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来北往”当湖山房藏画展: 看他们旧日红,唤我们青春梦

成都商报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 术 野 子

艺 术 野 史



| 2016.11.3 |



这篇文字一直没想好用什么标题,“南来北往”已足够清丽动人:南与北、天空与土地、红花与绿叶,怨不得“南辕北辙”的不容不理,简直李清照一壶团香苦里回甘,晃晃漾漾笼不住几瓣牵念。 看他们旧日红,唤我们青春梦。



当 湖 山 房

________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围棋国手范西屏、施襄夏于浙江平湖对弈,鏖战十余局,互有胜负。二人“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从棋局来看,关键之处杀法精谨,惊心动魄,可谓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将中国围棋的高远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湖十局”至今仍被认为是我国围棋古谱中的典范。 当湖又名拓湖,即浙江平湖别称。江南忆庄园当湖山房的主人就是平湖人。他的收藏室遂命名为当湖山房。










今晨又获悉,香港电影表演艺术家夏梦(原名杨濛)去世,享年84岁。

夏梦是金庸的梦中情人。秋梦人,走了。





前 言

——







甘一飞

——


美国豪尔德学院资深教授

艺术家 / 独立策展人




中国传统绘画渊远流长。有史记载的完整绘画距今也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其形成、演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东方意蕴,美学评判,材料特质等使之成为独立于西洋绘画之外的东方艺术审美体系。


毫无疑问,这一宏大浩淼艺术体系与中国人文精神之间的互动作用,形成了我们今天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品格。对于这一文化品格的历史溯源和前瞻正是我们今天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热点所在。研究和欣赏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的成果及其艺术的独特性、历史的必然性,无疑能为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开拓提供可资借鉴参照系。麓山美术馆本次隆重推出的当湖山房藏画展,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研习和欣赏传统艺术精品的极好机会。



当湖山房这次出展的藏画集中了张大千、金城、陈子庄、吴一峰四位艺术大师的近七十件作品。这些作品在地域上横跨南北,时段上跨越中国上世纪两代政体,风格上各呈异姿。艺术家们在过去年代里南来北往勤勉的艺术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绘画面貌的窗户,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欣赏、破译传统中国画艺术遗产的密码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四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以在这里作一次时光的穿越,回溯到艺术家们过去的年代,看看他们各自的艺术旅程中如何展现他们的才情风姿,也以此把握近现代中国艺术流变的脉络、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节选)









有种说法颇为流行,“民国四大家”:张大千,溥儒、金城、陈少梅。董桥说这四家走路都是民国气度,扇动层层叠叠古意海风,吹老那新旧更替的清芬世代。



南来北往效果图


张大千、溥儒的作品我看过不少,也写过不少。拍卖图录看不过瘾还可以去博物院,但金城不熟,这次有机会在“南来北往——当湖山房藏画展”上看到一件颇特别的金城:“绣球八哥”。



金城 《绣球八哥》 39x135cm 纸本 1911年

————

款识:张雨珊〈玉蛱蝶〉词。丁亥七月既望文正手录时客故都。

钤印:〈金〉 「金城临过」、「蕅庐」。〈周〉 「周震」。

藏印:「顾廷龙藏」



金城(号北楼)来路大,我看网络文章中戏谑他为北派画坛“舵爷”一个,也有盟主的意思。他是王世襄大舅,大鉴赏家王世襄说:




舅父北楼先生,精于摹古,功力深厚,笔墨谨严。




金城的妹就是王世襄的母亲金章,也是大家,擅鱼藻花鸟。当时张大千到北京,还要找金北楼拜码头。山水、花鸟、人物大都仿古、师古,在古人意境中徘徊逡巡。这点很有意思。晚年有些写生之作,比之前期的临摹作品,显得富有生气。

 


《绣球八哥》 金城 纸本  135cm x 39cm  1911年 (局部)


这件作品是江南忆庄园当湖山房主人那年在香港拍场邂逅,喜欢,当时不了解,走掉,心心念念不忘又回来,终于一举手得,“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识”,该他的终究跑不掉。

  

我去新加坡旅游时路边见过一古董店,见过一支发簪,沉香木刻成,老板娘说是明代朱松邻做的,后来金城藏过,还专门找人仿制过,写了文章。估计是天价,问都不好意思问。回来后就开始找金城,这个传奇大家故事多如牛毛,王世襄所著《自珍集》中就回忆金城与竹刻艺人的合作往事,“北楼先生为竹刻作画,每告刻者曰:





某处当浅刻,某处宜深刻,某处可留青。某处用浮雕。盖未画之先,腹稿已完成全图设计。其要旨在集不同刀法于一器,藉以丰富其表现力。









金 城

——


中国近现代画家

祖籍浙江省吴兴县

生于北京,1926年9月6日卒于上海

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性喜爱绘画

山水花鸟皆能,兼工篆隶镌刻,旁及古文辞

因没有老师传教,就在家里临摹家藏古代名人画迹

到后来所临字画几可乱真 





推荐有兴趣的读者去看金城的《藕庐诗草》、《北楼论画》、《画学讲义》。收录了金城传世画作130余幅,并著有金城的生平概述、绘画艺术特色评述与研究,以及金城本人的论艺文章摘选,和各家评论摘录。


金城作为一个很有革新意识的艺术家,28岁之前,他的创作以古人为师,临摹为主,临习了大量宗元、吴恽、四王等人地精品,29岁至45岁,作品仍以临摹为主,兼有创作。46岁之后,金城进入创作高峰。他也是中国画家中较早接触西画者,他留学的世纪初,正是法国印象派影响欧洲艺术的盛期,这对西方艺术怀有浓厚兴趣的金城产生了影响。

 







张 大 千

——


中国近现代史绘画史上的“全能大师”

无论工笔或写意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走兽,无不精妙

诗文豪放真率,书法别具一格

他从高仿石涛等古人精品入手的早年

到他独创青綠泼彩的晚期

其间作品才气横溢,即纵横姿肆、又法度森严,收放得宜

一生南来北往,践行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

赴东瀛、临敦煌、登黄山、巴黎面晤毕加索、足迹遍及全球

艺品为各艺术博物馆竞相典藏

据传,徐悲鸿曾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 《芝仙祝寿》 82.63x82.63cm 纸本 1977年

————

题识:芝仙祝寿。六十六年丁巳二月,写颂生昌世讲六秩晋九华诞,张大千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长天共难老




“南来北往”有两件张大千,我也是第一次看。1977年的《芝仙祝寿》,1968年的《一晌悲风》,大师之作,好不好单说,我迷《一晌悲风》这件小品上的款识:

 



                                              

一晌悲风,又搅起,怨烟愁雾

三千界,芸芸含识,顿成凄楚

顾盼路迷来去径,声闻劫尽尘沙数

便像王,大力愿无边,也难度

天尺五,磴千步,峰堕地,云相遂

又眼前,蹭蹬未来差误

白足未修安下叶,黑头稍为梦中负

定何年,一把结团蕉,最高处。满江红

峨眉屹然霄汉,终岁在云烟杳雾中

往往令人无由觌其真面

此写金顶眺望千佛、万佛两顶。

……







张大千 《一晌悲风》 24x25.9cm 纸本 1968年

————

钤印: 张爰私印(白)大千富昌大吉(白)




我想起董桥在《清白家风》里写张大千的《绮情楼杂记》,写张大千和韩国女子春红相恋,说张夫人知道了诘问大千,大千寄春红照片给夫人看,还附诗两首坦白情愫,托出心事。

  

一晌悲风,一晌春风,大千先生喜悲都仁都真都难舍。

 








陈 子 庄

——


出身贫寒,却极赋天资

他的艺术属于传统艺术家中的“顿悟”类型

三十年代曾与时在四川的黄宾虹、齐白石交往甚密

悉心请教,对传统下过很深的功夫

晚期陈子庄的作品炉火纯青

以他独到的敏锐感觉、学养和笔墨技巧

形成了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陈子庄,这次当湖山房送展陈子庄作品不少。数了一下,过二十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少,《鸭趣》、《林舍闲牧》、《茅舍唱晓》、《龙泉山桃花》、《内江梯田》……太多太好。





陈子庄 《内江梯田》 19.5x12 cm 纸本 

————

款识:内江道上

钤印: 子庄(朱文)







陈子庄 《鸭趣》 48.39x29.77cm 纸本 

———

款识:石壶

钤印: 子荘








陈子庄 《巴蜀村落》 34.6x27.8cm 纸本

————

钤印: 石壶





前两年在武侯祠与陈子庄公子陈寿民畅聊一个下午,当时是为百年陈子庄作品展约的一次长访,谈及许多子庄先生的过往,谈他练武、吃饭、睡觉、画画的习惯和一些特别的生活方式。厚厚一本画册,一张一张讲,受益匪浅,饱尝一晌文艺饕餮。难得。后来去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先生家中拜访,见他书房挂一精巧画作,也是一只小鸭,可爱极了,有趣得很,上书“石壶遗墨”,原来是画给当时只有13岁的魏学峰的。当湖山房引以为傲那件1966年的《花卉》,而我迷更简单又更仙稚的《林舍闲牧》。



石壶遗墨-魏学峰藏





陈子庄 《红梅小品》 28.3x18.4cm 纸本 

————

款识:癸丑十月之初为梅女写稿

钤印: 小字阿九(白文)

藏印:吕林







陈子庄 《林舍闲牧》 28.3x18.4cm 纸本 

————

款识:石壶

钤印: 小字阿九







陈子庄 《花卉》 45.2x23.9cm 纸本 1966年

————

款识:午年春為進康寫,南原

钤印: 子荘







陈子庄 《松荫小鸟》 41.7×33cm 纸本 

————

款识:敬恒同志雅嘱,南原

钤印:石壶之印












吴 一 峰

——


二十世纪以写生探索山水画变革最富成果的画家之一

早年随黄宾虹自沪入川,

逐渐形成了以传统水墨方式描绘中国西南山水风貌的独特风范

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曾评论其作品如“掘开沉埋的历史”

并希望美术界“重新认识一位曾被长期忽略但真正重要的艺术家”



重点说说吴一峰。这场展览推送的吴一峰作品精彩之极。几个月前我写一篇吴一峰大稿(装艺术野疯狂吴一峰大稿的外链),找到吴一峰的家人和学生刘欣老师。吴一峰女儿吴嘉陵赠我一本她著《大走客吴一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成都),刘欣老师借我的吴一峰著《远行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成都)到现在都还没来得及还,罪过:




                                              

题 画

——

1945年


漠漠江流点点峰

有时岩半白云封

凭君妙绝丹青笔

绘出溪山入画中






 

我倒是喜欢《青城绝顶》一首:

 



                                              

青 城 绝 顶

——

1945年


青光绝处之梵宫

一线岷江似卧虹

忽惊西天浮王阁

晶莹诡谲夕阳红











吴一峰 《都江春色》 51×98cm 纸本 1984年

————

款识:都江春色,兴临同志正之,甲子长夏浙西吴一峰时年七十又八

钤印: 老吴浙西人也(白文)吴立之玺(朱文)







吴一峰 《窦团山所见》 39.5×132cm 纸本 1948年

————

款识:霜林深处起层楼,铁索横天一碧秋,今日登临多感兴,云山半壁水东流。借日青山今再游,三峰断处览奇幽,岩间忽见秋光老,红叶纷纷乱打头。以奉卓雄先生。纪元三十七年一月,浙西吴一峰写蜀北江油窦团山所见







吴一峰 《杜甫草堂》 102×66cm 纸本 1956年

————

款识:杜甫草堂一九五六年花朝,吴一峰于成都

钤印: 吴立之印(白文)一峰(朱文)一峰草堂(朱文)







吴一峰 《峨眉牛心石》 91×49.5cm 绢本 1956年

————

钤印: 吴一峰、大走客、足迹遍西南




秋梦有肉,肉在汤头。想必吴一峰一定是秋深远行过多次,不然画不出这昂扬的悲意和盛景。




夕阳不红,正好诡谲,这是艺术家内心惊心动魄的情绪写照,峨眉景、都江春、云台山、天雄关、大巴山、窦团山,吴一峰给了蜀峰另一番天地模样,有情有意,特别我看他暮年的作品,深沉迷人,年轻时水彩如烟如真如幻沉淀下来,透着淡淡的书卷气,这股子淡淡,是浓浓之后的选择,他到该褪去年月韶光的时段,自然心吐莲子,画纸上的造句与编排、措辞,简洁,典雅,诚恳,难追。




吴一峰 《富士山景》 66.7×77.7cm  纸本 1990年

————

款识:升仙峡,一九九零年冬吴一峰于日本山梨县甲富市,岁八十五

钤印:吴立之印(白文)一峰(朱文)







吴一峰 《剑阁行旅图》 61.5×100cm 纸本 1942年

————

款识:郭沫若题跋:绝地通天阁道雄,至今人感武侯功。山灵点点酬知己,云白峰青一望中。一峰先生画此剑阁图属题。民国卅一年春初,蜀南郭沫若

款识(信):一峰先生:两次承过访,均失迓,恕罪。大画已题就,奉上乞查收,赠章刻石均妙。多谢,多谢!郭沫若  2.18






吴一峰 《剑阁行旅图》

————

款识(信):一峰先生:两次承过访,均失迓,恕罪。大画已题就,奉上乞查收,赠章刻石均妙。多谢,多谢!郭沫若  2.18







吴一峰 《三潭印月》 28×73cm 纸本 1940年

————

款识:三潭印月在杭州西湖外湖,宋苏轼初筑潭,放此?湖为堤,成为湖中之湖,明季重修?迴九曲筑潭三座,月明之下成三山静画,湖中胜景以此为最,浙西吴一峰并记

钤印:吴立之印(白文)一峰(朱文)







吴一峰 《云台山景》 63.5×129.5cm 纸本 1930年

————

款识:出剑阁四十里至大木戌其地,峰峦挺秀,林木苍翠,有赛峨眉之称,此写云台山景以奉,幹丞先生桀正,浙西吴一峰并记

钤印:吴立之印(白文)一峰(朱文)





我想的是,这场展览,汇聚了四人四种命途,也就是四种生活。但花时已去,梦里多愁,秋深秋景,如果当年这些大家,稍有命运的另外选择,我们便看不到这般精彩的作品与岁月。日安天冷,我们选个佳所,来看他们的旧日红绿,总算唤回了他们的童年和我们的青春。


这篇文字一直没想好用什么标题,“南来北往”已足够清丽动人:南与北、天空与土地、红花与绿叶,怨不得“南辕北辙”的不容不理,简直李清照一壶团香苦里回甘,晃晃漾漾笼不住几瓣牵念。

  

看他们旧日红,唤我们青春梦。






南 来 北 往

——

当 湖 山 房 藏 画 展


 







时间:2016.11.5 —2016.12.30

开幕酒会:11月5日下午 2:30至4:00

学术顾问:刘朴、魏学峰、叶瑞琨

学术主持黄宗贤

策展人甘一飞

出品人:汪俊刚


主办:麓山美术馆

协办四川浙商美术馆 


展览组委会汪俊刚、罗兵、张义、周彤、田萌

展览地点成都市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18号

麓镇麓山美术馆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麓客》杂志、

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新浪四川、腾讯·大成网







成都商报 谢礼恒

排版 王心怡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


听说酷的人都关注了艺术野疯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