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玉树地震十周年:涅槃重生更“坚强”

纪念玉树地震十周年

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地震受灾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涉及7个县27个乡镇24.6万人,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受伤12135人,倒塌民房21.0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多元。地震震级高、烈度大、震源浅,震中靠近人口密集的城镇,破坏力强。受灾最重的结古镇,平房几乎全部倒塌,楼房倒塌过半,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和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通往结古镇的主要通道214国道多处断裂沉陷、桥涵坍塌,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崩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座生态美好、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新玉树涅槃重生,实现了雪山下、草原上的建设奇迹。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来感受玉树之美:




玉树地震是近四十年来除汶川地震之外,我国大陆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震,也是青海省有历史记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事件。


玉树在震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了恢复重建主要任务,其中,科学决策原址重建、科学确定重建的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重建后新玉树地震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玉树地震中,结古镇遭受严重破坏,地震烈度高达9度,地震地表破裂带从城区南侧通过,最大位错量约为1.8m。结古镇作为玉树州和玉树市两级政府所在地,是区域中心城镇,恢复重建中是否参考北川县城模式进行异地重建成为首要问题。在震害调查中发现,结古镇城区房屋破坏全部由地面运动造成,其中倒塌或严重破坏的房屋、工程设施主要原因是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措施不完备。调查没有发现场地液化、震陷等场地灾害;地震地表破裂带从城区南侧山中穿过,未进入城市建成区;地震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结古镇西北河谷中,主要为山体基岩表层松散堆积物滑塌,仅造成局部公路路面破坏,与北川县城在汶川地震中遭受的巨型山体滑坡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地震局根据上述科学考察和研究结果,提出了“原地重建、局部避让”的原则。这一建议为《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10〕17号)采纳,该文明确“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的重建选址原则为就地重建、局部避让、积极设防、科学规划”

原地重建确定后,如何科学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就成为最关键环节。结古镇及周边地区在2001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位于0.15g分区,相当于基本烈度7度半。中国地震局早在2007年就启动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工作,玉树地震前已经基本确定编图原则、技术方法和基本模型。服务灾后重建,分秒必争,中国地震局要求新一代区划图编制委员会立即调整工作计划,按照新的原则和方法开展玉树周边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修订恢复重建区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抗震设防要求。震后一个月,中国地震局完成灾区地震区划图的修订,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后,以《玉树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为主要内容的《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获批,地震灾区27个乡镇中6个乡镇抗震设防要求有所提高、21个乡镇(含结古镇)保持不变。《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的局部成果,提前5年在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得以应用。

除此之外,按照防震减灾法“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的规定,中国地震局还提出学校、医院的抗震设防要求应当在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基础上,峰值加速度提高一个分区取值。最终,《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10〕17号)采纳该建议,发文要求“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严格执行依法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把学校、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图源网络)

科学合理确定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并将抗震设防要求落实到建设工程规划、选址、设计、建设、运行各个环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减轻我国地震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中,注重地震安全,全面深入调查和科学分析判断,为确定“原地重建、局部避让、积极设防、科学规划”的原则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有力保障了恢复重建工作安全、高效完成,也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位置)

玉树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避让地震活动断层、合理确定抗震设防参数是科学合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十四五”开启在即,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就要积极推进将地震活动断层探察覆盖率、地震区划精度两个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从制度设计上鼓励各级政府在地震灾害风险调查方面实打实地投入资源和力量,推进相关工作;就要以风险为导向,科学规划未来五年地震活动断层探察、沉积层结构探测等地震危险源调查资源投入,保障各项国家战略实施中的地震安全;就要强化地震区划工作,统筹利用现有资源、真正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建立满足各类现代化工程规划建设需求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区划技术方法体系与标准体系,形成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地震区划产品系列,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往期推荐


重磅!我省2019年地灾情况及2020年地灾趋势预测来了

汛期地灾应急救援工作咋搞?看看这个会怎么说

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各地进行时…

全国已入汛,你了解“汛”吗?



❒ 本文来源:湖北应急管理综合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人民网、人民日报、应急管理部等

❒ 编辑:张源源



点这里,我们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