们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之前有一次,senior今天问我一个检索的细节,态度非常不好,但其实并不是因为我检索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她自己workload过重,一时的烦躁。在类似的情况下,如果内心不够tough,很可能陷入自我怀疑和难过的过程中,但是实际上是无谓的。”

记住前面说过的,你现在不是学生了。


(三)实习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1. 沟通畅通

你要和上级保持沟通畅通,你手上有什么工作、进展如何,这样方便上级了解进行调度;如有多位上级,则均需告知,避免他们互相不了解你的工作状况——一旦如此,你有的时候会很闲,有的时候全都在给你布置任务。


手机微信及时回复。工作后千万不能像以前生活中对待信息“可会可不回可以不回”的态度了,一定是遇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回复,哪怕只是一句“收到”“好的”,让别人感觉到你是值得信赖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有些信息不用回,但其实那也只是我们的以为而已。

留好会议记录。多人会议电话沟通时用笔记记下,如果时间充裕,最后和领导确认任务要点,并告知自己的任务安排顺序(to do list)及时反馈以便带教清楚进度。

“我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没有很多活儿,然后我跟的是单独的合伙人,做完了手头的活儿之后我没有及时反馈,就坐在工位上滑水,因为感觉是个不着急的活儿,我就根本没有说,完全没想到应该及时上交并且改正,一直等到ddl。老板拿到直接说,因为现在你只面对我,我自己觉得可以就行,如果在大团队的话还有后续配合,干完活要尽快反馈。”

“要主动承担起协调工作的任务。实习的初期,我往往认为给实习生布置工作之前,律师们都会商量一下,因为我每天早晨都会发工作邮件,说明自己目前的任务,但是后来发现,律师们都不看,这就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为有时候手头会有急活,然后另一个律师就又会布置急活,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委婉的拒绝后来布置任务的那个律师了。对于这种拒绝或者是协调工作,有一套话术,就是先说明目前手头有哪位律师的活,进度如何,预计完成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有没有特别紧急的活,然后问布置任务的律师什么时候要,他的活急不急、大概就是这样了,反正活是做不完的。”

“主任曾经对我说过要做到任何事情在十分钟内及时给出回应,哪怕你有别的事,给出回应后对方也好安排别人去做,千万不可以拖着找不到你的感觉,律师应当就是要有“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感觉,信赖感对律师很重要。”

“让带教知道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封邮件都要抄送带教,如果是同事通过私下找你的方式麻烦你做的工作,也要在闲谈或者其他时候让带教知道有这么个事情。”

“在领导、同事把事情交给你时要及时回复工作进度、事情结果。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次,领导交代我下班前将一份材料送到顾问单位。材料送达后,我准备明早上班告诉领导。从顾问单位回家的路上,领导罕见的没有给我发微信,而是打来电话,急切地问,“材料送到了么?材料有问题么?他们那边怎么说的?还要咱这边改什么么?……”当别人把事情交给了你就已经焦急地等待着你的回复。及时回复,切记切记。”


       一个小的经验是,回复的标点也是有学问的。标点符号是有表情的,是能够改变文字的气质的。


“领导交代我,“这个合同审一下,明儿给我”。我回复“好的”;严谨的回复应该是“好的。”;受过训练的秘书回复“好的!”。从不加标点到句号,再到感叹号,情绪和态度跃然纸上。所以,在回复中用好标点符号!”


       当然从个人经验讲,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加感叹号,但是紧急的任务、有难度的任务、重要的任务使用感叹号会让领导相信你能够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同样例子,年轻人在回复同辈的微信都会懂得加入适当的表情包而不会误用“死亡微笑”;回复长辈也会用合适、专属的表情包。

       另外,做好工作日志,记录每一项工作的进程,定时汇报。每完成一项任务,记录在备忘录里面,定期总结工作成果。

       比如,不管有多么急的事情需要打电话跟上级沟通,请务必记得把沟通的内容整理成一份简单的memo,以邮件的形式发给你的上级,因为电话里的东西你的上级不一定会有记录。如果带教律师是直接口头给你布置任务的,可以紧急开一下录音,要不然记不住再去问会非常尴尬,而且他也可能忘记了。


2. 保持细心
       做律师助理的职责就是为律师提供方便,而不是制造麻烦。所以要动脑子,多换位思考,想想自己能提供什么方便,甚至小到要不要准备文件夹、手提袋,都有必要考虑。
       
比如,如果请律师修改的东西过于多,要把所有要注意的要点都写进一个word里,也要把操作步骤一步步写清楚;如果帮助校对的文件页数非常多,但修改的地方只有几处,要反馈修改的页数,帮助律师节省找到你修订的地方的时间;向律师反馈时,要说法条是哪一条,而不是不够具体说哪一章;如果发送的信息里出现了任何律师需要自己去搜索的信息,比如某一个判决书,都要随信息一起发出;在非常正式的材料里所有的表述都必须是全称,等等。

比如,整理好桌面,不要乱到自己都找不到文件在哪,给别人的观感也不好。良好的文件命名让你省时省心又省力。当文件越来越多,如何准确快速的找到他们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用检索软件+良好的文件命名规则来解决。以下经验仅供参考:

“检索软件使用的是everything,可以快速的检索出文件名。文件名命名规则:客户简称_法律业务类型/法律文件类型/文字版本类型_修改版本。文件命名规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日期、交办人;使用中文、英文、数字等。在命名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中英文转换,方便偶尔懒得修改文件名。”

“律师分多次发的文件要做好归类、标记,一定不能随意放在下载中或者根据时间来堆放,不然容易找不到文件;如果找不到文件记得善于使用全局查找,mac电脑的command+space能够搜索很多(前提是文件名称能够做好备注)。”


       比如,将每一份改过的合同比较有典型性的修改之处都汇总成文档,一方面下次遇到类似合同可以有个参考,另一方面你离职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个文档作为下一任实习生的教程,显得你的交接很完善。

       比如,翻译的时候注意reference单词的大小写问题,如果是比较在意这些细节的情况下,要上下通过word查找的方式多确认两遍。同时个人认为可以善用翻译软件先无脑拉一遍底稿,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改,可有效减少漏翻的情况。

       比如,做research时,如果引用的法源不是很常见的,要附件附上全文(比如SFC guidance、港交所出的通函之类的)。

       比如,不同的电脑或软件可能区别,同一份可能显示不同。应对这个问题,可以PDF保存发一份,word再发一份,重要的修改或者提示的地方截图提示。

       比如,就算是同样的工作,不同的律师分配时也要问好是否有任务要求和格式范本。可能不同律师认为方便易查看的格式不同(excel or word)。

       如果你在做非诉业务,要更加细心。因为你可能会面对更多的检索、查询和校对。

“涉及工商信息的查询务必以企信网为准(除非有工商内档等其他资料,这个主要是相对于其他天眼查、企查查一类的第三方平台而言)。有一次在查询股权结构的时候,当时没注意,我看的是天眼查,过了一天我突然反应过来,赶紧核对一下是否有错误,虽然最后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绝对吓得不轻。”

“非诉的因为经常要下载东西核查,你看到的可能和你下载下来的不一样,一定要记得检查下的对不对,再继续下载。我就因为吃了一次亏,在文件量很大的情况下,已经做了一半了,又返工,很拖进度了。”

“在使用excel校对公司商标、注册证等繁杂信息时,若未经同意或不熟练的情况下切勿随意改动,否则极容易返工(解决方式:可以用另存为再修改的方式进行修改)。”

“若第一次进行word文档修改,需要与律师反复确认修改内容,任何可能的修订都需要标注,切勿自作主张对内容、格式进行调整,往往细小的改动会在后续统筹过程中产生很大影响,而律师会默认没有发生过这些改动,还会造成返工。”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万语千言总归一句:保持细心


3. 交出手的材料需要认真检查

交出去的文件三遍检查以及他人交替检查(double check)。拒绝文字错误。这一步很重要,即使时间再紧急,但一定要确保从自己手中交出去的文件不会出现明显的低级错误。

“主任给我们的一个要求就是交给他的文件我们团队内部首先要进行交叉检查,这样的目的是让对方在不了解案件的情况下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看你是不是把这件事简洁明了的论述清楚了,逻辑上是否存在问题,是否能知道你在说什么。随着帮别人审阅文件以及工作习惯的逐渐建立,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流程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对工作的负责还是个人能力的提升,这个流程真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标查询、数据填写等从网络上复制后粘贴进文档的工作或是企业提交的材料包含相关数据的需要在完成一遍之后校对,切勿一遍完成提交。”



       为了减少文字错误,通过学习实践探索出以下几个方法仅供参考:


“利用word的查找功能检索特定词。例如为了避免在报价方案中出现‘贵公司’、‘贵单位’混用的情况下查找‘贵’,看是否有混用的情况;利用word自带的红色、蓝色标注,查看是否有问题;可以将电子文档打印出来,以不同格式阅读,可发现问题;请同事帮忙检查文档,有的问题自己怎么也看不到,而换个人就能一眼发现。”


对外的文件处理尤其是如此。在项目现场出差时,在企业面前保持良好专业的形象,三方沟通群里发出的文件或应沟通索要的资料要提前和带教律师确认版本后发出。

“对外做事情或发出去的文件一定要内部确认后才可去做。这个是我同团队的一个姑娘的反面教材,团队律师让她去办一下诉讼保全的保险,因为她在前律所经常去做这件事并且之前的带教律师也没有指出任何的不妥,所以这次她在没询问带教律师需要去哪家保险机构办理的情况下直接去之前的那个保险公司办理了,结果就是带教律师非常的生气,甚至觉得做事情不先汇报直接去做,这是原则性的问题,狠狠的骂了她一顿。所以以后遇到任何问题,哪怕在你认知里这属于常识性的问题也不能想当然的就去做,一定要及时的汇报并取得同意后再去进行。”


4. 多做一些内容,不要想当然

永远不要想当然。如果团队律师说资料你看哪一部分,我看哪一部分,如果时间够,不要只看给自己分好的部分,建议都看。你可以不做他的那一部分,但他那一部分的材料一定要看,以防他忘记了会问你。不要想当然的说,这不是我的part,要记住你们是一个group,对外是一个整体,一个人出现了问题就是整体都没做好。


5. 不懂就

这个“不会就问”不是说说而已,因为律师的时间价值很高,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当你的上级给你派发任务你不会或者没听懂、没听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问,不要不好意思觉得我要私下去学什么的,私下学习增长知识当然可以,但是在任务有时间限制的时候,再去自己摸索是一件效率非常低下的行为,甚至会拖慢整个团队的进程,正确的做法是对于一些小问题直接提问,有时候老板、同事几分钟的回答可能比几个小时学习的收获还要多,对于一些没听清或者不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您的意思是我要……这样做对吗?”这样反问的方式来和律师确认工作,以免研究错了方向做了很多的无用功。同时对于避免做无用功这件事,老板对我们的要求是,他布置给我们的任务、提交给我们的问题我们至少读三遍之后再去执行,有时候确实会因为急急忙忙、思维惯性只理解了其中一部分就直接去做了,以至于重心发生偏离。

“我之前在一家芯片公司做法务,审合同的时候遇到完全看不懂的其他专业知识,就要善用企业微信,去找合同的发起人让他们解释,拉一个企业微信群,把自己的带教以及要问的人拉一个小群,态度很好很好很好地去麻烦对方解释,不能觉得看不懂的应该没问题,要对合同的每一个条款负责。”


6. 留好底稿,做好备份,不要轻易删除

丢失文件是要命的,文件备份是必须的。例如,可以使用电脑备份+云端备份。云端备份可以选择坚果云、OneDrive等。还可以用硬盘、U盘每月更新一次。多管齐下,确保能找到文件。比如,做好文档的分类。最好不要删除任何文件,保留文件修改的每一个版本,很有可能过了一段时间突然需要那个文件又问你要了,如果你已经删掉就很麻烦了。


7. 所有问题内部解决,不要当着客户的面

一个团队中每个律师可能处理问题会有各自不同的短板,遇到此类问题时内部可以互相指正、互相提高,但在外部的时候一定要互相夸赞,夸赞你的同事会增强客户对你们整个团队的信任感,同时夸赞他人的同时也是夸赞自己,毕竟一个足够优秀的团队,那么在这个团队中的你必然也是优秀的。

“去年犯了个错,第二天要开庭了,头一天检查证据清单发现有一份证据对方发过来的扫描件缺页了,但是因为连在一起没有页码没发现,被我检查发现了(之前检查的实习生没检查出来),我就直接指出来了,问要不要立马重新复印(当时客户的法务在),回来就被合伙人说了,就算发现了,也只能私下说,当着客户的面我们一定是一个从来不出错很团结什么事都准备好的团队。”

“当时跟合伙人出去犯了个错,因为心急证据有问题赶紧修改,直接当着客户指出来了,实际这是不对的,在团队之外,一定要维持好专业的形象,可以私下提醒。”


8. 时间观念
       多线任务要和每位带教律师确认任务deadline以及紧急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判断优先顺序。不要迟到。出差时也要对上班时间有时间观念,最好比带教律师早几分钟到。


(四)实习工作中的其他细节问题
1. 和上级一起坐车出差时
      如果老板自己开车带你(或好几个人)一起去见客户,前排副驾驶一定要有人坐,不然老板会觉得自己像是司机。还有,一定要提前规划好线路,了解上级的需要:

“坐副驾导航,看清楚上级让你走的路再开启导航,不一定是导航推荐的路。比如北京,上级原意是走高速接高速,但是地图推荐走五环,我调整到上级要的路线上就直接开启导航,然后就错了。”


2. 不要甩锅和防止别人甩锅

非负责律师给你派活尽量留痕,用工作邮件抄送;和同事合作完成的部分要在邮件中注明并抄送。


“实习时注意自己的口碑,学会与人为善,不要甩锅。但多人合作,难免总会有甩锅的情况,留好每一份文件每一个版本的底稿,不轻易删除任何文件。如果不幸因为其他人的原因真的被律师误会了,放平心态,收好玻璃心,都是给别人打工的,气坏自己没必要,只要完成工作就行。心里再气表面还是要微笑,不要因为个人影响团队,律师不会心疼你只会觉得你工作的时候情绪很大不踏实。”

“法律圈子其实不大,在同一领域、同一城市、同一level律所的合伙人大概率都有所交集。不要因为自己不懂事时的胡作非为造成自己未来求职时的社会性死亡。同时,不向其他实习生甩锅或频繁抱怨团队也是每一个实习生应当具备的道德要求。不苛求与每一个团队的律师、实习生成为挚友,但最起码别轻易与人结怨。”


3. 学会拒绝

不要承诺或回答自己可能做不到或者不确定是否应该说的问题。


这项是保留技能,建议慎重。如果你目前的工作量已经到达自己的承受限度,面对新的任务要学会拒绝,及时和老板沟通,诚恳地谈一下自己手头上的任务、进度和时间安排,最好有替代方案,措辞委婉一点nice and firm,态度上不得已一点,结果一般都是好的(就算拒绝不了,也要事前讨价还价)。一定要建立在谨慎衡量工作量的基础上,慎用。


做好事前,先做好人

英语有一个短语叫last but not least。同样,这一部分虽然放在最后,但重要性排序却是很高的。

(一)学会拒绝

1. 如何拒绝offer

就像你在找实习时不希望被对方吊着一样,如果你找到了更心仪的工作,也请尽快通知其他单位,方便人家再做安排。只要拒绝offer表现的很礼貌,人家反而会觉得有好感。毕竟是双向选择。


以下提供一份英文拒绝模板,仅供参考,风格更偏向北美:


Dear XXX(HR’s name),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throughout the previous months.

I have received a training contract offer from another firm and decided to sign with it, and 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of the Law Society, I need to notify other firms to which I have made applications for training contract. 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withdraw my train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as well as the summer internship in order to reserve the opportunity for other applicants.

However, your kind supports and help in these months are still highly appreciated. Wish you all the best!

Kind regards, XXX(your name)

请注意,不要同时申请一个律所/公司且在一个地址下的两个不同团队/岗位,除非招聘信息中允许同时表明不同优先序意向。否则,你会给律所内部制造不好的感觉,而这个不好的感觉轻则让大家很为难,重则会让你失去两边的机会,哪怕你符合两边的要求。


2. 能干就干,不行就换

如果到了正式工作一步,跳槽、升职、加薪都是职场生活一部分,不谈升职加薪的工作都是职场PUA,建议跳槽。一般企业内部晋升除了固定每年一次考核,主要就是内部竞聘。一般六个月以上的正式员工就有晋升和参加竞聘的机会了,不要因为自己是新人或者觉得经验不足就不参加,也不害怕和同事形成竞争关系,大胆的上!拿出上面的工作总结,推销自己,成了升职加薪快乐,不成在老板面前刷脸,留个好印象,没有损失。


跳槽是社会人必备技能,用好了就是职场大跃进。虽然是个工具人但也没必要太委屈自己,无论是磨合问题、职业规划问题,多看看市场上的机会,永远有更好的工作等你。


(二)学习如何与同辈相处
1. 正确面对同辈竞争

如果你是在争取留用,当留用名额小于实习生人数时,在做个优秀实习生之前,请先做好人。任何内部竞争不仅要遵守规则,更要遵守道德底线。任何以伤害他人的行为去为自己获得利益是非常不齿的一件事情,同事背调这个环节的负面评价,尤其是涉及到人品,会对你有很大影响。


法学圈子太小了,绕过一圈会发现大家都认识,不要在起步的时候就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请爱惜自己的羽毛。

“我们项目上有个女生拼命巴结律助,然后律助就给她很多核心工作,她就开始以律助自居使唤别的实习生,把dirty work给同事,导致好几个实习生直接被她气走,整个项目大家都不喜欢她。”

“其实不只是人品问题,有的人觉得实习经历当跳板,不是很认真或者有不太好的行为。”

“总的来说,希望大家能理解,先做人再做事。有时候,态度和人品比能力都更重要,也是你以后的口碑。”


同辈社交是你最有效的社交。大家处于相同状况,抱团取暖寻找归属感,收获一份友谊,岂不更好?


2. 不要八卦,不要说别人坏话

不要在背后八卦同事。别人的私生活哪怕和自己的三观多不符,都不要judge,更不要传播。这一点也适用于对长辈。虽然你在背后说的坏话都是事实,但你永远不知道哪天故事的主人公会不会就听到了。同样,也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带律所全名或知名简称吐槽律所,有时候律师的尽调能力会用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少说话的教训来源于办公室的其他长舌姐姐。你的表达随时有可能被人曲解并添油加醋的传播,特别是办公室里的人,所以能不在办公室里说,就不要在办公室里说,谨言慎行、保命之道。面对对你的活动特别感兴趣的八卦姐,装傻沉默就好。”

“我一直做事的原则就是,当面说不足,背后使劲夸人,毕竟彩虹屁谁都喜欢,还不是直接听到,是从别人转述听到,当然一定要,夸他有的,夸他没得就很尴尬了。多笑多夸谦虚点,真做错了别人也会觉得你态度还可以。”

“在某所实习的时候,团队里有奇怪的人际关系,我当时秉承的观念就是,只面对合伙人,和其他人保持距离友好相处,做好我手上的事,对其他事请就是,微笑不参与。在这段期间,不管我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从来没说过,我整个期间就是只忙手上的事。果然我走了没多久就听说团队里有矛盾翻车了。”

“我之前在某公司实习,每天和法总聊天ing,就听他们讲律师的故事。永远不要评价客户,你说过的都会被听到的,圈子很小,就算是小规模隐秘的吐槽。”

“如果B告诉你A在其他人面前说你坏话,A是不是好人不一定,B非蠢既坏。挑拨离间的行为在合伙人、律师面前显得幼稚且不利于团队合作,千万不要卷入这种纷争中。宁可多做一点工作宁可憋屈一点少说一句话,如果氛围真的很差想办法结束实习就行,别想着和其他实习生勾心斗角也别卷入其他人的勾心斗角中。”


3. 用成果说话

努力把手上的每一个活做到自己的极致。不需要刻意表现什么,你做出来的成果就是你的另一张脸,很容易能看出能力、态度。因此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来说,说很多漂亮话,其实都不如踏踏实实把事请做好,靠谱是最重要的。


但对于打算留用的你请记住,不要妄自菲薄、自我感动,有的时候能否留用也有运气成分,不是你不够努力。

“我反思至今且受益最深的就是当时一段在律所的‘留用实习’。虽然是在争议解决的团队,但同时会跟进几个案件的进程,其繁忙程度也并不亚于非诉工作,也正是这种‘充实感’让自己觉得自己有被团队‘需要’和‘认可’的感觉,同时因日常也与团队其他人员配合较好,更是感觉自己与团队的粘合度很高。但最终事与愿违。也亲身悟到,能否被留用的首要因素是团队创收高低几乎决定是否有留用名额,因为目前仍以‘案源为王’的律师市场,律师费构成大致包括介绍费(比例甚至能达至5:5)、交由律所的费用、税费、扣除各种费用后的最终净收入这几项;其次,并非说律所不需要实习生的个人价值,因为能够被留用转正的一定是‘实力+运气’的组合,就是各占比多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过多关注结果,建议更应看重自身在这段经历中得到了什么、自身不可替代性提升如何、自身创造了多少的价值等以“自我成长”为导向的因素。”


4. 人情的礼尚往来

这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主要是要有来有往,懂得分寸感。举个例子:

“如果你请不起一个部门几十个的人喝奶茶,那么部门里不那么熟的人请同事喝奶茶礼貌性问你的时候还是礼貌性拒绝,‘啊我今天中午喝太多饮料了真的喝不下’之类的,不然这个人情怎么还都很尴尬。”


(三)学习如何与长辈相处
1. 观察、学习最受老板器重的同事/前辈

被老板喜欢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么能力强,要么情商高,或者两者兼有。能力强,可以多向他/她讨教工作方法,如果对方愿意的话,多看多学习他/她写的各种文书,序号的选择编排,文书句式的表达,常引用的数据来源等,都向对方学习;情商高,可以观察对方如何恰到好处的夸奖老板,如何和客户相处。

“我之前在某律所实习碰到一个姐姐,能记住团队里每个人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东西,喝咖啡的品味,老板和同事小孩的生日等等,而且也会很照顾实习生的感受,很尊重实习生,感觉相处起来非常舒服。”


2. 经常感恩

时常把感恩挂在嘴边,写在邮件里。如果老板夸你某项工作做得好,不要忘了顺便在老板面前感恩团队其他成员的付出,比如说感谢senior的指导,感谢其他实习生在百忙之中提供的帮助等等。


3. 不要越级沟通

直属上级才是你的领导,除非你的领导允许或知道,才能直接和大领导对线;为大领导或者其他领导干活也要记得和自己直接上级汇报,邮件记得抄送;不要为了在大领导面前露脸,忽略直接上级。在公司中这一点特别重要,尤其是企业架构比较复杂或者跨部门合作的时候,记得有问题找直属上级。


4. 如果你的上级真的很难相处


“伸手不打笑脸人,平时碰面千万别害怕,多主动say HI,不要硬刚合伙人,尽量迎合,如果说的很难听的话就当对方放屁,臭一阵就好不要往心里去,如果合伙人持续不断的在骂别的同事,别围观,事后也别一起骂合伙人,那个天天在你面前吐槽合伙人的同事可能微信上、私下里和合伙人关系贼密切。不要和别的同事一起吐槽律师或者合伙人,别的同事随时都能把你说的话告诉本人。一起实习的并不一定就是朋友。少说话,多做事。”


5. 降低预期管理

学会管理别人对你的期待值。新人进入一个新的职场环境,尽管你本身非常优秀,但建议一开始把姿态放低,不要上来就展示自己有多厉害,急于一下子把自己都展示出去。


例如,如果一上来就把自己拉很高,那么别人对你的期望就会有100分,之后你每犯一次错都是在拉后腿和扣分,逐渐其他人就会产生“不过如此、货不对板”的感觉,很可能连60分都保不住;反而一开始谦虚让人对你没有很高的期待,初始分数60起步,在工作中让老板自己发现你的亮点,比如“报告写得真好”+10分;“会PS”+10分;“年会出节目了”+10分,累积下来也有80、90分了,老板和同事会觉得你厉害且低调,谦虚踏实还有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的营销自己,而不要一下子用力过猛,有什么比“意料之外的惊喜”更让人记忆深刻。

养成习惯,不要一下子把话说满,嘴上留有余地,做事全力以赴,最后一般交出去的活都是超过期待值的惊喜。


(四)如何获得自身反馈

我们在上课后,学校会给一份问卷调查;消费产品后,也会收到用户反馈提问;同样,在实习过后,我们也会希望获得他人的客观评价,这有助于自己更好的成长。怎么知道实习团队对自己的评价呢?

“直接去问,开诚布公的告诉你的同事或者上级我希望得到一份诚恳的评价,好的和不好的都直说。”

“可以趁着谈心,或者吃饭的时候问问,也不必太刻意。”

“可以在实习结束之前请大家吃个饭,然后聊一聊。”

“可以直接问,我有一次律所实习是直接结束的,后来回家给老板寄了一些特产,他收到后表示感谢的时候,我说想听听您的建议。”


结语:愿你乘风破浪,愿你一往无前

 

路终究要自己走过才能知道,但有些时候大可不必用错误的道路去验证道路的错误。一些能避免的坑,还是可以尽量避免,留有精力应对更大的挑战。当然,上述内容仅作分享之用,无指导之意,若有不同意见,以你为准。


最后祝你: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注:

Legal Road 实务工作小组成员如下(排名不分先后):陈慕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程希泽(南京大学法律硕士),陈圆(复旦大学法律硕士),窦树钊(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高婷(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洪松(厦门大学法学硕士),姜淇瀚(PCLL Candidate of CUHK),刘泊辰(LLM of UVIC),李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郎梦蔚(武汉大学法律硕士),刘琦(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刘肖艺(同济大学法学本科生),陆奕洁(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学士),单奕(LLM of HKU),孙泽杭(武汉大学法学硕士),王权威(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杨梦凡(湖南大学法学本科生),杨晓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律硕士),蔚泽洋(LLM of CityU),郑方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张钟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以上实习经历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外顶级律所、法院、检察院、公司、仲裁机构、国际期刊杂志等。部分场景可能仅针对具体实习单位,但经验具有相似性,烦请自行知识迁移。


[1] [Legal Profession Act [SBC 1998] Chapter 9, section 15 Authority to practise law:

(1)No person, other than a practising lawyer, is permitted to engage in the practice of law, except ...

(2)A person who is employed by a practising lawyer, a law firm, a law corporation or the government and who act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 practising lawyer does not contravene subsection (1).


[2] Legal Practitioners Ordinance (Cap. 159), section 45 Unqualified person not to act as solicitor:

(1) A person who, by virtue of section 7, is not qualified to act as a solicitor shall not act as a solicitor, or as such sue out any writ or process, or commence, carry on or defend any action, suit or other proceeding, in the name of any other person or in his own name, in any court of civil or criminal jurisdiction or act as a solicitor in any cause or matter, civil or criminal, to be heard or determined before any court or magistrate.

(2) Any person who contravenes the provisions of this section shall—

(a) be guilty of contempt of the court in which the action, suit, cause, matter or proceeding in relation to which he so acts is brought or taken and may be punished accordingly;

(b) be incapable of maintaining any action for any costs in respect of anything done by him in the course of so acting; and

(c) be guilty of an offence and shall be liable on summary conviction to a fine of $500,000 and to imprisonment for 2 years.



The End

致力于打造优秀法律同辈的圈层文化,

搭建最真实、有效、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

许纪霖 :一流的学术成果不是项目、而是闲暇的产物
《行政法学研究》2021年重点关注选题
《学习论坛》2021年重点选题方向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0年青年学者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青年学者研究项目结项评审结果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0年“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十八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澳門法學》2020年第3期(總第44期)要目
司法部办公厅关于落实部分公证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有关工作的通知

被低估的法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实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