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以身作则

2017-05-16 👉 爸妈内参

投稿邮箱:bamaneican@sina.com


   作者:清悠(爸妈内参主笔)


长久的婚姻,离不开这6件小事

致婆婆:我感谢你的付出,也不忘你的伤害

如果孩子打架,家长要不要“帮忙”?


中学时,学习化学课,我记得老师会实际操作一些现场实验来验证书本上的化学反应,这样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更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记忆,比如生成什么颜色的沉淀,气体燃烧产生什么样的火焰等等一目了然。


有些比较不容易记的知识,通过实践,亲眼见证一些事情,印象便会深刻,记得更牢。


由此推开来讲,很多事情,你在描述的时候,尽管说了很多道理,有许多理论知识支撑,但倘若他人看不到结果,看不到实例,难免会对你的道理将信将疑。


教育就是这样,你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他来说也许只是听一听,却不容易做到。因为你没有给他提供一个范本,他不知道做了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如此,倒不如你先做到,给他提供一个现实的铁证。


有一次跟弟弟探讨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我告诉他一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是做好很多事情的前提,不要仅限于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应该更好地定位自己,多去图书馆读好书,享受一下读书的乐趣,提高一下精神趣味,珍惜这四年的大好时光……

没等我说完,他便打断了我的话。


他认为这是很虚的东西,说我的精神有点飘,不实际,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


很显然,我的所谓的劝告并不能使他满意,让他发生一点改变。我跟他解释道:“人在精神上的追求应该高,但这并不影响现实中的脚踏实地,一个是精神追求,一个是做事态度,两者并不冲突。而且精神上的高标准能够避免你将来随波逐流,没有主见,是一生受用无穷的素养”。


但是可想而知,在他听来这些全都是废话,他压根没有听进去。


直到我开始写文,把一些想法付诸行动,并且得到了一些认可,他才慢慢地转变了对我的态度。有时在交稿之前,我会先发给他看看,他说我写的东西对他有启发,认识到我之前跟他说的话并非只是心血来潮或者随心所欲地教育他,而是真正地希望他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付诸实践。


他从心底开始真正地认可了我的话,并且注意审视自己,有了一些良好的转变。


这就是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假如你希望他人多读书,不用跟他去讲多读书的好处,不读书的坏处,只要让他见识到读书在你身上产生过什么样的作用。


你希望他多运动,也不必说运动的好处,其实他未必不知道,他只是懒,没有一个真实的铁证放在眼前刺激他,那么你就来做这个刺激他的人,让他看到这样的你好在哪里。


你告诫他要诚实,你要先保证你的诚实,不在他面前说谎,给他提供揭穿你的机会。

你告诉他要懂礼貌,要文明,可是如果他看到了你说脏话的样子,这个告诫还有用吗?


你希望他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但是却让他看到了你颓废的样子,他怎能不对你的希望、你的告诫产生怀疑。


你最希望他做的事情,也可能就是他最希望你做的事情。

                        


看过几遍《傅雷家书》,它作为一个素质教育的优秀典范,随处可见智慧闪光的影子。


傅雷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他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论证莫过于付诸行动,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以身作则,而他自己正是这么做的。读的过程中,我经常被这种高尚的人格所吸引,被这种大师风范所感动。


他在信中告诉傅敏要在举动、态度、礼貌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用扎实的学识来充实自己,用冷静与客观的批评精神来持续不断地检查自己。


他秉承做事与做人的作风一致的原则,从怎样把信写的干净漂亮、如何克服急躁的情绪、纠正小的生活习惯等一些细微的方面以身作则,给年轻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他以自己的做人标准给孩子提供一了个良好的示范,教育孩子先做人,再做艺术家。


其实做人和教人是一致的,你把人做好了,对于他人来说才具备熏陶、学习的力量。只是现实中,我们有多少人做到了以身作则?


不但做不到,而且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去要求孩子,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忽略了他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他并不是你的延续,他只是他,你做不到的事情如何要求他去做到呢?


教育的根本并不在于学历、职业、文化水平的区别,而是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体现了你的人生态度。


在要求他人之前,或许可以先问一下自己,你是否需要提高?你有多少可以让他受用无穷的优良品质?你的见识和格局能否可以给他提供优质、富足的心灵营养?

                                 


创办过南开大学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同样也奉行以身作则的准则。有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的烟瘾非常大,手指都被烟熏黄了,就严肃地告诫学生把烟戒掉。


学生有点不服气,狡黠地问道:“那您吸烟就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让人把他的全部烟取来,当场销毁,并且折断了自己使用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他以实际行动获得了学生的尊重和敬佩。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常见,你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经常会收到这样的反问:“你怎么不去做?”与其去费尽心思地去解释,不如去做好。


很多事情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服,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你要去做到。这个道理不只是在教育领域。夫妻关系、工作、人际交往等各个领域都是如此,这是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


之前有一句流行语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你做得好,自然会吸引欣赏你、喜欢你的人,这说明你体现出来的品质得到他人高度的认可,因此便会得到尊重。你做不到一件事情,甚至没有志向和毅力去做,那么你同样很难吸引比你有志向和毅力的人。


一个好家长和一个坏家长的区别,就像是一流大学和三流大学的区别一样。一流大学能给学生提供更严肃的学习环境,更浓厚的学术氛围,更多的交流机会,如果你有求知的精神,在这样的学校中自然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变得优秀。


同样,你的自身素质高,你给孩子提供的就是更肥沃的土壤,你自身没有什么养分,如何保证他的茁壮成长。


所有的主动权都在于你,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要成为这样的人,才会在无形之中给她一个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而这样恰恰是最高效、最省力的教育,是双赢的局面。


教育孩子,不能只是说教、要求、苛求、施压,而是做好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给孩子呈现出最好的一面,让他能从你这里学到最好的品质。


熏陶是不教之教,只要你做到了最好,一切也只是耳濡目染和循序渐进,在你的以身作则和良好熏陶中,孩子自然会长成健康的样子。


作者简介:清悠,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一个爱好读书写字的80后女青年,愿与您共同关注内在成长与精神品质,追求丰富的单纯和不张扬的激情,行走在修心的路上,一起去探寻人生的美好。简书号@清悠1202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中国最需要的教育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会写作的人生到底有多赚?让艾明雅教你写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