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銘鈞《玄奘因明思想論考》出版(自序)
新書快報 | 《玄奘因明思想論考》
中西书局 2024-01-16 17:00 发表于上海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项目“玄奘因明典籍整理與研究”(16AZD041)最終成果之一,通過梵漢兩方面文獻及相關的藏文資料的比對和互釋,研究玄奘所傳的因明學說及其思想特徵。在“論”(哲學解讀)的方面,提出“論證要素”概念,用於指稱歷史上某一位邏輯學家在其有關論證可靠性的理論規劃中的首要關注點,這種關注點一般都有直觀方面的基礎。本書在這一概念的指引下,思考佛教邏輯有別於西方邏輯的特徵所在及這一特徵在不同歷史階段的體現。在“考”(歷史考證)的方面,本書通過發掘一些新事實,指出東亞因明傳統並非僅僅來源於《正理門論》和《入正理論》,而很可能以陳那和法稱之間的佛教相關學說爲整體背景。本書還通過梳理圍繞玄奘唯識比量的一些新綫索,重新理解因明在古典東亞中日韓三國的培育和形成。
目 録
《復旦佛學研究叢書》序 傅新毅/ 001
序 湯銘鈞/ 001
第一章 論佛教邏輯學知識論學派的因明傳統——歷史、特徵與基本理論/ 001
一、 因明傳統在古代東亞世界的形成/ 003
二、 以“能立”爲核心的基本理論框架/ 011
三、 三支作法及其論證思路/ 019
四、 結論/ 026
第二章 東亞因明傳統中的“能立”概念——基於梵藏資料的新考察/ 028
一、 導言/ 028
二、 《入正理論》與《正理門論》的“能立”概念/ 030
三、 遵照《集量論》的新解釋/ 037
四、 論證的“完整性”與論證要素(probative factor)/ 044
五、 結論/ 054
第三章 佛教邏輯學的論辯解釋與認知解釋——陳那、法稱與因明/ 056
一、 引言/ 057
二、 佛教邏輯學中的認知算子問題/ 059
三、 共許即成:因明傳統中的論辯解釋/ 071
四、 共許非成:法稱學説中的認知解釋/ 077
五、 結語:因明視角下的三支作法/ 089
第四章 同、異品除宗有法的再探討/ 093
一、 同異品均須除宗有法/ 094
二、 同異喻體也要除宗有法/ 104
三、 共許極成、除宗有法與最大限度的類比推理/ 112
第五章 玄奘唯識比量研究資料雜抄——導論、選文與評析/ 127
一、 導論/ 128
二、 選文與評析/ 138
第六章 元曉的相違決定量及與文軌的互動/ 188
一、 引言/ 189
二、 元曉相違決定量的論證思路/ 193
三、 文軌視唯識比量爲錯誤嗎?/ 197
四、 文軌對相違決定量的批判/ 202
五、 元曉的回應:文獻/ 207
六、 元曉的回應:解説/ 210
七、 對文獻(三)(3)的説明/ 216
八、 結論/ 220
人物年代簡表/ 226
參考文獻和縮略語/ 227
縮略語/ 227
一手文獻/ 228
二手文獻/ 232
英文概要(Summary)/ 244
序
誠然,因明向稱難解,但筆者相信理解的障礙主要來自於那一套古漢語的術語體系和表達習慣。不過,只要障礙仍在名言的層面,就總是能克服的。關於因明理論所構想的那樣一種論證模式,筆者曾舉過一個實例,或能爲讀者理解因明提供一些幫助。實例如下:
設想有一位生物學家踏足一片未曾有人到過的原始森林。在這裡,她發現一處新鮮的動物排洩物。通過仔細的化驗,她確認這處糞便來自一種烏鴉。然而,未曾有過報告,竟還有烏鴉生活在這片森林裡。於是,這位生物學家架起了她的望遠鏡,嘗試找到那種未知的烏鴉。從望遠鏡裡看出去的那一刻,這位生物學家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她要首先關注那些飛翔在空中的黑色目標。這樣一個念頭完全可以被後續的觀察證僞,那種要找的烏鴉也可能不是黑色的,但這一想法卻如此合情合理,或者説,非常自然。爲什麼?我們可以從因明的角度將她得出這一想法的過程重構爲下述論證:
結論:那種未知的鳥是黑色的。
前提(1):因爲那種鳥是烏鴉。
前提(2):根據現有的觀察,凡是烏鴉都是黑色的,如東北渡鴉。
前提(3):根據現有的觀察,凡不是黑色的都不是烏鴉,如白馬。
根據因明理論,上述論證的可接受性以滿足三個條件爲根據。條件(1):烏鴉是那種未知的鳥的屬性——這一點已由生物學家對糞便的化驗證實。條件(2):在將那種未知的鳥存而不論的情況下,至少存在一個個體,它既是黑色的又是烏鴉。畢竟,要找的那種鳥還没有被觀察到,不在現有觀察的範圍中,其毛色尚未被觀察到。這個條件也滿足,因爲眾所周知,東北渡鴉是黑色的而且是烏鴉。條件(3):在將那種未知的鳥存而不論的情況下,不存在任何一個個體,它不是黑色的,但卻是烏鴉。畢竟,要找的那種鳥還不在現有觀察的範圍中,在論證的開端,它也不能確定無疑地歸在不是黑色的個體中,一如它不能確定無疑地歸在黑色的個體中。這個條件也滿足,假設現有的觀察皆確認不存在不是黑色的烏鴉,即現有的觀察中不存在“凡烏鴉皆黑色” 這一斷言的反例(counterexample)。
上述前提(1)爲真,當且僅當條件(1)滿足。或者説,條件(1)的滿足保證了前提(1) 爲真。上述前提(2)爲真,通過條件(2)和(3)同時滿足來保證,前提(2)除了表達在現有的觀察中“凡烏鴉皆黑色”外(通過條件[3]的滿足來保證),還通過東北渡鴉這個實例表達了“凡烏鴉皆黑色”這一斷言帶有存在含義,主項不爲空(通過條件[2] 的滿足來保證)。上述前提(3)爲真,通過條件(3)的滿足來保證。前提(3)不帶有存在含義,因爲它容許用不存在之物來舉例。如上例中的白馬,可以替换爲飛馬,甚至圓的方。總之,三個條件的全部滿足保證了上述論證的前提全部爲真。這樣的三個條件在因明理論中被視爲論證的三條基本規則(因三相)。上述論證在因明理論中是一則可接受的論證,即從前提(1)—(3)引申出結論“那種未知的鳥是黑色的”,這種引申在因明理論中是可接受的。在這一情境中,“那種未知的鳥是黑色的” 與其説是結論,倒不如説是一個被合理地期待爲真的命題,是一種假定(assumption)。
事實上,前提(2)和(3)爲真,僅基於現有的觀察。這兩個前提並非普全(universally)爲真。畢竟,還有眼下要找的那種鳥把論域全集剜去了一塊,它還在現有觀察的範圍以外。因而它對“凡烏鴉皆黑色”這一斷言既不構成反例,也不提供任何確證。
上述論證過程的可接受性,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如果“凡烏鴉皆黑色”這一命題在現有觀察的範圍中爲真,那麼這一命題也應當適用於那種還未被觀察到的鳥,即:如果它是烏鴉,那麼它也應是黑色的。那種未知的鳥不應當對於“凡烏鴉皆黑色”這一命題爲真構成“唯一的例外”——既然現有的觀察告訴我們,除了那種未知的烏鴉還不確定以外,其他烏鴉都是黑色的。
在把握了這樣一種論證的核心思路以後,稱之爲“最大限度的類比推理”,或者“歸納式的擴張”(inductive expansion),還是“非單調推理”(non-monotonicreasoning),那完全可以見仁見智。
本書各章從構思到定稿都離不開眾多師友的助益。這些,筆者都在各章的首個腳注以及相關文字的腳注中一一誌謝。這一長串名單,難以在序言的有限篇幅内羅列。此外,特别需要感謝的是當初接受這些文字正式發表的各大期刊雜誌的老師。没有他們的支持,筆者現在可能已没有機會再從事因明研究,遑論將這些文章結集出版。現在,由中西書局的唐少波老師悉心編審本書,更是筆者的榮幸。
仔細算來,本書中大部分章節的初稿皆完成於筆者任職於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期間(2011—2015年),自然也得到了所裡同事們的幫助和啓發。這十年來與國内外師友的交流,促使筆者以更具批判性的眼光來審視因明傳統,這是本書相比之前的《陳那、法稱因明推理學説之研究》一書(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版)的主要進步所在。最後,還要感謝家人對筆者研究的支持!
是爲序。
同年10月定稿於哈佛
實拍書影
掃碼購買
推薦閱讀
供稿 | 唐少波
題圖、排版、圖書攝影 | 高雲玲
王邦維《奇人奇地奇書:玄奘與〈大唐西域記〉》出版
張安福、党琳《玄奘之路:玄奘看見的世界》出版
李利安主編《玄奘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
張安福主編《從洛陽到龜茲:沿著玄奘的道路》出版
東方唯識學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年會暨紀念玄奘大師學術研討會
首屆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
中國(瓜州)第五屆玄奘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