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國史研究》第1-7卷(2009-2015)目次(附全文下載地址)
(附下載地址)
陳偉揚/整理
按:《早期中國史研究》是由一群青年學者所發起的學術刊物,希望能為上古至唐宋間的中國史研究者,提供一個較多元的發表與交流的園地。自2009年出版第一卷后,出版至今共七卷13期。今將目次整理如下,以便學術參考和研究。
發刊辭
《早期中國史研究》是由一群青年學者所發起的學術刊物,希望能為上古至唐宋間的中國史研究者,提供一個較多元的發表與交流的園地。
近數十年來,隨著學界積極地為學術期刊建立制度,論文、研究討論和書評三種體裁,儼然已成為目前學術文章的主要形式;然而,學術成果的表現形式在無形中也被制約了,其它體裁的論著逐漸失去發表的管道而被束之高閣。此一趨勢對於史學研究無疑是弊多於利。其實,在史學研究的過程中,各個工作階段會有一些不同性質的研究成果產生,諸如研究札記、史料考證或校釋、書目、年表之類的作品,它們不是堂皇巨構,但所提供的一磚一瓦,卻是在建構學術殿堂時不可或缺的資材。我們認為,擴增各種論著體裁的發表管道,既能有效達到研究分工,減少工作的重複性,亦能將原本隱藏於堂皇論著下的一些研究經驗傳達出來,將更有助於學術成果多元化的積累。有感於此,《早期中國史研究》突破了目前學術期刊的限制,希望能為這些多元的論著體裁提供一個發表與流傳的平臺。
前人有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從事史學研究,同樣不能閉門造車。我們認為,活潑、開放,且富於社群意識的學術環境,將更有利於史學研究的發展。不過,這個環境不會憑空產生,實有賴於研究者間的密切互動與用心經營。《早期中國史研究》即希望成為研究者之間交流的橋樑,除了發表實質的研究成果,也不忘研究經驗與學術情報的分享。既增進本土研究者之間的互動與瞭解,亦重視與海外學界的交流合作。我們期盼以刊物為媒介,逐步地推動聯絡學界的工作,為史學研究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早期中國史研究》不僅希望創造一個多元化學術成果發表的平臺,更期望能為摶聚學界社群意識、促進學術社群交流,作出積極的貢獻。由衷期盼,海內外學界先進給予我們批評指教。(趙立新、蔡宗憲執筆)
第一卷(2009.7)
〔研究札記〕
嚴耕望《兩漢太守刺史表》訂正/游逸飛1
南北朝交聘詩文編年考論/蔡宗憲11
《金樓子.聚書篇》補注/趙立新29
試論河東「蜀薛」的淵源問題/林宗閱45
〈韋契義墓誌銘〉釋讀──兼論唐人的孝道意識/鄭雅如63
中古「封建」、爵制與政治秩序淺議/王安泰81
中古墓誌死亡用語札記/涂宗呈89
聞哀小考/胡雲薇105
〔論文〕
秦漢魏晉時代的「賨」/王萬雋123
武帝期.前漢末における国家秩序の再編と対匈奴関係/阿部幸信155
從「外戚傳」到「皇后傳」──歷史書寫所見「漢魏革命」的一個側面/徐冲195
梁唐之際浙南的土豪酋帥初探/吳修安231
〔研究回顧〕
僧稠與小南海中窟研究回顧/曾堯民251
〔書評書介〕
評The Mystique of Transmission: On an Early Chan History and its Contexts /林欣儀271
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部族》/王萬雋279
〔報導〕
「中國中古史讀書會」簡介281
「中國中古史討論會」簡介287
會員動態291
2010.6)
〔論文〕
韓城梁帶村兩周銅器考――試論芮國封地之歷史背景/黃川田修1
漢末三國長沙族群關係與大姓研究之一――漢末部分/王萬雋43
〔研究札記〕
楚漢之際劉邦集團親衛組織成員的動向及其職能考――以郎和郎將為中心/李昭毅87
北魏公主稱姓考/黃旨彥107
中國中古「四姓」說之回顧與檢討/邱建智119
兩晉南朝「白衣領職」補論/徐冲135
魚豢《魏略.勇俠傳》研究札記/李文仁157
〈魏故輔國將軍瑯瑘太守平原明府君墓誌銘〉考釋/蔡宗憲179
《文館詞林.隋文帝平陳大赦詔》劄記/傅揚197
〔譯稿〕
遊牧國家的「文明化」/護雅夫著,林慧芬譯213
〔書介〕
蘇哲《魏晉南北朝壁畫墓の世界》/涂宗呈255
第二卷第二期(2010.12)
〔論文〕
「中央化」之後——唐代范陽盧氏大房寶素系的居住形態與遷移/鄭雅如1
論古上清經中的道與至尊神/李龢書67
〔研究札記〕
《大周通禮》與《開寶通禮》內容與體例試探──以「通禮」為切入點/張文昌109
唐代惡溪小考──李德裕南貶不曾經過處州惡溪/吳修安133
佛教經典中的睡眠觀/陳識仁149
〔譯稿〕
日本的五胡十六國研究/三崎良章著,蔡長廷譯185
「解散部落」研究史/松下憲一著,林世偉譯203
〔研究討論〕
唐代的鄉里制與村制/林楓玨231
〔書評〕
高木重俊,《唐代科挙の文学世界》/胡雲薇257
〔書介〕
李磊,《六朝士風研究》/趙立新263
李四龍,《歐美佛教學術史──西方的佛教形象與學術源流》/曾堯民271
〔研究動態〕
歷史研究手冊的製作構想及其初步實踐/陳弱水275
會員動態311
第三卷第一期(2011.6)
〔論文〕
西漢七國之亂以前的楚國政區推定/鄭宗賢1
〔研究札記〕
魏晉南北朝的禁物/蔡宗憲71
《搜神記•女化蠶》試析/許凱翔87
論圓仁筆下的中唐基層行政組織/林楓珏123
〔研究討論〕
「統治系統」論的射程/阿部幸信著,徐冲譯137
〔書評〕
RobertF.Campany,MakingTranscendents:AsceticsandSocialMemoryinEarlyMedievalChina/林欣儀155
〔書介〕
余上沅兮──《沅水下游楚墓》讀後/陳珈貝171
〔學術社群介紹〕
「日本秦漢史學會」、「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會」、「中國出土資料學會」簡介/阿部幸信著,郭珮君譯187
第三卷第二期(2011.12)
〔論文〕
從《唐律》化外人規定看唐代國籍制度/甘懷真1
試釋《二年律令.秩律》所見衞尉五百將、衞尉士吏和衞官校長/李昭毅33
〈晉故武威將軍魏君侯柩〉考釋/吳修安57
魏晉之際平原華氏家族推考/林宗閱75
宋以前台州佛教寺院建置考述/林韻柔125
〔研究討論〕
近百年來的墓誌起源與發展研究之回顧/邱建智157
〔書評〕
王明珂,《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根基歷史的文本與情境》/王萬雋189
曽布川寛、吉田豊,《ソグド人の美術と言語》/林慧芬203
高崎直道、木村清孝編,《シリーズ.東アジア仏教》第一卷《東アジア仏教とは何か》/李志鴻211
「日本中國考古學會」簡介/黃川田修217
第五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暨會後參訪紀要/王萬雋、林楓珏227
「東亞碑刻史料解讀工作坊」會議紀要/高震寰245
會員動態263
《早期中國史研究》總目索引(2009.07-2011.06)295
《早期中國史研究》撰稿格式307
編者的話311
第四卷2012.6)
〔論文〕
北周宇文護執政期再考──以宇文護幕僚人事組成為中心/會田大輔著,林靜薇譯1
〔研究札記〕
尹灣漢簡<贈錢名籍>八號木牘正、反排序商榷/高震寰41
東晋南朝墓の墓室形式に関する問題/藤井康隆65
中國北朝石刻上的法華信仰與文化效應/李志鴻83
重探上官婉兒的死亡、平反與當代評價/鄭雅如111
〔書介〕
大塚初重編,《東アジアの装飾古墳を語る》/趙立新147
〔學術動態〕
南北朝新出土墓誌的實地考察──南京、洛陽、西安、太原──/佐川英治153
〔學術社群介紹〕
日本「唐代史研究會」介紹/張文昌195
會員名錄203
《早期中國史研究》撰稿格式205
第四卷第二期(2012.12)
〔論文〕
論隋代東宮十率的角色及其地位/古怡青 1
唐前期王府僚佐與地方府州關係考──以墓誌資料為中心/孫英剛 69
〈謝溫墓誌〉誌文釋錄補正/林宗閱 117
北魏元融墓誌小札/徐冲 129
唐代明氏墓誌二則略考/蔡宗憲 161
唐代文獻中里胥的用法與職能/林楓珏 185
〔書介〕
朱繼平,《從淮夷族群到編戶齊民》/陳珈貝 221
呂宗力,《漢代的謠言》/傅揚 229
〔學術社群介紹〕
日本簡介/林韻柔 235
早期中國史研究會二〇一二年合宿紀要/許凱翔 239
第六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紀要/林欣儀 245
南京、丹陽考察小記/孫正軍 261
會員動態293
《早期中國史研究》總目索引(2009.07-2012.06) 321
《早期中國史研究》撰稿格式337
編者的話 341
第五卷第一期(2013.6)
〔譯稿〕
論《老子想爾注》/麥谷邦夫著,李龢書譯1
〔札記〕
高青陳莊有銘銅器墓研究概述/游逸飛43
試析西漢封侯詔書/鄭宗賢61
曹操的祠廟與祭祀/蔡宗憲85
魏晉南北朝詈詞中所見的民族關係/陳識仁107
梁蕭敷及王氏墓誌銘流傳考/吳修安137
唐代司法審判的若干問題──以「趙和斷錢」為例/楊曉宜145
〔紀要〕
第二次「東亞碑刻史料解讀」工作坊紀要/林楓珏167
評Li Feng and David Branner, eds., Writing and Literacy in Early China /胡川安177
會員名錄189
《早期中國史研究》撰稿格式191
第五卷第二期(2013.12)
〔論文〕
以軍御蠻──兩晉時期的蠻府/王萬雋1
驍果制考──隋煬帝時期兵制的一個面向/氣賀澤保規著,古怡青譯,嚴茹蕙譯校51
〔研究札記〕
《神仙傳‧樊夫人》考釋/許凱翔73
八代史籍校勘學發微──以荻生徂徠批校《南齊書》<衍>、<脫>、<訛>、<倒>為例/童嶺111
讀南宋刻本《孔氏六帖》書後/李文瀾139
〔書評〕
評陳懷宇,《動物與中古政治宗教秩序》/傅揚171
〔學界動態〕
第二屆“中國中古社會諸形態”國際大學研究生青年研究者學術交流論壇紀要/郭珮君183
《早期中國史研究》會員動態193
《早期中國史研究》總目索引215
第六卷第一期(2014.6)
〔論文〕
北魏太武帝的祭祀及其意象的轉變──以兩宋之間的佛狸祠為中心/蔡宗憲1
突厥第一汗國可汗繼嗣的變質/林慧芬29
〔研究札記〕
《續漢書‧郡國志》張掖屬國領城考/段偉71
唐代的繼母子關係──以王婉、韋承慶為中心/胡雲薇79
〔研究討論〕
論日本中國古文書學研究之演進──以唐代告身研究為例/趙晶113
〔學界動態〕
第七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國際會議」暨東洋文庫、東京大學參訪紀要/蔡長廷、許凱翔143
「皇帝、單于、士人:中古中國與周邊世界」國際青年學者工作坊紀要/王安泰163
《早期中國史研究》會員名錄169
《早期中國史研究》撰稿格式171
第六卷第二期(2014.12)
〔研究札記〕
唐代捕獸機關與殺傷罪之法律問題/楊曉宜1
從個人佛教實踐看唐代寫經、印經的文化意涵/李志鴻27
〔研究討論〕
杜甫詩舅氏人物身分辨證──「崔頊、崔頂」及「崔俠、崔偉」身分考實/林宗閱53
〔書評〕
評介黎明釗,《輻輳與秩序:漢帝國地方社會研究》/高震寰79
〕
妹尾達彥教授「東亞洲比較都城史研究的現在與未來」演講紀要/許凱翔91
早期中國史研究會2014年合宿紀要/蔡長廷、林慧芬97
紀要/楊曉宜、林慧芬105
125
145
《早期中國史研究》撰稿格式171
2015.6)
〔論文〕
《弘明集》、《廣弘明集》所見到家思想之變遷/李龢書1
杜佑理想社會之建構——以《通典·食貨典》為中心/楊曉宜39
從長沙地區戰國早、中期帶鎮墓獸墓看葬俗的傳播與轉換/王詩涵89
南京獅子沖南朝陵墓發掘調查/藤井康隆119
妹尾達彥教授演講紀要/吳宓芩137
145
《早期中國史研究》撰稿格式147
第七卷第二期(2015.12)
〔研究札記〕
《三國志》正文勘證<丁奉傳>「左右都護」等記載辨疑/林宗閱
西安長安武庫職官建置與兵器管理制度/李昭毅21
北周外加遣使小札/林靜薇57
〔學界動態〕
第九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國際會議」紀要/劉永中、高震寰81
《早期中國史研究》會員動態103
《早期中國史研究》總目索引117
《早期中國史研究》撰稿格式145
附:《早期中國史研究》第一至七卷下載地址
链接:
密码:b2cu
(感謝整理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