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讣告

学术之路 2022-10-05

来源:北师大刑科院 

讣  告

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原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刑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希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31日10时40分逝世,享年65岁

李希慧教授是忠诚的法学教育工作者,是杰出的刑法学者。李希慧教授的不幸逝世,是我国刑法学界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科的巨大损失。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我们怀着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李希慧教授!

李希慧教授告别仪式将于2022年4月3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菊厅举行。

李希慧教授千古!

李希慧教授治丧委员会

2022年4月1日

李希慧教授治丧委员会

主 任:

梁迎修 张远煌

委 员:

柴荣 阴建峰 李滨 袁治杰 郭雅婷 蔡纹 严厚福 何挺 刘航

联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电 话:010-58800669、58805232

传 真:010-58802496

邮 箱:mianhuailxh@163.com

如发送唁电或唁函,敬请于4月3日8:00前联系治丧委员会办公室或发送内容至联系邮箱mianhuailxh@163.com。

李希慧教授生平

李希慧,男,汉族,1957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中国共产党党员,1983年7月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4年1月至1996年5月为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1998年11月至1999年11月为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李希慧教授1986年7月至1993年12月任教于中南政法学院,1996年5月至2004年5月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1998年至2004年5月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商研究》常务副主编,2006年起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希慧教授曾担任多项学术职务和社会职务,主要包括: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华侨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山东大学刑事司法与刑事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刑法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武汉市政法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副厅长(挂职)。

李希慧教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充分利用自己担任多种学术职务和社会职务的便利积极宣传刑事政策,弘扬刑法理论,推动学术研究,为中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改革献计献策。他经常应邀参与司法实践部门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将自己所掌握的刑法理论应用于服务社会,并以实践的标准不断检验自己业已取得的成果,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刑法思想。

李希慧教授一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自从1986年硕士毕业留校以来,李希慧教授一直工作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承担了法学本科生、法律硕士生、法学硕士生、法学博士生的指导与教学任务,先后担纲主讲中国刑法总论、中国刑法各论、欧陆日本刑法、英美刑法等多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他宽严相济、风趣幽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喜欢与学生在思想上进行交流,对学生的错误他从来都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因此,总是能唤起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优秀,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李希慧教授直接指导博士生40余人,硕士生近百人,合作指导博士后6人。李希慧教授学风严谨,在刑法解释、刑法修改、环境犯罪等领域深入钻研,学术影响大。其代表性著作有《刑法解释论》《刑法探微》等个人著作和文集多部;主编、合著《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新论》《刑法修改研究》《环境犯罪研究》等著作10余部,参与撰写各类教材、专业书籍40余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

李希慧教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1998年被评为武汉大学首届珞珈青年赤子奖,主讲的《刑法学》课程分别在1997年、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是李希慧教授的人生箴言,也是生活中李希慧教授的真实写照。李希慧教授从教30余年,很多学生已经在科研院校与司法实务部门发挥骨干作用,可谓桃李满天下。李希慧教授不愧为一名辛勤的园丁,不愧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讣告

讣告
讣告
沉痛悼念天才国际私法学者,年仅55岁!
沉痛悼念杨紫烜先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