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视频)成海有戏—刘成海:唱一生相思 烙一滴清墨

成都商报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4

艺 术 野 子

艺 术 野 史



| 2016.12.07 |



|  唱一生相思   烙一滴清墨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k0351trffd7






                                              

成海有戏




今天要讲一个有好戏的男子:他爱戏,但画画快二十年。他迷唱腔,婉转凄迷,气若游丝又泣血带泪。



“随风直送玉郎归”,说的是京剧名伶程砚秋,这个画画的男子迷的就是程砚秋。世事无常,他有常。这个他,叫刘成海,他用画笔唱戏还不够,就干脆一边拿笔一边真就开唱了。五年下来,程砚秋的味道多少有了几分,风花雪月,夜宴杯酒,戏文里有多少废墟与花朵,命途里就有多少欲念与洁净。



大街过去小巷来,叫了一声相思卖,
当男儿身的他妆上夜梢,那“秦娥梦断秦楼月”似的画魂就真真儿地从纸片或者绢本里翩翩飞出来,青衣花衫,荒山武坡,不由得令人高声一句:何不怜取眼前人喽……



1922年,程砚秋首度赴上海演出即引起轰动,10月30日《申报》17版刊登了《观艳杂谈》一文: 程玉霜以簪缨世泽献技舞台,秀外慧中其禀赋已不同于凡俗,况经畹华为之指点,颦笑举止各如分际做工重在神色,神色之流露者眉痕。玉霜眉如远山,极幽妩之长,颦时偶浅展,轻施无不奇艳。



明月似诗魂,见月不见人。
回想伤心话,时时泪满襟。
西山虽在望,独坐叹良辰。
供影亲奠酒,聊以尽我心。
恩义实难忘,对月倍伤神。





刘成海 《仕女条屏系列 》

寝宫里楠木包镶床的温软舒适、铜烧古甪端在夜色里漫漶出的清淡芳香,都不能保证她们做一个好梦。在她们的梦里,没有荒天古木、鱼跃鸢飞、一窗梅影、一棹扁舟,没有空灵高蹈的莼鲈之思、濠梁之乐,有的只是肉体在刀刃的丛林里本能的抵抗。




在画室再次再次见到刘成海,还是很难想象面前置身于室内淡淡燃香气味与周遭静挂于墙壁上的工笔花鸟和人物画之间的艺术家,还有着对于国粹京剧的特殊偏好。然而在接下来的对话过程中,画家细细的嗓音和说话时明显迥异于寻常人的气息支点以及谈话中透露出来的对于戏曲的由衷喜爱,在场听者又会理所当然地觉得眼前的这个人确乎是处处沾染着笔墨纸砚之外的戏曲独有的气息。

     



70年代出生的刘成海在自己即将迈入人生的不惑之年时,因偶然在北京的长安大戏院观看了一场由国内知名京剧青衣演员张火丁出演的程派代表剧目之一《荒山泪》而掉进了京剧艺术的美学世界之中,从此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她一出场就把我震憾到了……那种感觉,她在舞台上的那种气质和气度,以及她的唱腔——她就是她所表演的那个人物。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真正地喜欢上了京剧。”

      


忆及当初观演的经历,神态言语之间,刘成海仍激动不已。他其实在那之前对京毫无了解。

       

“根本不知道是咋回事儿,就晓得有那么一个剧种名叫京剧而已。”


回来以后,他开始就京剧这一块儿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不久他又意外地发现成都周边其实存在着大量民间票友。一次公园晨练,他还认识了一位拉京胡的老师。







( 图片较长,为方便浏览,建议横屏观看 )








《文姬归汉》 230x60cm


他是典型的“一根筋”,喜欢的东西,就想去学习和掌握。当初与京剧“触电”时,觉得它太美了,当个只欣赏不参与的票友,着实不甘心。于是,如同当初学画一样,遂了自己的愿,以参与来加深与它的关系。自己一人没劲,于是就组织些同好,一起练习。因而在绘画之余,他还请了一拨专业乐队来画室演奏,接着又成立了“成都青年京剧票社”,还担任社长。票舍有20多人,不仅每星期举办票友活动,每年还会举办隆重的堂会。如今,票社在西南片区已是小有名气,圈内的人均是一提便知。




在京剧诸多派别中,刘成海最爱程派。这主要与他在绘画方面的意趣和个人性格有关。


程派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相较于梅派的“雍容华贵”,程派的“幽咽凄迷”更能够将他轻易打动。




刚刚学戏那会儿,刘成海的老师和朋友们还劝他别“玩物丧志”。然而,刘成海认为,“艺术是通的。”京剧饱含诗词歌赋与经书古文,它对于他在更好地理解书画方面可以给出另一个传统的艺术参照。京剧中的布局和国画中的留白都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而京剧人物的内心表演对于创作国画人物时的特质拿捏也具有独到的助益。




目前,刘成海创作的10米长的《五百罗汉》是他认为自己水准最高的一幅作品。里边数目众多的罗汉在山石树木之间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而其中线条的收放和人物的淋漓刻画便是直接受益于他在过去的这五年间对于戏曲的专研。未来三年,他还打算针对戏曲展开一系列的相关创作。








( 图片较长,为方便浏览,建议横屏观看 )







--  刘成海 《五百罗汉图》 --


*  *  *



从小就很喜欢画画,经常自己画着玩,没有章法,只有兴趣。1994年,我从老家到成都打工,才重新认识绘画。


初到成都那年,1994年。



《八仙过海》


我所打工的面馆,在人民南路的红照壁附近,当时的书画交易市场就在那儿。因为喜欢绘画,下班没事儿,就到那儿闲逛,才知道国画需要用宣纸、毛笔与墨汁来完成。慢慢地,就有想学习国画的冲动。


《花鸟条屏之二》


《达摩祖师》100x45cm



《花鸟条屏之四》


“我去买了两本教授国画的工具书,照着画。这些书现在还保留着,一本是《荣宝斋画谱》,另一本是《传统工笔人物仕女图》。然后一边打工,一边画画。面馆老板人好得出奇,不仅鼓励我,还把把面馆阁楼辟给我,让我下班后在那儿画画。于是我就在阁楼上独自捣鼓了一年。”



恩师李仲海与刘成海 , 1996年。



一年之后,刘成海决定走上绘画道路。那年某天,他抱起画作跑到文化公园的画摊去卖,居然卖出去了。一张50块,卖了5张。



《王安石诗意图》


嘿嘿,卖了个250元。这收获颇盛的一天,还结识了瀚林艺术学院的老师。经由他的介绍,我拜投李仲海老先生的门下,正式走上了学艺之路。一方面,拜见李仲海老师时,他看了我的习作,非常喜欢,当下就收我为徒。这给与我极大的安慰和自信;另一方面,模糊中觉得自己应有置死地而后生的决断,才配得起这份热爱。



《说法图》175x90厘米





成都商报 谢礼恒

 摄影:雷刚 刘禹

排版 王心怡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理想中的城、会馆、居所、休养之地,藏在山里。


500多件藏品,8000平米,含多重文化与养生功能。


汇聚刘朴、叶瑞琨、吴绪经等当代一线艺术家和青年有潜力艺术家的作品。


地址: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白八路庙坝              


邮编:611830


电话:028—61928999




人在名利中行走


心在江南忆听雨




江南忆庄园





本文全本将收录在谢礼恒艺文类访谈录《何不怜取眼前人》之中,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出品。明春即将推出,敬请期待。



特别鸣谢合作伙伴


无际短片


——


点点光摄影


——








长按二维码关注










听说酷的人都关注了艺术野疯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