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剧的事情:也许我们只能自救!
5月30日,河南大学大三女生彭美(化名)去世了。网络将其简单表述为:120延误救治大学生,求救2小时后120才到!
关于本事件网上已经有很多的评论分析,本想就此时进行简单的法律分析。但是后来发现本事件的核心环节及专业评判是缺失,在此基础上的法律分析更多地的是自说自话,或者说是你站队哪一方,然后就从更有利于哪一方的视角进行分析,或者为了迎合读者的感受,进行对相关制度的猛烈批判与提出建议。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关于本事件的讨论并未深入其中,更多地还是自我感受的表达。因此本文认为当下最核心的任务在于梳理情况悲剧事件的前后时间线以及部分相关事实的扩展完善。
据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报道,2022年5月17日上午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组织核酸检测,两位室友离开后,彭美一个人在宿舍。当日上午10点27分,感到不适的彭美拨打了郑州市120急救中心电话。与120接线员通话近8分钟,或因她当时意识模糊,未能精确说出自己的位置,120接线员未有效受理。
班里发现彭美没有参加核酸检测。中午12时左右,班长打电话给彭美无人接听,通知室友去查看彭美情况。彭美的室友表示,她12点多回宿舍时,彭美发出痛苦的呻吟,抽搐,意识不清醒,叫也叫不醒。12时14分,班长到达宿舍并拨打120。在班长报出准确位置后,接线员曾反复确认上午是否有同学已经拨打过120。班长当时不清楚彭美已经打过120,担心被当作重复拨打,便多次强调是第一次打120,请赶快派车。12时28分,120急救人员进入宿舍内进行救治。在陪同彭美去医院的路上时,120接线员给彭美的手机回了个电话,室友接听后,对方表示彭美一直说不清自己在哪,说自己是明伦的。
5月18日,家长通过查看学生当天全部的手机通话记录发现,室友离开宿舍后,彭美只拨出和打进一个号码,即120。经过确认,学生在5月17日上午10:30左右拨打过120急救电话,大约有8分钟的通话时长。此后,家属向警方提出调取120通话记录的要求,18日上午9:00,辅导员陪同家长和警方到郑州市120急救中心调取了这个时间段的通话录音。此后,彭美被送往郑大一附院东院区救治,被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后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抢救。5月30日,不幸病故。
从上午10点27分到12时28分,历时2个小时。当前欠缺的是“彭美只拨出和打进一个号码,即120”中的打进一个号码是后来在救护车上打进的,还是在10点27分至12点14分打进的。
从上述信息中我们还可以大致推断出,拨打120后正常出车到达宿舍用了14分钟。这个时间在现实中应该很难再减少,本次大概率有同学进行引导。
相关事实:
2022年5月12日郑州解除静默,恢复正常工作。
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基本上为各高校,高校全部实行严格管理。此时基本上不会出现车拥堵的情况。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目前拥有郑州校区和开封明伦校区、金明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位于开封市的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9月,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投入使用,该校区位于郑州市龙子湖大学城。
一段彭美生前与120接线员的近8分钟通话录音被上传网络后引发关注。录音显示:彭美呼吸沉重,说话声音较小,接线员问她是要救护车吗?彭美“嗯”了一声,说“河南大学”。接线员询问河南大学在哪?彭美回答“郑州”,后再次强调“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接线员则询问在什么路上?这时彭美回答:“明伦校区,我头好疼啊,明伦,郑州。”接线员再次询问:“明伦校区是在哪个路上?我只知道有个龙子湖校区。”
录音中,接线员继续询问“明伦校区是在哪个路上?”,彭美再次重复“我不知道,郑州”。接线员告知她不要用嘴巴呼气,用鼻子呼吸,否则会越来越难受。随后接线员多次与彭美确认位置,请她向室友确认位置,彭美回复说没有室友,并再次说“郑州河南大学”。随后,接线员让彭美看一下微信位置,并说“不要用嘴巴呼吸”。通话后半段,彭美说话困难,难以直接回复接线员问题,并带有哭腔,接线员则表示不说清楚位置无法派车。
此后,彭美几乎没有再回复接线员,接线员之后在电话中称“这都是上大学,也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我感觉你没什么事啊。”“我看你也不严重啊,说话也说不清楚 乌拉乌拉的”等等。
以上就是本事情当前公示的全部信息点,比较欠缺的信息点为:医疗事故认定报告,即延误出车、医疗救治与彭美去世之间的关系及各方的责任划分。
彭先生告诉记者,通话录音的前半段,女儿多次明确说自己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且河南大学在郑州只有龙子湖一个校区,“孩子后面已经意识模糊了说错话了,他们可以报警或者联系学校定位,但他们却一直说孩子说不清楚位置。”
虽然我们当下不能得出接线员需要承担的责任,但是基于老百姓都认为在这过程中接线员存在一定的过错,至少其行为距离大家对120接线员的期待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因此我们不能以其他理由否认接线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过从最终的责任划分来说,本事件中也不能简单的以接线员没有做好,而要求其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而是必须依据法律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研判。不过遗憾的是,诚如上文所言,当前还无法据此得出判断。
相关事实、推测及辨析
1.120虽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值得完善提升的地方,大家对其存在更高的期待。一方面大家在讨论本事件,另一方面又在表达期待。
2.接线员的基本要求及应对危机的处置要求是什么?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
3.急救机构应当按照救急、就近原则调度派车,派车应当做到及时迅速。这个跟确认具体位置是有很大关联度的,其实救护车分散在城市之中,并非仅在某个中心。当日的救护车充足否?
4.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下处理的机制要求到底是什么?大部分情况下是非患者在打电话,相关信息的获取与沟通交流是比较准确的。那么在患者打求救电话时应该如何处理?应该是有相关具体要求的,不过其启动的条件是什么?相关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接线员何时应该求教上级领导,启动应急机制?
5.假如救护车抵达高校,没有具体位置,大致需要消耗多长时间才能确认具体位置?这个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即很多人觉得只要救护车抵达高校,那么问题就会很快解决,这对学校的要求并不低,特别是必须考虑到当日正在进行核酸检测,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假如及时出车后抵达高校找不到人怎么办?
其实这并不是一种说辞,而是各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即如何做到紧急救助,如何与外部力量进行高效对接,在疫情之下还必须考虑疫情的影响。
6.120调度中心与社会各个组织力量的协调配合情况如何?即与高校之间能否做到高效衔接?与其他组织平时的沟通交流状况如何?毕竟在现实中还是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的。
7.位置定位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仅有一个手机号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启动,其实背后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这是重要的个人信息。假如110可以提供位置定位,那么120与110的沟通衔接机制什么?普通的接线员在哪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对接,相关的制度规定及操作流程是否认真培训过?
8.仅有一个手机号,在高校找到一个人大致需要多长时间?特别情况下如何进行处理?如何平衡好个人信息与紧急救助之间的关系?
现在咱们再回归到常态之间,当自己遇到突发状况时,假如自己运气比较好,可以得到身边人的救助,那是比较幸运的。但是假如只有我们一个人去面对,我们的自救体系到底应该怎么去建构?这是在突发灾害(包括疾病)时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即假如彭美同学拨打的不是120,而是其他电话,那么其获救的概率是多大呢?如何才能提高获救的概率呢?
简单提几个信息供大家思考:
1.你的紧急联系人是谁?应该是谁?他能够胜任吗?
2.假如你成为了紧急联系人或者把自己当作紧急联系人,怎么做才能更有助于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呢?有没有一些特殊的联络方式以及应对的措施?
3.假如外界救助都失灵了,我们如何更有效的救助自己?
当然一切都是假如,很多时候不会再有机会,回到本文的标题,也许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建构自我的救助体系了?让自我救助体系与外界救助体系进行高效对接。
求助120,但是它有时候会失灵?
告知我们熟悉的位置名字,别人可能并不熟悉?
最后,一个可以尝试的救助体系为:充分利用当下可以使用的资源,特别是稳定的资源,如高校宿舍楼都有宿管,除了电话之后,能够搭建一个类似医院的求助设备,以供同学们特殊情况下的紧急使用?你说这个非常难实现吗?好像物业公司与业主已经部分实现了。
本文还有很多值得关注及深入研究分析的地方,相关的分析仅为一个观察视角,我们需要等待专业的判断。参见:郑州市卫健委对网传120延误救治大学生一事展开调查,电话录音曝光!
最后的最后,愿所有人平安健康。
第三届宪法与环境法对话会: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纪念暨环境宪法与生态环境法典学术研讨会
上海政法学院首届青年法学博士论坛精彩回顾——刑法及刑诉法热点问题研讨
关于推迟华东政法大学校庆70周年国际法论坛暨“全球治理变革中的国际法话语重塑”学术研讨会投稿日期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