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陌生的中国近代史 | BetterRead

2015-10-31 郭廷以 BetterRead

推介 | 王烁

BetterRead,有理有趣有用


在《追寻现代中国》(Search for Modern China)的序言中,史景迁说: “现代”指的是一个国家既完整又开放,对自己有透彻了解,同时愿意与他人平等地竞争新的市场、技术和观念。1600年就有了这样的现代国家,但到他这本书出版之时的1990年,中国还不是。


史景迁是治中国史的西方大家。说来奇怪,中国人写的中国近代通史,可读的却很少,一般提到的就是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与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徐中约执教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用正规史学训练作《中国近代史》,自然是不错的。不过,两本书之中,我愿推郭廷以,尽管时有革命史观溢出,在史笔之外,郭著有六分沉郁,四分热情。


郭廷以治史,首开探索中国近代化历程之风。他早年执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1949年赴台,1955年筹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晚年赴美避祸,于困顿之中,完成《近代中国史纲》。定稿后两日,郭廷以即辞世。


以下为读《近代中国史纲》时随手摘录,挂一漏万。推荐。



大哉问


历史是延续的,但永远是变的,因革损益,随时而异,其间仅有缓速显晦之别。就中国而论,以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最为显著。当时有心之士,已有此认识。有人指出今日之天下已非三代之天下;有人强调为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为秦汉以来未有之世变。致成此一剧变的主因,是由于华夷隔绝之天下,转为中外联属之天下,中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敌,处境大非昔比,不仅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神州,甚至存亡系于旦夕。


前此的中国并非绝对孤立,曾接触过许多或友或敌的民族,亦遭受过严重的侵凌,何以不曾使其大变?何以不曾引起如是的认识和忧惧?


因为一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图一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樊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西洋人之入中国,为天地之一大变”,并末过甚其词。


明清专制


中国真正的君主专制政治,形成于明。


清代巡抚每省一人,总督有督一省者,督二三省者。督抚职责相近,亦不相统属,均直接向皇帝负责。


统观清代的统治策略,一切以集权、防范、压制为尚。君权之隆,君威之盛,超过任何朝代。汉唐君臣之间,尚有对等体制之略;宋明虽朝仪渐森严,臣僚仍可立而陈奏,清代则改为三跪九叩。


中西相遇


哥伦布大西洋航行时,携有西班牙国王致契丹大可汗(中国皇帝)的国书。


1521年,受西班牙国王命,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菲律宾。1571年,西班牙人占领吕宋。次年,海盗林凤率4000人来争,福建水师跟至。西班人牙因遣使求互市,有趁机征服中国之建议,值无敌舰队没于英国而止。


吕宋华商浸盛,与西人生隙。1593年,华商刺杀西班牙总督。1603年,西班牙人围杀华商2.5万人。1639至1688年,又有三起屠杀华商事件,死者自万余人至2万余人。华商前死后继,有利在彼。


16世纪后半叶,葡萄牙人贿地方官,获在澳门舶船之利,遂割据。1614年,地方官与据葡人约法五事,算是最早的中外条约。终明之世,未许朝贡,亦可相安。


1598年,西班牙求互市广州,以违例被拒。但中国商船前往吕宋者颇多,西班牙人以银饼支付。银饼来自墨西哥。


1604年、1622年,荷兰人两度袭据澎湖,1624年被明军驱逐,东去台湾。


1607年,荷兰人决袭据澳门,为葡萄牙人所败。此为西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第一场战争。


1703年,教皇Clement XI禁中国信徒称天或上帝,不许祭孔祭祖,规定对耶和华称呼为天主。此举引发中西第一次教争。《近代中国史纲》第32页|这应该也是中国对天主教称呼的由来。


172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设分店于广州,但与中国贸易并不重要,着意经营南洋。明清鼎革,粤闽人多有逃亡南洋,值荷兰人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逐鹿,受池鱼之灾极烈。荷人残暴,与吕宋西班牙人无异。


鸦片战争


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专利权被取消,允英国人自由贸易。英国派出上议员、海军将官William John Napier为驻华商务监督,取代过往东印度公司大班。公司行为变为外交行为。


攘外必先安内,出自耆英奏折。耆英为南京条约谈判人,其1843年密折对鸦片战争的起因、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满清急务都有认识。国人称耆英媚外,国运如此,复有何言。


太平天国


“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于水,何惧曾妖?”洪秀全对李秀成的答复,其时1863年冬,南京被围,粮草不继。李秀成劝洪弃城出走,另求出路。


据曾国荃幕友赵烈文目睹所记,1864年7月南京城破之后,死者约二三十万人。


军阀之兴


湘军领袖多为儒士,有其抱负,重尚道 义,不必全视曾国藩的举措为向背。淮军后起,而日后对中国的影响远在湘军之上。淮军将领多为乡里豪强与不学武夫,志在富贵,惟李鸿章之命是从,李亦以利禄驱策之。袁世凯承其衣钵。


近代中国军队私人化,起因于八旗、绿营腐化,滥觞于湘军,渐起于淮军,大备于北洋军,极盛于军阀,式微于北伐,消亡于抗日。


慈禧


自1861年以来的二十余年,中国继续在内忧外患的困扰中,其得以勉强渡过大难,是因为地方督抚尚能振作,中枢执政大臣,相与配合,慈禧不能横行无忌。列强利害不尽一致,互相牵制。


中国一千年来的道统、法统与积习,欲使其顿然改易,彻底破除,困难重重。然亦非绝不可能,全系于最高当局者之是否具有洞识、定见、公诚无私。不幸的是手握中国权力的为一无知多欲而阴狠的慈禧。


辛亥革命与袁世凯


武昌兵起,刺摄政王入狱的汪精卫得出,对袁世凯言:“中国非共和不可,共和非公促成不可,非公任总统不可”。遂通电黄兴,主南北合作,逼清室退位,推袁为总统。


北洋军取汉阳汉口后,欲取武昌。袁世凯谋士王锡彤说之:“革命之气已盈海内,若再以兵力蹂之,后患方长。为袁公计,亦不值得。”袁世凯为之止,武汉自此无战事。


“诚不足以感人,明不足以烛物,予实不德,于人何尤?”——袁世凯撤销帝制令。


革命、抗日、废约


"五四运动”这个词,罗家伦始用之。


1919年7月25日,苏俄发出对华宣言,放弃帝俄在中国夺得的权利,中东铁路及租让所得的林矿产业,无条件交还中国,放弃庚子赔款、租借地、领事裁判权。次年3月传至北京,被认为是国际间亘古未有的福音。


1923年,蒋介石访苏后,认为一旦其政权强固,必复活帝俄野心,不只要使满、蒙、疆、藏成为苏维埃,且将染指中国本部。国际主义与世界革命不过是帝国主义的易名, 与英、日无别。


918事变后,日本内阁不准扩大事态,关东军不理,九月二十日占长春。若概再命退集南满铁路附近地区,不得进入北满,并请天皇制止。关东军声称如天皇约束其行动,将于满洲独立。


张学良28岁,主和,与日有杀父仇,声明不妨碍国家统一,派人见蒋商谈易帜。日本特使林权助威吓,称将生重大事变。英、美声明满洲为中国领土,美否认日本在满洲的特别权利。12月,东北正式悬挂青天白日旗,全国统一。


各方游说张学良,蒋的代表有张群、吴铁城;阎的代表有贾景德、孔繁蔚;冯的代表有薛笃弼、邓哲熙;汪的代表有陈公博。张群、吴铁城手腕灵活,据云携款二百万元。阎、冯的代表困于资费,据孔繁蔚云,阎仅予五千元。


中原大战时,北平、天津《英文时报》刊出漫画,蒋介石一手握机关枪,一手捧银元;冯玉祥一手执大刀,一手捧窝窝头;阎锡山一手执手榴弹,一手托算盘。胜负可以想知。


1938年4月1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建国纲领》,宣言抗战要抵御日本的侵略,同时完成建国任务。“吾人本于三民主义,一面抗战,一面建国。”


1942年,熊式辉主张中国自行废除不平等条约,无果;熊改向白宫行政助理居里献策,谓对华援助物资有限,取消不平等条约可精神鼓励。美认为惠而不费。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百年不平等条约终止。


推荐公号时拾史事

挖掘正史细节,细讲有趣故事


推荐文章

冷战鹰鸽逸闻录

高华:蒋介石为什么失败

刘瑜读福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