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宰兵法 | BetterRead
文 | 王烁
你是游客,身处久富盛名的异乡景点,眼前是熙熙攘攘的集市,“来都来了”,想买点特色产品,人参、鱼油、海鲜什么的。心知要被宰但还是不想被宰:钱没了,还毁心情。
怎么个买法最好?
数学家有个办法。假设你准备逛逛再定,但又不想花太多时间,毕竟游客的时间宝贵,比如说逛十家店,那么,你前三家店逛过去,记下最划算的那个,然后从第四家起,一旦店家给出更好的交易条件,立即接受。
又比如你逛十家店不过瘾,那么一般化地表达,从第n/e(n为你准备逛的店家数量,e为自然常数,约2.718)家店起,在这以前的都pass,在这之后的,一旦出现比前面更好的交易就接受。数学保证,这样做你有40%的机会拿到最好的交易条件,而挑花眼导致错过的可能性最小,优于所有其他策略。
把逛街变成做数学题,只有数学家才干得出这种事。但是,照着数学家的指示一路看过去,发现完全不靠谱:所有店铺都用同样的价格卖同样的纪念品。你接受第一个交易与接受最后一个交易,完全一样。店家如一体,定要宰你一笔。这一幕,换成月前青岛的海鲜档,也成立。
为什么店家彼此不竞争?市场失灵了吗?
市场没失灵,只是达成的均衡对你不利。诺奖得主希勒和阿克洛夫在新书《钓傻瓜》里说,市场经济达到的均衡,可没谁保证过一定要是“正常的”,操纵与扭曲也是最后达到的那个均衡的成因。
市场只是整合了各方在信息分布中的不同地位,相应分配蛋糕。游客挑选纪念品时间有限,又不了解“公允”价格,而寻找公允价格要付出时间成本,并不合算。商家们对此门清,所以当偶尔遇到游客侃价,理性地不让步。让步并无好处:做成一单交易并不能带来更多交易。买家只买一次,潜在买家又无从得知这里可以侃价。有形无形的价格卡特尔就此形成。
专门服务游客的市场就是这样:在这里的店家都准备好要宰游客一刀,来这里的游客都准备好要被宰一刀。这是一个大家都打明牌的游戏。以至于偶尔出现来到这种市场又不准备被宰的游客,会被店家看作故意挑事,悲剧收场。
被宰是注定的吗?
首先是尽量别去这类专门面向游客的市场,去本地人的市场。本地人外地人的价格双轨制,并不是因为对外地人本身有歧视,只是对外地人信息弱势的价格歧视。搭上本地人的信息便车,问题自解。
其实,即使专门面向游客的市场,其价格卡特尔的瓦解也可能发生在朝夕之间。正如John Mcmillan在名著《重新发明巴扎》一书中所说,给信息自由,是良性市场得以出现的关键。只要寻价成本大幅降低,游客积极寻价,那么店家之间昨天还坚不可摧的价格同盟,明天会突然变成竞相亮出底价的囚徒困境。鸡生蛋蛋生鸡,雪球能不能滚起来,关键在于信息是否足够易得。
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几千年解决不了的寻价问题,现在被一个手机解决了。
写到这里,老婆凑过来看。我献宝说这篇不被宰兵法对你很有用吧?她说,你是用到了数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可是,
你不懂什么叫逛街!
推荐读物
Reinventing the Bazaar: A Natural History of Markets
by John McMillan
推荐文章
有用就扫码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