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省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形势较为严峻,防灾救灾的工作将进入年度的峰值
目前,全省已经进入主汛期。自6月8号入梅以来,我省遭遇多轮强降雨过程,导致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为提高全省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省减灾办近日组织协调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局、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省地质局等部门对2020年7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专题会商研判,形成了《2020年7月份湖北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7月2日,省减灾办印发通知,要求省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结合实际做好分析研判和防范应对工作。
2020年7月份湖北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7月是我省防汛抗洪的攻坚期。今年入梅以来,我省降水异常偏多,且过程频繁、强度大。进入7月后,梅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综合6月雨情水情及7月气象水文预判,我们认为,后续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具体来讲,今年7月,以抗洪救灾为主线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形势较为严峻,江河湖库防汛、城市防涝排渍、山地丘陵防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防范局地风雹雷电、阶段性高温热浪等防灾救灾的工作将进入年度的峰值,对全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 全省防洪防汛压力不断加大
6月以来,全省平均累计降雨量272.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8成,排1962年以来第2位。丰沛的雨水虽然有效缓解了鄂北部分地区的旱情,但对全省防洪防汛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一是长江中下游区域可能成为江河防汛的重点地段。受前期持续降水影响,长江中下游、汉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与多年同期相比整体偏高,洪湖、梁子湖等四大湖泊均已超汛限。进入7月,预计上游东部降水偏多,出梅前中下游还有降水过程,在内外来水累加压力下,7月中旬可能形成较大洪峰,特别是长江汉江交汇的汉口江段将承受更大的防汛压力。
二是鄂西等地域中小河流将成为防洪排涝的薄弱环节。受前几轮强降雨影响,省内河流大多承受高水位的压力,特别是鄂西部分中小河流(如沮漳河等)已经超警戒水位,根据气象降雨及长江委预测分析,预计7月份,省内降雨偏重于西北地区,主要中小河流清江、汉北河、府环河等来水量总体偏多,加之我省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总体偏弱,如不及早防范,极易形成区域性洪涝灾害。
三是山地丘陵地带大雨暴洪成灾偶发性强。从入梅后几次强降水过程来看,大到暴雨多、时段集中,在容水能力较差的山地丘陵地带极易酿成灾害。特别是经历长时降水后,土壤饱和度高,产汇流快,极易酿成突发性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四是鄂西南、江汉平原等地的大中城市涝渍机率高。特别是武汉、宜昌、荆门等城市,降雨集中,河库水位高,极易形成城市内涝。
■ 恶劣气候诱发的次生灾害多发频发
综合来看,7月较前几个月,气象条件更为恶劣。一是气温偏高,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将偏高0.4~1.1℃。二是降水不均,地域上,西北部偏多、其它地域偏少;时段上,上中旬偏多、中下旬偏少。三是强对流天气多发,暴雨、大风、雷电频度强度都会加大。
这些气象现象必然诱发更多的次生灾害,对防灾救灾带来更大困难。
一是汛期降水对水陆交通设施承灾能力带来巨大压力。
公路方面:经综合分析,汛期公路易发生的灾害主要有:水毁、积水、沉降、滑坡、泥石流、桥梁垮塌、隧道口滑坡等。具体来讲,鄂西北十堰、神农架、襄阳、随州等地的国省道、桥梁、隧道发生水毁灾害的几率较高,恩施、宜昌、黄冈、黄石、咸宁等市(州)的国省道、桥梁、隧道发生滑坡灾害的风险较大;相关地区要做好险情排查,及时做好来往车辆的安全提示和交通疏导等工作。
水运方面,主要是因大风、汛期高流速引发的船舶翻沉、船舶走锚、船舶碰撞桥梁和船闸、人员落水等水上交通事故和险情可能增多,特别是要关注长江三峡、丹江口水库等水利枢纽泄洪引发的船舶翻船、走锚、漂流,以及撞击大坝、桥墩,造成连环事故。
二是森林意外火险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虽然梅雨期相对充沛的降雨量有效增加了林下湿度,降低森林火险,但我省大部分林区林内可燃物普遍处于超载状态,林内枯枝杂叶堆积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频发的雷电大风、高温热浪等极易诱发森林火灾,森林防火仍然不能麻痹大意。
三是高温高湿会加重农林病虫害的滋生。特别是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要重点抓好草地贪夜蛾、二化螟、卷叶螟、稻飞虱、棉铃虫等病虫害防控工作。
四是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性高。主要是我省中东部地区,在7月出梅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极易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相关地区在这一时段务必防范高温热浪,及时消解高温酷暑对群众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影响,不仅要确保供电供水安全,还要防止涝旱急转对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 局部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呈上升趋势
一是地质灾害在梅雨期间可能会集中发生。入梅以来二十余天,全省发生地质灾害32起,占上半年地质灾害总数的57%,特别是恩施、宜昌、十堰、随州等地呈现多发群发的现象,个别已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有复发的情况。
进入7月,梅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土壤水份饱和度高,加之长期雨水冲刷、激流的冲刷等,更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
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鄂西长江三峡库区以上流域各县市及其主要支流流域;鄂西宜昌开发区及周边工业区、矿集区;鄂西北丹江口库区及堵河流域;鄂东浠水上游流域及周边各乡镇;鄂东南通城、通山中南部及黄石、大冶矿集区周边地区。
二是尾矿库在汛期溃坝成灾的风险更大。主要是黄石、宜昌、十堰、随州等地,要重点关注“头顶库”、“无主库”以及离长江、汉江岸线不足3公里的尾矿库,坚决防止溃坝易引发的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
❒ 本文来源:湖北应急管理
❒ 编辑:张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