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的翠花和投行里的威廉,有什么差别?没差别!
更高的成功概率,对应更激烈的竞争。更激烈的竞争,对应更低的回报。那些真正获得超级回报的人,都是创造概率的人。
我一直都在强调一个观点:欲实现财富的极大增长,须以承担相应的风险作为必要之代价。关于此,可以参考:
众所周知,财富积累更快的方式大致包括如下几种:
利用信息不对称。比如以权换利,内幕交易,通常我们说的掌握资源的人,处在职业金字塔的顶端,也是因为他们具有信息优势。
利用投资的资本收益,以钱换利,比如股票,期货和外汇投资。
贩卖注意力,比如以名换利的网红经济,传统的电视电影明星等。
以上三种方式看似不同,但背后蕴藏的一些逻辑皆颇为相似:
它们都需要通过承担风险来完成,他们获取收入并不需要持续的劳动投入,或者说,他们产生收入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1> 有关风险
利用信息不对称积累财富。之所以很多人说中国最早一批富起来的人和企业都是有原罪的,就是因为改革初期,不少人创富的方式都是钻了法律法规政策的漏洞或者灰色地带,或者干脆直接就是违法的,比如早年的投机倒把,倒买倒卖。
大家去翻早年的企业史,一定能发现不少人因此获罪,锒铛入狱的。最近的案例可以参考泽熙投资的徐翔案,徐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非法优势,进行内幕交易积累财富的。
通过投资收益积累财富。这个面临的风险不用多言。
连伟大的利弗莫尔人生数次破产再到数次积累财富过亿美金(在上世纪早期)这样的历史性交易鬼才,也未能避免饮弹自尽的悲剧命运,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可以通过单纯的投资,实现对财富积累的终极目标呢?
贩卖注意力的名人网红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迅速过气的风险。不要只看到直播秀场里女生唱唱歌就能轻松日进斗金。
你得去了解下,有多少胸大活好腰细腿长还不惜在脸上动刀的年轻姑娘们排队在等着吃这碗饭。最要命的是,这个行业,过气成了网红们的一个常态。
所以,我仍然要反复强调这一观点:要获得财富分配的优先权,承担对应的风险,是必须的代价。
<2> 边际成本与收入杠杆
边际成本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产出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需要增加的量。
它连同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构成了经济学成本分析最重要的基石,这些概念有着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参考:
杠杆,原来是个物理学的概念,现在亦广泛用于经济金融的分析当中。通常指的是固定的投入能撬动的资源的倍数。在收入分析的框架里,我把收入杠杆定义成 收入/总投入 的倍数,即:
收入杠杆=总收入/总投入。
在上文提及的三种财富积累的方式之外,绝大部分人是以劳动这个优先级最低的投入要素来赚取收入的,收入的增长须依赖劳动时间的同比投入。
最简单的例子是工厂里计件工资,很多珠三角长三角的劳动密集型工厂至今仍广泛采取这种方法。
要获得更高收入,就必须产出更多产品,而产出更多产品,大部分人最终都拼的是加班时长,毕竟从生手到熟练工的生产率提升曲线很容易就会变得平坦。
不仅工厂里的翠花如此,投行里的金融白领威廉,本质上也并无多大差异。他们都需要靠必要的额外工作时间的投入,来换取收入的增长。
简单来说,无论翠花还是威廉,每多赚一块钱的收入,就必须多投入对应的劳动时间。
与翠花和威廉不同的是,他们的老板,创造财富的机制,则是靠边际成本足够低,致使收入杠杆足够大。
硅谷知名投资人Peter Thiel,就是《从零到一》那本畅销书的作者,总结过一个初创公司要垄断行业的三个条件:
第一,小型初级市场。
第二,用户对产品的相对粘性。
第三,边际成本为零。
事实上,边际成本为零的结论,不仅对公司适用,对个人同样适用。
你有一千万的本金投入货币基金,每年可以收取三五十万投资收益,如此复利循环下去,财富会越滚越大,但初始投入是固定的那一千万。
这可以看着,后续的复利收入,其实是边际成本为零的。类似的收入还包括租金,版税,专利费用等。
版税是个很好的例子。一本畅销书的固定投入可能是作者写书耗费的时间加上印刷成本,但后续每卖出一本,前期投入的固定成本,就会被摊薄一点,如果卖出足够多,那收入杠杆就会足够大,边际成本就是零。
罗琳仅靠哈利波特一个超级IP,就可以体面地活上好几辈子,这是版税的最好例子。
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的一个小时,和普通人的一个小时,在劳动投入的时间属性上,并无差异,但是他们投入这一小时产生的后续效应,带来的持续收入,却是普通人的上万甚至上亿倍。
但相反的是,无论是工厂女工翠花,还是投行狗威廉,他们收入增长的边际成本极高,从而导致他们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收入杠杆极低。尽管他们的工资差异不可谓不大,但本质上,他们的收入模式并没有差别。
<3> 机会成本与财富的格局观
机会成本的意思,是对你做出一个选择时,对放弃其他机会可能带来的最高收益的一种度量。
通常,面对潜在的机会,普通人思考问题的逻辑是这样的:
如果我去做这件事,万一失败了,我可能面临的损失是什么? 我去做这件事,我需要耗费那些资源,发生多少成本?
富人思考问题的逻辑是这样的:
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万一错过了,我可能会失去什么?
普通人运用的是一种会计成本的思维,而富人们运用的是机会成本的思维,前者是一种战术思维,而后者是一种战略思维,会决定财富的格局观。
阿里和腾讯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投资(有些看起来和他们的主业并不十分相关),其实就是秉承了机会成本的思想,关于此,可以搜一搜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的精彩论述。
<4> 以上几个因素的内在逻辑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
要实现财富的极大增长,必须建立在收入增长的边际成本接近零,收入杠杆极大的基础之上。
所以,劳动致富这句话,大家听听就好了。没有摆脱收入增长必须要靠边际劳动时间的投入这个路径,财富自由就无望,不管你是工厂女工翠花,还是投行精英威廉。
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边际成本为零和收入杠杆的增加?
对此,我们可以稍微考察一下互联网公司的成长轨迹。
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能实现边际成本为零,是因为大量的技术铺垫和创新,同时伴随着早期的大量投入。
没有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没有产品的革命性变化(比如微信),没有大量的研发投入,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除此之外,你会看到很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在一开始都是「烧钱」的,可能会亏损很多年不盈利,但终于到某一天,开始扭亏为盈,然后收入和利润都几何级数地快速增长。
罗琳的书最终能大获成功,长期坐享边际成本为零的版税收入,也来源于早期她持续的投入和积累。
大家都知道,在哈利波特大获成功之前,罗琳也过了相当长一段穷困潦倒,籍籍无名的生活,她的第一本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前后总共写了5年!
这就像互联网公司在盈利之前的「烧钱」阶段一样,并无本质差别。
要实现边际成本为零,就必须经历一个持续投入,积累知识,积累门槛,打造自己独特性的阶段。
唯有你经过这个阶段的准备,在某一刻,条件成熟,你才能享受到边际成本为零带来的高收入杠杆,就像罗琳那样。
前期「刻意投入」的多少,决定了后期你的边际成本可能降低到多接近于零。
为什么要把刻意投入打引号,因为这个过程,需要你有相当的前瞻性,需要你在其他人还是漫无目的地随大流把所有的成本都投入在确定的回报(如工资)上时,就有意识地去投资自己的独特性。
而这种独特性,在公司层面叫做产品的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在个人层面,则是你独特的人格化的知识和经验总结。而不管在哪个层面,它都终将成为你降低边际成本和提高收入杠杆的利器。
习惯用「机会成本」思维去思考问题的人,恰恰就是那些在早期「不计成本」,不在乎短期利益(会计成本),而用「机会成本」去思考问题,愿意刻意投入很多去积累自己护城河,以期能在未来增加自己收入杠杆的一批人。
当然,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他们在早期积累阶段,承担了常人无法或者不愿意去承担的风险。毕竟,那么多坚持写作的作家,也就出了一个罗琳。那么多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也就只有一个腾讯一个阿里。
<5> 不确定性、竞争与财富增长
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承担风险,才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对此,我强烈推荐你学习巴菲特五十年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的思维,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法: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如果存在确定的财富自由的路径,那结果会怎样?
结果当然是越来越多的人冲进去套利。确定的路径,又能财富自由,这样的机会,傻子都不会放过!
套利的结果,就是会出现竞争均衡。
竞争均衡是什么意思?可以参考白菜市场,白菜价格就是典型的竞争均衡的结果。有听过谁在菜市场卖白菜可以实现财富自由吗?
路径一旦是确定的,就必然会引发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大家变成「普通人」。
正是因为路径是不确定的,才可能让一部分人通过承担风险,通过提前进入,通过前期的投入建立壁垒,来建立后期极大的收入杠杆。
一旦路径被确定下来,那些早期进入者收割的财富,恰恰就是未进入的人,或者比较晚期才进入的人,的机会成本。
(上面这句话可能比较不好理解,但一定要好好理解!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你一定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奥妙!)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追随者往往都不能成功的原因,因为路径一旦确定下来,早期的风险玩家,早已通过不计(会计)成本的投入,建立起其他人无法攻破的竞争壁垒。
比如腾讯无法撼动的社交关系网,阿里的购物及基于此的大数据,京东的自建物流,罗琳拥有的哈利波特的超级大IP,都是很好的例子。
曾几何时,很多人都骂马云是骗子,都瞧不上这个又丑个子又矮的男人;曾几何时,马化腾不得不假装成女性在QQ上陪聊,在困难的时候想卖掉公司而无人接盘。
而如今,每个人都知道阿里巴巴很赚钱,腾讯很赚钱,这都是无比确定的事实。但这地球人都知道的,无比确定的事实,和你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了。
更高的成功概率,对应更激烈的竞争。更激烈的竞争,对应更低的回报。那些真正获得超级回报的人,从来都不是想着如何提高成功概率后,再开始行动。
他们不会等待不确定的消失,概率的提高,他们创造概率。
他们往往跟随内心坚定的信念,他们往往是一部学习机器,他们往往能在机会来临时,靠着无比确定的信仰和长期积累的知识,一击即中。
尽管很多冒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死掉了,但这并不能改变,世界永远是属于那些天亮前就出发的人,属于那些在别人都再等确定性再高一点时,就已经提前冲进去的人。属于那些在漆黑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很久,但最终坚持到天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