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论文因造假再出大丑闻,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2017-04-24 学者荟




关注 学者荟享传递价值

微信号:xuezhehui_bj

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民生,亦传播系统化的理论,学术论文,偶发一些时事人文观点以示读者。

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作者: 赵永新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中国论文连续多次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有学术品格的问题,更有体制机制的背景。



 

  近日,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了涉嫌造假的107篇文章,论文作者均来自中国。涉及的单位不乏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和重点高校。此次撤稿事件让学术界深感震惊,也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


  撤稿消息发布前,中国科协立即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进行了接触。据了解,撤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作者是将论文交给所谓的“第三方机构”,由它们再向学术期刊进行推荐。这些“第三方机构”在推荐过程中未将论文进行同行评审,而是暗度陈仓作假。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论文作者、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都负有责任。但公平地讲,我们不能因为其他问题就拒绝检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涉事作者应该对此认真反思、承担应负的责任。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论文连续多次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有学术品格的问题,更有体制机制的背景。


  学术造假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但相比之下,国外对造假者的惩治力度非常大,真正起到了震慑作用:科研人员的造假行为一旦被查实,就会受到严厉惩处,其学术生涯基本终止,不管其名望有多高、潜力有多大。被追捧为有望冲击诺奖的“日本居里夫人”小保方晴子,因论文造假被单位除名,可谓身败名裂;被尊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学术造假东窗事发后被检察机关起诉,最后锒铛入狱。反观国内,虽然相关部门多次宣示“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但通常是雷声比雨点大;对于那些涉嫌造假的“学术牛人”,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嫌。尽管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都设有“学术道德委员会”“科研诚信办公室”等学术监督机构,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是“民不告官不究”,没能达到震慑心怀侥幸者的效果。


  惩处不力,也表现在对造假帮凶——“第三方机构”的处理乏力上。一些利欲熏心的国内外机构打着“语言润色”“咨询服务”的幌子,为那些急于发表学术论文的人代写、代投,甚至伪造同行评审,提供“一条龙服务”。早在几年前,就有学者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的代写论文交易市场庞大、“产值”高达10亿元。对于这些帮忙造假的“第三方机构”,有关部门并非不知情,但受到查处的恐怕只是极少数。


  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论文造假。长期以来,论文成了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硬杠杠”“金标准”,不管是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还是申请课题、评选院士,都要“数论文”。就连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的临床医生也被套上了发论文的“金箍”,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不同于医疗资源充足、医生时间相对充裕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医疗资源紧张,临床医生光看病就忙得身心俱疲,难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撰写论文。这次撤稿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客观而言,扭曲的考评体系也是诱因之一。


  科学研究是揭示真相、发现真理的神圣事业,真实诚信是其基本准则。论文造假的危害不仅在于损害了中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声誉,也不仅在于导致低水平研究重复、垃圾论文成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消解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学术规则,侵蚀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可以说,捍卫真实就是捍卫科学的生命,纵容造假就是损害科学的未来。


  中国科协相关人士指出,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科研评价机制的不断改革完善,为评职称、获奖励而滥发论文的现象正从源头得到治理。当前,我国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科研队伍日益庞大、对科研的需求前所未有,科技界正视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真正解决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完全有能力涤荡浮躁之气、建设科技强国。


最新回应


  21日,中国科协在官网发表声明,称已就撤稿事件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并指出,虽然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也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延伸阅读


107篇论文遭撤稿


  《肿瘤生物学》期刊是“国际肿瘤学和生物标志物”的官方杂志。4月20日,期刊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撤稿声明:“根据出版伦理委员会的建议,出版商和编辑决定撤稿。在经过彻底调查之后,我们相信论文在同行评审环节中有违规操作行为。”


  在撤稿声明中,期刊列出了一个发布在出版伦理委员会网站上的声明,声明中介绍:“机构已意识到属于不同出版商的几家期刊,在同行评审过程中存在系统的、不适当的操纵。这些操作似乎是由一些第三方机构策划的,他们为论文作者提供这种服务。”


同行评审造假


  论文作者在投稿的同时,推荐一名并不存在的审稿人,并署自己或合作者的邮箱。(亦有人推荐真实存在的同行专家,但在署邮箱时造假)这样一来,“运动员”自己就成为了“裁判员”,从而得到“理想成绩”。


  施普林格方面表示,经调查,已有“明确证据”表明这些作者在推荐审稿人时使用了假邮箱。部分作者有可能借助第三方论文编辑服务,并使用了第三方提供的审稿报告。


  《肿瘤生物学》提到的被撤稿的论文共有107篇,涉及国内多个城市。其中大部分作者均为医院医生,所属的机构单位是国内高校的附属医院,包括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湘雅一、二、三院等知名医院。


出版集团也有责任


  21日,中国科协在官网发出声明,称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协高度重视此次事件,有关党组领导第一时间会见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一行,就撤稿事件进行坦诚深入交流。



  安诺杰表示,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续,《肿瘤生物学》杂志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虚假同行评审信息反查了2012-2016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从而发现这批被撤论文。


2015年撤稿事件


  2015年8月,斯普林格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而这些论文均出自中国作者。早在2015年3月,英国出版社BMC宣布撤回43篇学术文章,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在这两起“撤稿风波”中,出版商均给出了“同行评审中涉嫌造假”的理由。


  中国科协认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中国科协希望,出版集团能够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对期刊的管理,把问题论文处理在发表之前,而不是发表之后一撤了之,同时高度警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第三方”机构有勾结的“掠夺性期刊”。中国科协愿意加强与施普林格在出版诚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诚信。




推荐阅读

罗大嘴:我把生命托付给你,你用流氓手段对我!

作为心理医生的爸爸说:我永远都不会和我的女儿谈孝顺父母的事

人生最后一程,何时不再艰难?

免责声明

本平台原创或转载文章均不反映“学者荟”的意见与观点,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所载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微信号:obsessed0911,将尽快改正或删除。


杨佩昌签名版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如果你没空看书,就关注这个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选购学者签名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