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故宫还要高一星级的建筑 在山西的破落村庄里被发现|建筑诗07

2017-03-17 2话不说 德科地产频道


2话不说先生,也是个神人,

他一不小心就可以从宇宙的某个角落,

打捞出几个关于房子的故事。


文|2话不说


佛光

 

1944 年,大半的中国依然在抗日战争中。

 

彼时,日军败势已现,盟军已在拟定全面反攻计划,为了保存文物古迹,国民党当局成立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梁思成任副主任要职。

 

翌年,梁亲自编写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用于在轰炸中避开重要古建。目录中英对照,并附有地图,标明古建名称和方位。

 

在这份目录中,梁以星级表示所列建筑物之重要性,最重要者四星,最不重要者无星。比如「北平及近郊」一项中,列入了故宫、太庙、社稷坛等建筑。其中故宫有三星,其余不过两星或一星。


佛光寺大殿是其中唯一的四星级重要建筑。

 


最古

 

梁在备注中写下:「唐大中十一年建,国内现存最古木构,殿内更有唐代塑像,壁画及题名,为我国古建筑中第一瑰宝,在(五台)县城东北十三英里豆村镇东北二英里半」。

 

但是,它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佛光寺是因年代古老而宝贵吗?在梁思成看来,这个答案并不全对。

 

为了说清楚梁的结论,我们需要简单回溯下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研究之历程,只有给出一个历史的坐标,大家才能看清它的位置。

 

梁思成与老婆林徽因,两人一同致力于中国古建,传为佳话。



开眼

 

梁思成生于 1901 年,是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因庚子事变西逃,一个外国人得以进入故宫,进行建筑学考察。他采用了摄影加实测的方法,这是最早对紫禁城的实测。

 

这种对建筑的科学研究前所未有。

 

直到 1933 年,我国第一部建筑史出世,其内容还是相当写意的,如叙述「庭院」,作者并不介绍庭院的概念、布局、演进等,却说老太太爱在院内种葵花、玉米、蚕豆等植物⋯⋯年青人爱种花,或谁有金鱼缸等等。


不像金石书画,素得士大夫之重视,我们的祖先对这些建筑从来不屑,建筑被归于「匠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卑微。

 

历朝历代,我们没有建筑家,没有建筑学,没有记录和研究建筑的书籍,没有系统的建筑教育,当然门也没有建筑史。(仅有两部技术规范手册,不过技术主要靠匠人们一代一代口耳相传。)

 

改朝换代时,还喜欢摧毁前人建筑。这方面的翘楚是楚霸王项羽,据说他烧秦始皇的阿房宫时,大火一月未熄,八百里的宫殿化为灰烬。

 

所以国人真正开眼以科学的眼光去看中国建筑,其实是从梁思成这一代人开始的,不过 100 余年。



树叶

 

更早关注中国建筑的是西方人。

 

不过评价甚低。19 世纪末,西方两本建筑学著作对中国建筑的结论如下:色彩和装饰还不错。没了。

 

其中英国史学家弗莱彻尔(Banister Fletcher)直接将中国建筑称为「非历史建筑」。所谓「非历史」,是指有些建筑和艺术千百年来一成不变,始终处于低级阶段,没有如西方一样由低到高的风格演变,因而是「非历史的」,如殖民地土著居民的传统艺术。


弗莱彻尔在他的著述中有一张著名的插图,「建筑之树」。可以看到,树的主干是西方建筑,历经希腊、罗马等各阶段一直生长,上半部枝繁叶茂,叶子之间相互关联,一直到顶端的美国建筑

 

而中国和日本被划在一起,成为右下方一片孤零的树叶。




不服

 

日本人首先不服。

 

鄙视中国倒也罢了,余沫竟溅到日本,说日本建筑拾中国牙慧。

 

那位对故宫进行实测的外国人,就是日本学者伊东忠太,他认为,日本建筑之美源于希腊,与欧美建筑同根同种。它拿世界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奈良法隆寺,与帕特农神庙做对比。

 

1902 年 3 月,伊东进行了横穿欧亚大陆的寻根之旅,先游历中国大部分省市,再由云南去缅甸、印度,然后乘船带地中海,进入土耳其、希腊、埃及、耶路撒冷……

 

3 年世界考察后,他发现,不得不承认,日本建筑之根还是在中国。1925 年,他出版了《支那建筑史》,以大量材料证明中国建筑是一个独立、稳定的体系。

 

旅程中最大的「发现」是云冈石窟。当时云岗几乎不为外人所知,他对云岗的报告引发世界震动,此后,朝圣者不绝于途。



学社

 

1930 年,中国成立了自己的建筑研究机构——中国营造学社。

 

彼时,日本学者的著作已成为国人研究古建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成立大会上了,主办方请了伊东忠太做学术演讲。

 

伊东一番侃侃而谈,最后建议中日应该展开合作,共同研究中国建筑。而既然该工作「非从文献与遗物两方面进行不可」,「在支那方面,以调查文献为主;日本方面,以研究遗物为主」。

 

「调查文献」既查阅古代资料,而「研究遗物」,指对建筑实物进行科学的调查、测量、绘图,然后做有序的整理和研究。

 

言下之意,科学的建筑研究方法你们中国人不行,还是多从文言文里找点资料吧。

 

这大大伤害了中国学者的民族自尊。结合当时的大背景:日本侵华野心已露,与中国军事摩擦不断。

 

很快,营造学社断绝了与日本的关系,自设文献部和法式部,前者侧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后者侧重建筑实物的测绘。文献部主任由留日归来的学者刘敦桢担任,法式部主任正是梁思成。

 

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鲍希曼。


 

田野

 

1932 年 4 月,营造学社第一次田野调查,便刷新了当时已知的最古木建筑记录——重建于公元 987 年的河北蓟县独乐寺(今属天津市)。

 

考察当晚电话打回北京:「没有土匪。四个人住店一宿一毛五。」

 

1932 年以后,中国营造学社每年都会派出两三个调查队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梁、刘二人或各自领队,或结伴同行。据统计,从 1932 年到 1937 年的 6 年间,学社调查过 137 个县、市,古建筑殿堂 1823 座,其中详细测绘了 206 座,完成测绘图稿 1898 张。

 

他们一边考察,一边发表研究成果,驳斥西人之记述「悉数孟浪杜撰」。林徽因写道:「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简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

 

看下梁思成的手绘图。 


 

林。



框架

 

他们认为,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单位由三段组成:台基+木框架+屋顶。其中木框架是最主要的结构形式。

 

「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从热带的印支半岛到亚寒带的东北三省,人们只需简单地调整一下墙壁和门窗的比例,就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气候下使房屋都舒适合用。」



这其实我们今天摩天大楼的结构有类似之处,建筑不是靠墙体支撑,而是靠框架。



而这种框架结构,就是位于弗莱彻尔「建筑之树」顶端的现代主义建筑。其于 1920 年代左右横空出世,到如今已一统世界建筑格局(以摩天大楼为代表,可参见包豪斯一篇)。

 

梁思成是认同现代主义建筑的,其追求实用、摒除装饰,采用更廉价的现代材料,且施工更省时省力,反映时代之需要,解决时代之需求。

 

这使梁的思维超出了一个历史学者的范畴:既然中国的架构制与现代方法恰巧类似,我们的建筑师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做新的发展,与欧美建筑抗衡?


换句话说,他认为自己的历史研究或许可以成为实践工具,被中国建筑师加以转化,以实现中国建筑的伟大复兴。

 

斗拱

 

由此,框架成了他们研究中国古建的重点。

 

而框架之精华,在斗拱。

 

它是立柱与横梁的交界处的结构,用于把向外伸出的宽大屋檐的重量传递到柱子。梁说,「斗拱发达史,就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史。」


既然梁追求向现代主义的转化,对斗拱的判断标准也清楚起来:当斗拱的实用性与装饰性高度统一时是优,当装饰性压倒实用性时是劣。

 

根据梁林当时看到的汉代石阙、敦煌壁画等资料,他们勾勒出一个由简至繁的历史发展脉络:早期的比较简单,唐宋的斗拱复杂、成熟,符合结构的真实性,而明清的斗拱追求装饰性,很多构件失去了实用价值。

 

因此可以说,唐代建筑是中国建筑的黄金时期,再早或再晚都不是。可惜当时尚未找到实物。

 

日本学者说,中国已不存在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了,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奈良去。




追忆

 

1937 年夏天,梁思成、林徽因等一行四人在五台山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

 

通过他后来的文字,我们得以窥探当时的情境。

 

「至暮,得谒佛光真容禅寺于豆村附近。」他们发现「殿仅一层,斗拱巨大、有力、出檐深远,随意一瞥,其极古立辨」,让人惊喜。

 

而测绘「工作至苦」,如阁楼上成千上万的蝙蝠如鱼子酱般,而数以百万计的臭虫钻进他们的睡袋。


工作中也不时露出悲哀,比如,他们看到寺后一座墓塔「左右萧条,寂寞自如」,「唐代一时之盛,已缈不可追,亦不禁黯然矣。」

 

终于,在一根梁下发现重要字迹,确认了佛光寺的年代,建于公元 857 年,唐大中十一年。

 


「不仅如此,在同一座大殿里,我们同时发现了唐代的绘画,唐代的书法,唐代的雕塑和唐代的建筑。此四者一以称绝,而四艺积于一殿,更属海内无双。」


离开时,他们取道代县,「七月十五日。一天劳作之余,我们见到了由太原运抵的成捆报纸,洪水冲溃大路,将这些报纸耽搁了几天。我们放松地躺在行军床上读报:『日军猛烈进攻我平郊据点』。」


这才知道,5 天前,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Thou watchest the last oozings hours by hours.

周一至周五推送




德科地产频道「会员课程」

第一期 1001 位会员已完成招募


第八课即将开启

影响房产投资收益率的N个操作盲点



来龙


·房价上涨的制度性历史原因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房价大趋势就一览无遗了


·为什么说现行制度事实上是在鼓励买房?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你的钱才会更值钱



去脉


·为什么说房地产税开征是对楼市的大利好?
·共享经济崛起 必须切换投资理念?
·房企的「跟投」制度能否成为大众的投资渠道?
·众筹建房是一种好的投资方式吗?
·楼市黄金时代尚未到来:等REITs的风


点击“阅读原文” 非会员可购买单堂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