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什么决定了孩子能否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爸妈内参

2016-10-28 点此訂閱👉 爸妈内参



作者:福星(爸妈内参主笔)


隐形爸爸,终将失去这个家!

“不像话”的中国父母

养儿防老?明明养女儿才防老!


吃早饭闲聊,老公告诉我,同事小王辞职了,去做了游戏策划师。老公的工作可是做工厂设备设计的,这两个职业之间差距如此大,我内心还是有点小惊讶。


我问收入怎样,老公说并不比原来多,小王家里有钱,挣一万和一万五对他来说差不多,小王是个资深玩家,应该是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然后,老公说,我们俩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否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啊!


我说,经济条件确实对选择工作有所影响,假如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当初我考研失败的时候,就可以任性的复习一年;或者,工作之后即便换不到高薪工作,但也可以洒脱的去选择自己更喜欢的……


可是,这些,并不是真正能影响我们的孩子能否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起到决定性的,应该是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家庭精神上的支持。




我想起了自己高中毕业填报志愿的场景,报志愿时大家在教室里沸沸扬扬,可老师讲的是哪个学校的哪个专业好,前一年的高校录取情况,怎样报考才能报的准容易被录取;


父母也不是很有主意,更多的会去询问什么专业好找工作;看看身旁的同学,也是跟着老师和父母的思路走,我自然也没有例外。


当时,并没有任何人告诉我,你觉得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当然,即便当时有人这样说,我也不会知道想去报考什么专业,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当年,国际贸易这个专业很火,很多同学都跟风似的选择报考国贸。有个同学跟我说,会计比国贸好,国贸太虚,会计是技术,掌握了一门技术将来越老越值钱。


好吧,我就这样草率地把自己的四年交给了一个所谓不虚的技术专业,而非自己喜欢的专业。


如今这个在各大高校管院依然是最火热的专业,却让我从此如掉入火坑,苦了十几年。


现在回头想想,尼玛啊,我干嘛非要找一个越老越值钱的工作啊,年轻时候都没过好,到老了值钱有用吗?


大学四年每到专业课,我就犯难,可其他的管理类课程或者文科类选修课,我却听的津津有味。


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了换专业考研,可是没有考上,于是马上开始找工作,最后一次校园招聘会找到了一家大型企业的会计工作。


在企业干到三五年的时候,我才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性格和天赋并不适合会计工作,而是更适合做社会学、教育学或者行政管理类别的工作。那时候,我已临近三十了。


人生活了快三十年,我才对自我开始认知,并尝试了解自己,思维模式中也逐渐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韩寒说过,如果你从事着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事情,是幸运的。如果这个工作你喜欢,可却并适合,可能年龄大了身体不适合,可能有了孩子时间不适合,可能性格不适合……那无疑是个让人失落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喜欢又适合的工作一定是更多一些,随着年龄的增加,不适合就会越来越多。


当我们较早的开始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养成了解自我的思维习惯,他也就能更早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人生早期比较重要的几项选择中,做出正确的决定。人生中的选择,小的事情可以靠理性分析,而大事一定要听从内心的召唤。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自我认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能力,有些人终其一生可能也不会具备。我们自然希望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以实现高品质的人生体验。


一方面,要让孩子参与并决定自己的事情,同时承担一切后果,不能过度保护。


儿子三岁半的时候,买了一杯果汁,没拿住果汁都撒在了地上。他难过的要哭,跟我说妈妈再给我买一杯吧。


我说,妈妈会给你买的,因为果汁杯子对你来说,确实有点大,你也不是故意的。但是,这个事情责任依然在你,妈妈不能无止境的花钱买果汁,你想一个承担责任的方案吧!他虽然似懂非懂,但也说出了方案。


他说,昨天超市里看到的小猫的贴纸我不要了。我同意了,再买了一杯给他。虽然小猫贴纸只有三元钱,而一杯果汁要十五元,但在孩子心中,他们的价值是同等的。


孩子做错事情亦或任性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责备和吵闹,只要让他知道,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下一次做事情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注意了。


给孩子试错和犯错的机会,但后果由他自己来承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而不是由他人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替他做决定。


这种从小开始并坚持多年的思维锻炼,到孩子成人的以后,在重大选择面前,他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另一方面, 不评价孩子,尤其不能用好与坏来评价孩子的性格特点,而要教会他如何更好的理解人性。


当我们有意无意的在孩子面前评价他的时候,他逐渐的在内心会认可我们的评价或者抵触我们的评价。但无论是认可,还是抵触,都不利于孩子客观评价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例如,有些小孩子天性敏感,我们不要评价他“多虑”“多疑”,而应该告诉他,敏感是一个很宝贵的财富,敏感可能会产生多疑和多虑,但同时敏感的人能发现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


我相信,当我们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人性时,孩子会对自我评价会更客观,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




家庭的支持,分为精神上的和经济上的,经济上的支持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养育孩子家长都是尽力而为,经济条件好固然可以提供一些支持,但我想,家人在精神上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一个朋友,从高中起就非常喜欢医学,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非常想报考医学专业。


可因为家里人可以帮助他在通信系统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于是他被迫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医学,毕业时候也顺从家人的意愿,进了通信系统,成为了单位里为数不多的正式员工,待遇好,工资高。


可是,我的朋友在结婚之后,跟老婆商量,给他三年时间,他要去读医学的夜校,完成自己的梦想。他真的这样做了,坚持了三年,拿到了毕业证。但他并无法从医,现在的医院研究生毕业都很难,何况一个夜校毕业生呢?


他跟我说,我读夜校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无法去当医生,我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每次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我的朋友,假如他当年有机会学医,并成为一名医生,我想被他医治的病人一定是幸福的,他如此热爱医学,一定能够精益求精的去钻研和探索,而非随便混混日子。可是,现在呢,有可能通信系统和医院,都会多了一个混日子的人。


家庭是一个人最后的一道心理防线,我们往往可以抵抗住公司的不公和压力,可以承受同事间的陷害和责难,也可以释怀朋友的背叛和疏远,但是,我们最无法过去的坎,便是亲人的不支持和怀疑。所有的坚强,在亲人的嘲笑和怀疑面前,都会轰然倒塌。


我们会委屈,也会不解,为什么如此亲近的人,却不认可和支持我?能够违背家人意愿坚持做自己的人,他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但同时他却要承担多大的压力以证明自己啊!


即便最后成功了,如果依然无法获得亲人的支持和肯定,他也不一定是快乐的。


所以,当孩子坚定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愿意为之奋斗时,作为亲人,我们在精神上应该全力支持,让孩子知道家是他坚实的后盾和永远的大后方。

 

教育孩子方面,我一直信奉古人的四字箴言,即“言传身教”,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在会计这个火坑中坚持了十年之后,我毅然决然的改行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身教”,让孩子看到一个热爱工作的妈妈,在工作中获得成长的妈妈,而不是每天回家板着脸,对工作满是抱怨和埋怨,一点不快乐的妈妈。


实现自我价值,从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而这个目标,唯有一份喜欢的工作可以实现。


作者简介:福星,爸妈内参主笔,浙大MBA,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慢半拍的金牛宝宝。喜欢思考,热爱一切美的事物,最喜欢欣赏美丽的夜景。每当夜幕降临孩子睡着时,坐在飘窗上,身边一杯热水,抱着电脑写文章或者看书,便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万人撩你,不如一人懂你


👉想进爸妈内参育儿交流群的,请加北北微信:zwy04258455,备注:爸妈内参


👉中国最需要的教育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旗下原创品牌:90后爸爸妈妈的教育内参,专注0-8岁亲子阅读、育儿经验、亲子旅游和童书推荐。微博@爸妈内参,头条号@爸妈内参 


戳原文,读经典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