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亭林镇红阳村:党建引领促振兴 “三个融合”助发展
//
亭林镇红阳村以“树红阳精神,建美丽乡村”为宗旨,以“祥里堂”党建品牌为核心,以聚民心为目的,以“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为导向,依托群众家门口的党群服务站点,紧贴群众需求放大综合功能、整体效应,全力以赴地筑牢乡村振兴“强固基石”。
阵地融合赋新能
厚植乡村振兴文化底蕴
完善阵地布局。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阵地作用,红阳村结合区域实际整合资源,以便民惠民为原则,打破部门界限和条线分割,规范整合阵地,统一挂牌使用。同时,发挥特色优势,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党组织活跃在埭头,听民声、传民意,协调活动开展,问计问需于民,帮助解决各类问题,打通“神经末梢”,逐步实现了“全村百姓一条心、同心协力建家园”的美好愿景。
优化阵地功能。红阳公园从无到有,改变原先荒地风貌,发挥美化环境、遮阴纳凉、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等功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公园内以党建为引领,设置不同的版块,方便村民了解各类政策和便民服务。此外,党建亭和法治亭更是建立起了桥梁作用。党建亭可便于开展党建活动,聆听老党员分享精彩的党史故事。法治亭为村民普及日常的法律知识,带动村民平时学法、遇事找法、依法办事。公园内还专门设置了健身点,供附近村民茶余饭后锻炼身体、休闲娱乐。
品牌融合再深化
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深化村史馆“爱国、爱党、爱家”品牌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以“学”为先提升群众综合素养。通过“集中+自学”,“实践+交流”的方式,丰富授课模式,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挖掘红色资源,以“活”为促探索实践党群活动路径。以内在、外在相结合的形式,打造修身阵地,深化活动内涵。体现农耕文化的特色亮点,让农村更加有温度和人文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聚焦百姓所盼,以“效”为导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共建、共享相结合的形式,着力聚焦民生、民情、民意,推进为民办实事全面具体有实效。
深化祥里堂“立德、立功、立言”品牌文化。把握定位,规范引领,建设志愿者队伍,当好群众的“传话筒”,探索了一条走出办公大楼、走进埭头、走到群众身边的理论大众化“绿色通道”。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找准切入点,把乡贤拉进队伍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触动共鸣点,让心住下来,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大力推进创新工作和优势项目。创新管理,提升效能,通过建立微信群,定期入户走访,畅通党群干群连心“经络”,提升服务效能。
服务融合暖人心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聚乡贤、明需求,巧当乡村治理“绣花针”。将村域内有威望、有群众基础的党员、乡贤作为“智囊议事团”联系人,为乡村治理出谋划策。营造了“乡村是我家,议事靠大家”的乡村生活氛围,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辖区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
听诉求、强服务,善做测量民心“温度计”。通过设立村情收集站开展“百姓心声万花筒”民主议事活动,形成“祥里堂议事制度”。通过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群众诉求,推进实施了“健康守护”关爱空巢老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破损桥梁加固、增添健身步道等实事项目。
筑平台、融资源,打响党群共治“组合拳”。红阳村结合各方资源,以“小站点”提供“大服务”的理念,全力运作零距离、接地气的“家门口”实践服务项目,为群众打造了一个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开展“法治大课堂”,让党员村民能在“埭头上”“客堂间”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利用节日契机开展一台戏、乒乓赛等实践活动,党群携手共参与,传承文化积淀,发扬拼搏精神。
来源:上海智慧党建网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亮点】廊下镇紧抓机构改革契机 守好城市运行安全基本盘●【海聚“鑫”才】厉害了!来自金山的大国农匠!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