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雷磊:奔赴人生的另一场考试——在法学院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学术之路 2023-12-27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奔赴人生的另一场考试

——在法学院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雷磊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大家完成了本科生阶段的学习!你们中,不少同学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有不少同学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展开新的人生画卷。但无论如何,大家在今天经历的是大学生涯的第一次毕业典礼,而我今天也是第一次以新的身份站在这里给大家致辞。也许之后你们和我都各自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但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毕竟是不同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除了第一次,剩下的全是套路。所以,我们彼此奉献了第一次,必将给人生留下难得的记忆。



今天我想聊聊“考试”这个话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考试,是学生生涯中最常见的一个词。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无数场考试。考试,是一种对自己的检验,也是一种对未来的预判。毋庸讳言,我们通过考试体会着人生百味。但喜悦和成就感总是短暂的,紧张、焦虑、失落、沮丧才是常态。十三年前,当我穿上博士学位服的那一刻,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唯愿此后人生无考,或者只有我考别人的份”。但事实证明,当时的我too young, too simple了。后来我才知道,走上大学的讲台也得持证上岗,而要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首先得过五门考试。再后来,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考试和结业考试。再后来,身为人父,还得帮着孩子一起考试。现在每个周末,我上初中的女儿都会带回一大堆试卷,美其名曰“周末大礼包”,然后父女同考。说实话,面对那一堆代数和几何题,作为文科生的我实在有心无力。每次面对女儿怀疑的眼光:“老爸,你不是博士吗”,我都要给自己做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人性的固有因子使得没有人希望时时刻刻被考试、被检测,但考试却是人生的常态。总书记不是说过吗,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题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尚在不断答题,何况我们乎?


但是,人的一生经历的考试可分为“大考”和“小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都只是检验过去的小考。而面向未来,面对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考试,则是大考。而大家即将面对的就是人生的这样一场大考。


在座有不少的同学将走向社会。社会是个大熔炉,也是个大考场。在这个考场里,学习成绩已成为过去,你们每个人都得从头再来。因为这场考试的标准已不再是、或不主要再是学习成绩,而更多在于为人处世。在这里,我只想将这个标准简单地具体化三点:第一,谦恭行事、低调做人。社会是残酷的,理想主义固然不可或缺,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法治天下依靠的不是口号,而是具体细节和个案正义。在没有更大的能力之前,请安于做好社会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第二,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利己无可厚非,但有利可图则蜂拥,无利可逐则推却的“精致利己主义态度”则不可取。不要以为世界上就自己一个聪明人,格局和担当将决定你今后的高度。第三,认真做事、轻松生活,剩下的只需等待。这是哲学家张祥龙的妻子张德嘉对自己在耶鲁大学法学院任教的儿子张泰苏说的。不要把生活也变成考试,不要将金钱、房子、地位、职称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不将生活变成考试,就是这场考试的最后一个标准。



可能有更多的同学准备继续升学。实验班的同学们,虽然由于条件所限,你们研究生一年级仍将在昌平校区度过。但是从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不但意味着你们身份的转换,更意味着思维方式(如果用AI的术语来说:运算模型)的转变。这场“大考”的标准,就是从知识的继受者到自主的研究者的转变


这种转变意味着不再唯绩点论。在绩点为王的大学校园里,很难感受到“人”的意义和价值。一个简单的个位数加两位小数,无法代表你们的整个四年。绩点是现代教育技术化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教育的异化,它让你无法感受到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毕竟,雅斯贝尔斯的小作坊式和师徒相承式的教育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的一环,社会的技术化和量化管理不可避免会影响到教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人都成了“单向度的人”。尽管如此,我不希望你们将这种被异化与自我异化带进研究生阶段。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对于研究生而言,成绩可能重要,但决不是最重要的。我招收研究生时不怎么关注他们在本科阶段的绩点排名,相反,我非常关注他们曾在本科阶段写下的文字。我会要求他们将这些文字发给我,以判断他们有没有学术潜力。我也会关注他们的各种经历。这些都是无法量化的。我有个今年毕业的男生,说实话研究生阶段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如愿进入了北京二中院。他告诉我,面试时考官对他说的两个点特别关注,一个是他说自己曾帮周围的同学成功调解过两起矛盾,另一个是当被问及对申请的岗位有何优势时,他的回答是“我身体好,可以扛得住加班”。看看,这就是法院的天选打工人啊。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恰当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往往决定了你今后的高度。


这种转变也意味着对专业的探索。分数不是专业,成绩的高低也与专业能力强弱没有必然联系。从下半年开始,你们将进入研究生一年级。请注意,是研究生一年级,而不是大五。研究生意味着你将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研究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找到专业领域的真正问题,搜集对问题作出回答的既有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提供新的视角、思路或答案,这是研究生的本业。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用一个“兔子理论”来比喻大学不同阶段的师生关系:本科生在学习捡“死”兔子。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都是别人已经发现、并经过了反复验证的知识,是固定、稳定的,属于“死兔子”。硕士生要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这只兔子在哪里?需要导师指给你,他(她)还要指导你学会打兔子的本领。博士生要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兔子是活的,但可能不在你的视野里。导师可以确认一定有这只兔子存在,但是在哪里、如何打需要和你一起去探索。所以,你们要超越“死兔子”的阶段,要对既有的知识和通说(无非也是前人的观点而已)保持怀疑,进行反思。当然,你不是要求你们去做“杠精”。这种怀疑和反思是在大量阅读和持久思考基础上进行的,是有理有节的。现在你们已经找好了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希望你们今后多参加专业课程,多参加导师组织的活动,融入专业学习氛围。


这种转变更意味着找准自我,不随波逐流。“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政法大学校门口的保安都知道的灵魂三问,你也得时常问问自己。不要将自己变成流水线上的一个标准产品,标准产品意味着你永远可以被替代。“法官的可替代性”可以是一种司法理想,却绝不可以成为你们的人生目标。我还有个今年毕业的研究生,是位女生。刚入学时她曾小心翼翼地问我:“老师,我以后不想做学问,而想做律师,可以么?”我说,为什么不可以,太可以了,我没有权利要求我的学生都跟我一样掉头发。后来她一直向这个方向努力。毕业找工作时,一开始她有个心仪的目标律所,但面试时没有被公正对待。她一气之下将求职经历写在了小红书上,结果被另一家更知名律所的律师看到了,联系她说,要不你来我们所试试?然后,然后她果然去了这家知名律所。你看,人生就是这么神奇,你永远不知道哪片云会下雨。但前提是,你得打起你自己的伞,永远不要只会钻到别人的伞下。甚至,就像前一段微信朋友圈里传的一篇阅读量超3万加的文章标题所说的“学法不是法学生唯一的正途”。历史上,有太多从法学院的逃逸的大拿:马克思、泰戈尔、海涅、席勒……现实中,也有很多从法学院走向红地毯的普通人,比如电视剧《神话》的女主白冰,《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凡,不都是法科生么?法律,只是我们的底色。你可以把她当做妻子,但也不妨可以——像霍姆斯所说的那样——把她当做情人。



最后,再次祝贺大家!抛却过往,奔赴人生的另一场考试。毕业快乐!


2023年6月19日

摄影:孙维昱、田雪扬、陶浩然

编辑:木子


厦门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不含直博生),累计1358人!

关于停止相关服务的通知!
南华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102人,扩招
西南科技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拟录取名单公示,累计89人,扩招

上海理工大学202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252人!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第六批)

西北工业大学关于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的公示及修改通讯地址的通知

关于202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补报名工作的通知

合肥工业大学2023年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493人,扩招

石河子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第二批次),79人

罗翔教授最新引起轰动的一篇毕业致辞:我真心祝福各位同学,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一生平安

天津大学法学院成立纪检监察研究中心并成功组织召开监察法实施五周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恭喜:2023年6月第一批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公示名单:共1982人!

最高法发布涉体育纠纷民事典型案例

三部门发文!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继续免征

新鲜出炉!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河北师范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40人

打击网络谣言!唐某被刑事拘留

河北科技大学毕业典礼当天跳楼身亡!网传老师学术不端?

河北科技大学公开招聘辅导员公告,30人!

女生自掏30万拍作品,不满获评三等奖拒绝领奖!校方回应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20届评选结果公示

知名大学教授,在公园性侵狗狗被捕!校方回应

吴秀章任人社部副部长

孟凡人先生讣告

沉痛悼念沈阳音乐学院原院长丁鸣同志

雷磊:“卷”的正确打开方式——在法学院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法学》2023年第6期要目
首届环境司法创新发展论坛征文评选结果公布
第四届重庆市新型犯罪治理论坛通知
2023年第三届中国商事法治高峰论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商事法治保障”会议邀请函
2021年度互联网法治重点研究课题结项公告
第六届全国党内法规研究机构建设东湖论坛暨“深入推进依规治党、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关于召开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的通知【预通知1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