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瑞典爸爸看来,养娃没有男孩女孩之分

2017-03-24 女神人 别处World


这是「在别处养娃」系列的第 篇文章。



这可能是「在别处养娃」系列迄今为止最让人笑中带泪的一篇文章,作者的女儿 6 个月时早产出生,生下来直接又住了 3 个月 ICU 的保温箱,让人一边读一边悬心,只期待这对母女能够平安。好在荷兰医院对于早产儿的人性化照顾事无巨细,不但平安保住了孩子,也让毫无安全感的母亲终于能克服忧惧,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而早产女儿平安出院之后,中国妈妈和瑞典爸爸一起养娃的经历就比较欢乐了。瑞典爸爸独自带娃很是乐在其中,不但把娃放洗碗池里洗澡,还在家自娱自乐把女儿藏起来拍照片玩,带娃对瑞典男人来说并非一项「任务」而是真心享受,不过中国姑娘们也不用太羡慕——据说瑞典是世上最男女平等的国家之一,两三岁的小姑娘就被教育要和男孩子一样,能除恶霸能打怪物能救王子。所以瑞典男人虽然中意带娃,但他们可是只管带娃,绝不会动不动送女人包包的哦。

 

 

选凝

于台北



  ◆  ◆  ◆ 


很多时候生活就像周星驰的电影:明明是喜剧,但非要暗藏着那么多辛酸。自从有了娃,这套戏路太适合不过了。

 

我的养娃过程有一点特别,写几个关键词吧:早产、混血儿、抢救、再抢救、活下来、共同成长......每个关键词都够写剧本的。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其中两个片段,聊一聊荷兰医院对于早产儿的人性化照顾以及这一年来我与瑞典男朋友共同养娃的心理大戏。

 


女儿人生中的第一本日记,

是重症室护士为她写的


如果你还没有小孩儿,或者你还没有生过早产儿, 我可以给你一套粗略的数据感受一下:

 

全世界每 10 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早产儿;足月婴儿的概念是指怀孕 37-40 周之间出生的孩子; 而 28-37 周之间出生的,就可以被称为早产儿,其中 32 周之前出生的则比较危险,叫做极度早产儿。24-26 周出生的属于出生在生命线上。换句话说,如果少于 24 周,目前的医学基本放弃抢救。而在 24-26 周之间出生的孩子想要活下来,靠医学,更要靠自己的命!

我的女儿是在 25 周零 4 天出生......她的体重只有 675 克,是足月儿的 1/5,身长则仅 33 厘米,是你一个打开的手掌,她出生在生命线上,而且她活下来了,我想是因为她命好!


▲  女儿刚出生


她一出生,就在医院重症室住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当时,每一个重症室护士都知道 1 号病房里面的我,还有一个 25 周就出生了的女儿正在医院八楼婴儿重症室的保温箱里面抢救。他们也知道这对母女至今没有见过面,更没有体会过彼此的体温。

 

那段时间,刚成为母亲的我是拒绝接受所有现实的。我自己的生命垂危,女儿也是凶吉未卜,我拒绝接受自己是一个母亲的事实,我心中有无限的恐惧,我害怕有一天我将失去所有。

 

有一天,一位照顾我的护士走过来问我:「你想你的女儿吗?」我摇摇头。

 

护士问:「你不想见你的女儿吗?」我继续摇摇头。

 

护士说:「没关系,不勉强,慢慢来,你随时想见你女儿就告诉我。」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护士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护士走到我面前,说: 「我们很希望你能见见你的女儿,你的女儿很想你的。」

 

我虚弱地回答说:「我这个样子,怎么见?」

 

护士说她们可以把保温箱送到我的病房来。我当时一听就急了,用尽了全身力气说:「不要!对孩子不好!不要!」

 

护士说:「你放心,我们会让孩子安全的,而孩子躺在你胸前才是最安全的。


▲  ICU 里面的女儿所需的各种设备


就这样,他们那天终于说服我见孩子。一共四位大夫,推着女儿的保温箱,走进我的病房,身后还推着大大小小的仪器,而光是把女儿的保温箱在我的病房里安置好,并准备抱她出来的过程就用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照顾我的两位护士又要把我从床上抱到椅子上坐好,再去安置我身上的那些管子和仪器。为了女儿能在我身上趴五分钟的时间,这些医护人员整整折腾了一个上午。但也正是在这五分钟的时间里,女儿和我都安静了。

 

那五分钟,让我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妈妈,我没有理由不活下去。


▲  女儿紧紧攥住她爸爸的手指


女儿在婴儿重症室的保温箱里躺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期间,每天照顾女儿的护士们都会为她精心制作一篇日记。日记上还会有可爱的小贴画,或是护士们为女儿拍的照片。有时还会记录女儿的身长、体重。


▲  女儿体重一公斤时,护士亲手做的卡片


「7 月 16 日,Elsa 你今天真的很棒,你的爸爸今天又来看你了,而且还抱了你好久!」

 

「7 月 17 日,你和你的妈妈一定都会很快好起来的。加油!」

 

「7 月 18 日,Elsa 你从出生到现在长了 300 克了,加油!我们一会儿会带你去看你的妈妈!」

 

▲  日记图片:第一次用的指标测量贴纸留念


▲  日记图片:护士专门找来一首中文歌曲和一首瑞典歌曲的歌词


这本日记的意义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想我会为女儿保管到她 18 岁,然后郑重地交给她。

 


黑暗日子里最美好的一顿饭


医院的婴儿重症室基本上是 24 小时为患儿父母开放的。我们可以随时看到女儿,也可以随时抱抱她——即使每次抱她,护士们都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但是她们都不厌其烦地一直在重复那些动作。

 

而在女儿住院的半年里,医院还为早产儿的父母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解压方式。尤其是给我们这些长期在医院看护患儿的家长。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得到了一份希尔顿酒店的豪华午餐套餐。那是希尔顿酒店专门为这家医院的患儿家长准备的。用意在于让我们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沉重生活中,也能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享受一下二人世界,享受一下久违的医院外的阳光。


▲  护士帮我们剪下了大餐介绍


虽然大餐并不是多么价值连城,但是那次午餐,却是我那些天里吃过的最美好的一顿饭。

 

我无法具体描摹出那段日子到底有多黑暗,只记得我们当时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活着。我和男友每天都要去医院看女儿,心里也只有那些心跳血氧等等指标值,我们两人轮班倒着抱女儿,别说单独在一起聊天说话看电影,连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三个月以来,只有那顿午饭的那两个小时,我和我男朋友都可以一起坐下来,喝一杯红酒,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

 

女儿脱离危险期后,我们又一次得到了惊喜。当地的一个非营利组织叫做 Early Birds, 他们专门为在荷兰的早产儿父母拍摄艺术照片,让他们与自己在医院的宝宝留下珍贵的影像。正因为这个组织和医院合作,我们才有机会也拍摄了这样一组照片。

 

那是女儿出生后四个月的时候,氧气管还没有摘,但已经可以出保温箱、可以洗澡。医院批准摄影师对我们进行跟踪拍摄。


▲  Early Birds 为 Elsa 拍摄的照片


细节上的安排与照顾,让我不得不深感荷兰医疗人性化的部分——直到昨天,我还收到了当初抢救我女儿的医生寄给女儿的贺卡,上面亲笔写了祝词。医生依旧会在这个对我们来说很特殊的节日里,送上关切,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欣慰。

 

也因为成为了早产儿的母亲,要和医院不停频繁打交道,我才深刻体会到,作为患者家属,体会大夫护士字里行间的关怀是多么重要。



瑞典爸爸用洗碗池给女儿洗澡


在我们这个混血家庭中,爸爸是瑞典人,我是带着中国文化在 14 岁被西方文化洗脑的半中不西的华人。女儿现在快两岁了。我们的养娃历程才刚刚开始。

 

我家这位瑞典爸爸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在女儿住院那半年里,他没有一天不去医院看女儿。即使下班开车回家很晚,也会跑去医院抱女儿两个小时。有的时候,他会坐在医院的凳子上,抱着女儿一起睡着。我总是说:我怀了女儿 6 个月,而剩下的 3 个月是这位爸爸像企鹅一样孵化着我们的女儿。


▲  瑞典爸爸的手握住女儿的头


我家的瑞典爸爸非常珍惜和娃在一起的时间,经常会和女儿腻在一起,给她梳头、做饭、穿衣服、换尿布、洗澡......作为妈妈的我反而有点像个「第三者」插足。

 

我很少和男朋友因为带孩子争执,因为我们互不干涉。在他带孩子的时候,我尽量安排自己的事情,其实也是为了做到眼不见心不烦。说的积极一点就是我信任他啊。



举一个例子,我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要离开家三周左右。而在这之前,我男朋友从来没有单独带过女儿。虽然我心里有些忐忑,但是又觉得毕竟是孩子亲爹,要充分信任他。那么,最终带娃的结果是:他把娃放在厨房洗碗池里洗澡!

 


瑞典爸爸的理由是:洗碗池大小刚刚合适,旁边就是水管子可以淋浴。又因为是夏天,可以随时冲凉!话说,这件事我至今没敢告诉孩子的中国姥姥……

 

他独自带娃时发生的其他奇葩事包括:把娃藏起来,然后拍了一组“Finding Elsa”的组图。理由是:一个人在家带娃有些闷,可以自娱自乐。


▲  Finding Elsa 组图之一

▲  Finding Elsa 组图之二

 

以及,他会让孩子想怎么吃饭就怎么吃饭,弄得全身上下全是菜糊糊。而他的理由是:让孩子感觉吃饭是有乐趣的,吃什么不重要,喜欢吃才重要。


这一系列的例子,说明同一个问题:瑞典爸爸带孩子的确乐在其中——他在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过程,而并不只是完成看娃这项任务。爸爸这个职务,似乎从「妈妈助理」,变成了孩子的玩伴。



请问:还改嫁吗?


当然,我和男朋友的默契是彼此给对方空间,让对方以自己希望的状态出现在孩子面前,没有太多的纠正。即使有不爽的时候,也是等孩子睡了,两个人私下讨论。

 

可能我们讨论最多的就是中国的那套理论,比如:孩子要春捂秋冻啊;感冒是因为上火啊;上火的时候要少吃荤多吃素啊......对于他来讲,生病就是因为有病毒或细菌;孩子冻不坏;至于吃,只要不吃糖,其他都无所谓!


▲  女儿吃饭时的照片


女儿到了一个非常调皮的年龄,经常会挑衅我们的权威。在这一点上我们会有疑问:到底该怎么管理她?

 

瑞典爸爸奉行不打孩子、不骂孩子的原则,八成也是因为自 1979 年开始,在瑞典打孩子就犯法了。我每天都会看到一个像唐僧一样的爸爸苦口婆心地跟两岁女儿碎碎念:你把玩具扔在地上会不会不太妥当?我们放在盒子里会不会好一些?你不愿意放吗?那你下次记得放啊......

 

而我则是更简单粗暴地一声吼:把玩具捡起来!......

 

虽然两种办法至今对女儿都不管用吧,我们还需要继续摸索......但我们的原则是坚决不以武力解决问题,打孩子的手都不行。我觉得这也不需要什么理论支持,只是我们对女儿教育上的一种选择,我们也坚信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  女儿的中性打扮


瑞典人非常注重男女平等,他们的男女平等主要体现在模糊性别以及平等分工上。我家的瑞典爸爸也是这个宗旨——女孩子不要穿粉色的衣服,不要老打扮成公主。就算这个世界上有公主,也不是天天穿粉色的纱裙子;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要够强大,自己的东西自己拿。

 

女儿有一本瑞典绘本,叫「怎么做公主」?有一天我打开一看:公主打冰球;公主除恶霸;公主还打败了小怪物,救出了王子,两个人就快乐在一起了。

 

有没有感觉故事写反了的感觉?!没错,是公主救了王子!传统的男女分工,男女地位,在瑞典都是有相对比例颠覆的。


▲  这本绘本的图片


在网上,「瑞典爸爸」被炒得很火热。帖子里都是爸爸们抱着娃打扫卫生、给娃洗澡、帮娃上厕所、陪娃遛弯的照片特写。这让大部分在家独自带娃的女性们大呼:「要改嫁!」

 

但我想说的是:照片上的没错,不是假新闻。但你要清楚一点,瑞典爸爸可不是在外面挣着大钱、谈着大生意、回家给你带俩香奈儿,然后再逢年过节的陪你出去吃个烛光晚宴之后,继续回家带娃的。瑞典爸爸只完成这一项:带娃!其他的你们自己搞定。请问:还改嫁吗?

 

养娃,是看娃成长的过程,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自己的缺点,越来越赤裸裸;以前也许会视而不见破罐破摔,但是看着娃娃脸上的纯真,不忍心自己做得不够好。

 

我和瑞典男友的养娃经历,开始的确有些风雨交加不走寻常路,但后面的日子我们更想用平常心带大女儿,让她知道:即使早产那么久,你也可以慢慢健康起来,慢慢强大起来,因为我们是爱你的。

 

早产儿,混血儿,这些都只是一个标签,在我们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 Unique 的。第一次做妈妈,我只希望自己尽心尽责就好!

 


浪游者 | 女神人

北京荷兰人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硕士

曾在荷兰政府机构负责公共外交

现任大型活动策划

关注女性特殊经历的公众号「Fab蜜」主笔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烦请留言获取授权 




每周和大家见面的「在别处养娃」系列,试图透过一系列个人故事,体现出育儿这件事的独特。像今天这篇和瑞典男友一起经历生下早产女儿的故事,几经波折又跨越文化,不但是相当特别的人生际遇,也足以体现瑞典的「男女平等」从娃娃开始。

 

「在别处养娃」系列,既包括地理意义上的在其他国家养娃,也包括观念上的「在别处」(不同于主流的育儿态度)。

 

如果你或你身边有朋友符合以上这两点——无论是身为父母亲此时此刻正在海外养娃,抑或身在国内,但养娃方式与理念跟 90% 的中国父母都不一样,都欢迎你写电邮jasmine@else.life告诉小编~

 

我们期待你一起加入这个系列,分享自己或身边朋友「在别处养娃」的故事!


· 「在别处养娃」精选 ·


这是我们推出的一个全新系列。「在别处养娃」既包括地理意义上的在其他国家养娃,也包括观念上的「在别处」——不同于主流的育儿态度。



(点击图片直达)



  ◆  ◆  ◆ 

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别处的浪游者们喝杯咖啡吧


 一群浪游在「 别处 」的人  

行走列国

洗涤三观

捍卫开放社会

热爱并嘲讽人类


长按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我们


欢迎置顶「别处」公众号

欢迎将你喜爱的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