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电台|曹禺,温情中的暗藏剑锋
关注我,看有温度的川传故事~
今日主播
兰宇辰 范乐乐
曹禺
今天的名人推荐
带大家去认识中国戏剧第一人
——曹禺
曹禺先生,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是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提起曹禺,似乎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他最出名的作品——《雷雨》,对于他其余的事情好像一知半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来看看《雷雨》盛名之下的曹禺。
先生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在他3岁时,继母便经常带他去看戏,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文明戏......这些中国传统戏剧让他深深着迷,这也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曹禺不但爱看戏,他还爱演戏。小时候,他看完戏回家后,经常会自己一人对着镜子表演,演绎各种表情,欢喜、愤怒、悲哀、惊讶……
也正是他对于戏剧的热爱,让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他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1936年6月,与鲁迅、巴金等77人共同签署《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同年秋作《原野》。1943年1月,翻译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949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化装成商人,由香港乘船抵烟台解放区。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常务委员。
曹禺先生谈到戏剧的时候讲过:戏剧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不同于小说和电影。掌握这套规律的重要途径,就是舞台实践。因此,如何写戏,光看剧本不行,要自己演;光靠写不成,主要在写作时知道在舞台上应如何举手投足。
曹禺一生创作中,最有价值的是五部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其中《家》改编自巴金先生同名小说,流传度较低,但其实很精彩。
另外四部则通常被称为曹禺的四大名剧,而这四部中的前三部,又被统称为生命三部曲。具体一点说,《雷雨》是对冥冥中的不可知的命运的悲哀,《日出》是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控诉,《原野》是对人的情欲纠缠和复仇的追问,其中都有的,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思索。
在看生命三部曲时,你经常会强烈的感受到作家本身的生命感觉在涌动,是一种充满个人激情的写作状态。而在《北京人》里,你会发现作家克制了许多,绝少直抒胸臆式的表达,而是冷静的只从人物本身塑造上着手,让作品自己说话。这一点,从曹禺的几篇序和后记中也可以看到。
曹禺自己在经历了前几部剧作的练习后,开始厌倦了常规的强烈戏剧冲突的作法,转而追求更为平淡但更加真实、贴近一般人生活的创作,这也是他对话剧的追求——契诃夫式的平淡隽永,《北京人》就是这种自觉追求下的产物。
世界上许多大戏剧家如莎士比亚、莫里哀都有过演剧的经历。曹禺的戏剧生涯,经历了从看戏、演戏到写戏的全过程,其中,演剧实践对曹禺日后走上戏剧创作道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使曹禺有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曹禺先生的戏剧用丰富深刻的语言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描绘富有感染力的动作。耐人寻味的台词为舞台增添一抹别样的惊喜感,又用意韵深厚的诗意深深吸引着世人的视线。
他尽情构筑着他剧作的大厦,让人物身临其境地讲话,将人物内心活动刻划同场景效果、布景的描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能够深入到人物的灵魂世界并善于用艺术的语言揭开他们的内心奥秘。
在心理语言和抒情中渗透人物细致的所思所感和情感意志。这是他一生热爱的倾注,也是他作为一位剧作者傲人之处。
今年的九月二十四号,是先生诞辰111周年,这百年之间,世界舞台经历过风起云涌、惊心动魄的真实大戏,但回望历史,先生的目光依然冷峻,温情中依然暗藏剑锋,借手中之笔揭示着黑色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
编辑 | 杨梓鑫
四川传媒学院大型节目中心出品往 期 阅 读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