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大千的乡愁四韵:为何为了一碗担担面,吐你一趴口水?

成都商报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开始就是结束,结束又是开始,我们从展厅内部望向出口,一个新的关于张大千艺术世界的入口重又开启。




  落座在天府广场的成都博物馆新馆,以《倥偬的乡愁·张大千》作为开馆特展拉开序幕。本次展览分为“大千张爰”、“领略古法”、“我与敦煌”、“行走东西”和“心归何处”五个部分,采用实物、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出张大千留下的收藏品、粉本、作品、印章、书信等,首次集中呈现了艺坛泰斗张大千的艺术经历和丰富人生。




本展全部展品由孙凯和张心印提供,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对外展出。本展策展人孙凯为张大千大弟子孙云生之子,曾与大千先生共同生活8年,昨日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披露了一代大师的“乡愁四韵”。就是这八年时间,给了我们后人一窥大师生活细节和创作传奇的机会。据悉,成都博物馆开馆特展,免费对公众开放。

 




精美作品首次展出

  孙凯和张心印两位先生为本次特展带来59幅作品,大部分是张大千临摹古人书画的粉本,以及他收藏的古画和珂罗版中国传世名画等(珂罗版:为保护那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的书法、绘画作品,常由文物部门组织专业人士从事书画复制工作,主要采用:人工临摹法、照相复制法、木版水印法、珂罗版法、胶印和数字印刷法。相比较几种复制技术而言,珂罗版复制法在复制要求、复制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




两边都可以看的印度任女


此外,还有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人马花鸟作品穿插其中,着实能让观者品到这位书画全才的风采。




  展览中有37幅粉本,是本次展览的精髓,可从中了解到张大千艺术生涯中对古人学习的过程。其中不乏具有高度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的珍品。如《十八描》,“十八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衣服褶纹各种描法的统称,根据历代各派人物衣褶的表现方式,按其笔迹形状命名。张大千根据他对古人线条的掌握,作了这件课徒稿,留给入室弟子孙云生学习和珍藏。可谓弥足珍贵。




又如《临宋李公麟五马图》,原作已佚失,北京故宫博物院仅有珂罗版保存,而观众在这里可以通过张大千临摹的《五马图》看到此图的全貌,和张大千一起体会宋代画家李公麟的高超绘画技艺。






大千收藏颇显雅趣

  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大师的艺术作品,更有他的收藏以及书信,力求通过多样的展品为观众呈现一个和以往不同,更加贴近生活的大千形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是名家,对于笔墨纸砚都很讲究,张大千也不例外。他在海外制作了一批“牛耳笔”。这种笔是用英国某地的黄牛耳朵所长的毫毛制成,一只牛耳内的毫毛有限,要两千五百头牛才能收集到一磅这样的牛耳毫毛。张大千委托英国友人收集了一磅牛耳毛带到日本,委托日本制笔最有名的玉川堂、喜屋这两家制作。他把这些牛耳笔送给自己特别重要的朋友,其中包括毕加索。他也赠送两支笔给他的爱徒孙云生。






此外,他还擅金石,并且自制印章。他所用的印章总共3000多枚,收藏的印章更是不计其数。展览展出了张大千与孙云生40年间的部分书信,给“怡胜小友”孙凯的书信,叮嘱他考试要考第一名,上下车要小心,不要到大塘里面游泳……




  张大千自幼喜欢盆栽和玩石,不惜重金搜寻在祖国才有的奇花异草,无不让故乡人为之动容。本次还展出了张大千在摩耶精舍时使用过的花盆和玩石,被他誉为“掌中丘壑”,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不少的灵感。




展陈方式浪漫新颖

  这次展览的展陈由孙凯亲自设计,打破了常规展览用隔断划分单位的固定模式,用纱幔作为软隔断,让展览更为通透。五个单元的划分,从张大千梦回故乡开始,学习古人领略古法,临摹敦煌获得新生,行走东西开辟泼墨泼彩新境界,最后故乡回望,魂归故里,五个单元一气呵成。向观众揭示了张大千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正是对主题“倥偬的乡愁”的诠释。






沷彩山水图和泼墨山水图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孙凯把《大千世界·云生胜境》展览带到成都,将张大千和孙云生长达半世的情谊介绍给四川家乡人,现在又通过成博的开馆特展《倥偬的乡愁·张大千》让家乡人了解大千先生离开大陆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张大千在海外永远是一袭长衫,讲一口四川话,他的厨师是从四川带到世界各地为他制作四川口味的菜肴,在巴西入住“八德园”,其地气候和植被和四川最相似,可谓衣食住行不忘家乡。“思乡”,成了他创作的主题和源泉。孙凯希望有一天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张大千专题美术馆,他能把自己珍藏的张大千艺术瑰宝通过美术馆向世人呈现。




    我从博物馆方面获悉,围绕展览开展的一系列社教活动即将启动,包括“色彩填满的画面--DIY填色大千画”、“色彩晕染的故事--创意泼墨泼彩画”、“画作背后的大千--大千人物形象创意画”等。


张大千萌萌哒




大千张爰


行走东西



领略古法



我与敦煌



心归何处


张大千的乡愁四韵

  张大千身上有哪些故事令几十年过后,仍旧被川人所津津乐道?张大千有“乡愁四韵”(收印章、玩盆景、迷川味、中式服装)。张大千喜欢刻章,喜欢中国盆景。张大千喜欢收集印章的原因有两个:张大千希望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篆刻来研究各个朝代的字体,中国从古至今演变过程中字体有很多;他希望有朝一日他回到祖国大陆时能将印章物归原主,再将一些已经没有主人的印章交给博物馆。




  孙凯眼中的张大千在生活细节上,处处体现着对故乡的怀念。起居方面,张大千之所以在巴西选择住在八德园的原因,是因为大千先生觉得那儿的气候,植物与四川的最为相似。孙凯在八德园居住时,看见园子里的花草树木与他回来到四川在熊猫基地里的植物如出一辙。那时张大千身上总没什么钱,他将大部分积蓄都花费在买画和买松树上了。但是由于气候与中国差异太大,导致松树的存活率很低。张大千又特意请花匠来照料。为了营造一个中国式的园林,张大千不惜一切代价。




  着装方面,张大千依旧保持穿着中国传统服饰,“大千先生从不穿西装打领带。”饮食方面,八德园的早餐经常是“川味”的面包,通常是涂一遍黄油之后还要涂一遍辣椒。厨师更是从四川跟随到中国香港,日本,巴西等地为他制作四川口味的菜肴。比如令孙凯印象深刻的是“辣味牛肉干”。张大千亲手写下的食谱,食谱册中有“粉蒸肉”、“狮子头”等四川名菜。




  孙凯依稀记得八、九岁在日本第一次见“太老师”张大千时的场景。一次有趣的经历:孙凯与张大千去一家华侨开的四川饭店,挑食的小孙凯什么也不吃,张大千让后厨给他做了一份 “担担面”。那是日本最大的一家四川大饭店,原本没有“担担面”这样的小餐,“太老师就用一口地道的四川话给我说:‘那都是给我面子才给你做的,要不然人家大厨才不给你做,吐一趴口水给你吃!’”




毕加索和张大千的不解之缘

  毕加索和张大千更是有一段不解之缘,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东西方艺术巨匠,皆拥有极富传奇和浪漫色彩的一生,被世界艺坛赞誉为“东张西毕”。作为东西方艺术的“两极”,一次毕加索给张大千三幅相似风格的画,让张大千猜猜哪一幅是他画的,张大千很快猜出,毕加索不解,问他如何破题。




张大千说“我看出了你这幅画的气势,用笔的功力和作画的火候。”毕加索又问张大千“我一直很不了解为什么你们中国人有五千年传统文化不去研究,反倒来研究西方的文化。甚至我都很愿意研究中国的绘画,我有很多作品也有中国绘画的元素。”张大千回:“西方人善于表达,可以把一个小小的事物表达得很到位。而中国受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性格偏内敛。有很多很好的情感无法妥善表达。就连中国教授和外国教授的授课方式也大相径庭,在中国考试如果答题跟老师上课教的内容一模一样就可以得到满分,在西方考试如果一模一样则会被认为没有创新精神而得到低分。”



看到这张画,我真的笑出声了,哈哈哈哈


  另外孙凯还特别提到,张大千早年上中学时曾被土匪劫持,凭借一手好字为自己取得生机,当上了“黑门师爷”,又用智慧脱险。他从当年5月30日遭绑架,9月10日获释,前后历时约100日,这就是张大千“百日师爷”的经历。晚年苦心经营的八德园被巴西政府征收,那位八德园故居的意大利旧主之所以卖掉就是因为那片地早已被规划为水库,但那位意大利人卖地之时对张大千隐瞒了事实。在即成事实面前他只是欣然接受,以坦然心态告别八德园,结束了十多年的巴西之旅,奔赴美国重新开始漂泊生活。



孙凯受访




想看更多,请关注“艺术野疯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