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作者丨谢礼恒
访谈整理丨张涵
图片丨李建勋工作室、像素空间
设计丨西子
- 觉 180X40cmX4 2014年 -
写建勋这则访谈耗费了近五个月。一直等着开展的具体时间,像是期待一个开题与谜底。分九个单元、大大小小70多件作品的庞大体量在当下艺术界算是十足“良心”的呈现。
展览一早就被确定为《空·欢》。它注定耗费建勋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来营造某种透明的深邃。是的,从一开始我就确定,他的作品里没有影子,只有透明,他和他作品里表现的自己,好似双重的隐士,实际生活是退归心园,文学风格是恬淡冲和。这种文学感在他作品里表达成一种干净的寓言,没有危险,没有倾覆的忐忑的东西,它们甚至令观者感到惶惑——怎么可以这么平静而没有悬疑,这些是我在他画作中实际发生着的注视,在这些显而易见的注视之外,还有一种存有疑问的“观看”,像是霍珀的画,也就是说,我们恰好被我们所观看的建勋画作所凝视。
有一种透明的力量。
- 工作室(张北拍摄)-
从2月穿羽绒服的时候在他上下两层打通的工作室里采访,到端午假日这一天收笔,也像是经历一次空中的互遇:策展人飚哥始终叫李建勋为“建勋”,行,那就叫他建勋。建勋的绘画超越了现实的表相,将观者抛置于一个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这则访谈里对这个空间的解读,是由他的生命经历、个体感受和情感世界来呈现的。
- 工作室(建勋拍摄)-
我一开始无法想象《空·欢》的展场呈现,展厅是个半封闭的U字型,挑高合适,灯光会特别照顾那主题作品,带有装置感的作品《脉》、《圣母》,不再有什么来安抚这光了。光人为地射入,在这个巨大的展场退隐,跌落,光变成作品的一部分,整体感觉跟建勋后来画的一组一组的感觉很契合。每组画之间有很大的反差,并不是像以前那些很相似的画面结构关系,这真让人感觉带劲。
- 李建勋 -
几何
时间倒退,气温降低,2014年的冬天,建勋那时画画是未知的状态。画了很多东西后,他自然会产生对绘画本身的思考。“那时画风景已没有之前画了五年的那种冲劲了。”
建勋是安岳人。面前这张画首先一面是“太湖石”,然后有人,有门洞,人又是很机械的那种动作。当时在做展览《其月》的时候(《其月》展里呈现的作品系列是建勋在身心最困难的时候创作的),这件作品在文轩美术馆展览。“在那个展览里,有我自己的生长叙事在里面。我们家有那种一块就有一栋楼那么大的石头。它们大概都是被雷劈开的,这给我在绘画上制造了很大的‘影像效应’。”
- 李建勋-17-2 -
- 廿年不忘 65x65cm -
创作上就地取材的建勋没有将自己的个体经验和盘托出,他在画面上的“省略”和抒情意味表现在更令人深度思考的层面:安然平和,恐怕是他从小生长在佛窟之地安岳的天然浸润,他以大量的浅色和无声,回应着那久远年月的逍遥香火,像是王勃《山居》,末一句“山山黄叶飞”,最好,字很轻,景大。引得观者也被迫具有行家的眼界和技艺才能读懂。他的几个系列作品,都好似进入某个凝固的瞬间,而这个瞬间似乎具备了一种几何形状的突兀实体感。相反,观者感受到瞬间的某种延展性,它包容着我们的观看过程。比如“小木偶”,就是“几何”系列的其中一组。几何在中国人的理解中,它可以是疑问代词,也可以是名词。不管是过去的绘画状态,还是在美院的状态,甚至到现在,他都是用几何的方式在呈现这几个不同的状态。
- NO.1 -
- NO.2 -
- NO.2 局部 -
生生醉
不得不指出一个特别的意象,有关唐诗与西方音乐之间,作为散文家的木心有一个最准确的比照:李商隐到肖邦的联想,木心曾以李商隐两首无题诗为例点评说:“华丽,深情,典雅。首句、末句,自然,滋润。和肖邦一样,有分寸,非常有分寸。”这种“情深”与“分寸”,在建勋那组“达芬奇”作品里体现出来,一组九件,像是叠摞起来的关系。达芬奇是建勋最早接触绘画时便了解的内容。在这个系列里,他用自己的画与达芬奇的作品做了对话。对话里被赋予了超越时空的理解。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消耗有限的生命,而所谓时间是无限的,在打卡时却给人感觉到生命与时间的荒谬关系。作品名纠结多次,最终落定《生生醉》。
- 节2 100x100cm -
- 节3 100x100cm -
- 洁 136X136cm 2014年 -
- 出岫 180X80cm+180X30cm 2014年 -
建勋告诉我,他在创作中多次使用达芬奇“从‘鸡蛋’到‘骷髅’”这个线索,像箴言、像寓言,这个单元的作品也完全用“开片”(开片,主要是因为窑温的变化在釉面产生的皲裂。还有第二次皲裂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的细小皲裂,也是由于温度的骤然变化而产生的)方式展现。“展厅主单元的墙面我会用蓝色色粉笔手绘出来,10米长,3.8米高……”于是,我后来读到建勋的合作者江小音写他们合作创作的故事,讲她一点点按照两人的艺术想法用蛋壳为“圣母”缝缝补补盛装,为“脉”重塑“躯壳”,这是超常的作品,一幅无我之境的图象,面对这样的解法,我们不唯被排除,更且被排空。届时光在它们身上的作用,很可能褪成蛋壳色的淡黄,落在蓝色粉的墙壁上,展现的依稀是其无常的最后一刻。其自身委婉又直白的述说已近开始,已近尾末。
哀与乐的临界点
建勋有段时间一画人物肖像就感觉不对,如今才走出这个瓶颈。能够明显感觉到,最近两三年他对绘画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做学生时,他画画很使劲,自2014年,特别是从画“几何”系列开始,他认为的绘画的意义跟原来感觉已然不同。之前七八年时间,他似乎都觉得画人有点别扭。一些作品断断续续要画好几个月。在我看来,他作品里总是带有“瓷”感。这种“瓷”的质感也是他本人着迷的,中国人喜欢“冰清玉洁”的说法。建勋最先画水彩是表现陶的粗糙感,开始画油画时也喜欢那种粗糙感,但感觉效果不及水彩的天然风味,于是在创作十件左右以后及时叫停。后来画出这种“瓷”感纯属偶然。
- 无上清凉.隐之三 100x100cm 2013年 -
- 无上清凉.冠之一 100x100cm 2012年 -
建勋先由油画转接水彩,再因为要教授油画课的原因而换回油画是在2005年。油画和水彩的技法,建勋这些年全部贯通研习了一遍。他认为两者可以互融互补。他有效地控制了油画的厚度与水彩的透明感,并作出令人惊讶的结合。所有那些因建勋作品而激发的书写中,没有比“我是在用我自己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现实”更动人的了。我听到建勋说这句话,明白他的初心。他有时随口而出的句子,听者会考虑很久,比如“我画面上的破裂感,这就是天然的感觉。”,再比如“(画面人物)无表情的表情,这跟我个人经历有关。我有段时间是想刻意画出人物的表情,但后来对人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我觉得人的七情六欲应该处于中和状态。我很喜欢这‘哀’与‘乐’的临界点。”严格意义上,建勋的作品会诱导观者做出自己的理解,偏冷或偏暖,或悲或喜,心绪在两者间波动,形成优美的观看与省视的弧线——他的作品冷静到幽微,让人有特别的感动想去描述那种寂静。但很快你就败下阵来,一如这展览的名字《空·欢》,惶然、不可忽视的沉默感,充盈观者的眼与心,和所有行色匆匆的人一样,总要停下来看看,然后感叹,找出那个感受的形容是困难的。
他说这才是“空·欢”。
- 果NO.2 50x50cm 2011年 -
- 溢生 300X150cm 2007年 -
- 惹尘埃 300x150cm -
我的泪下来了
我不得不引出这个桥段,因为好像任何转述都显得刻意,江小音写:
五年前,建勋在他身体极度不适的状态下准备他的《其月》个展。突然,冒出了《脉》这一幅作品——巨大的骷髅,繁密的开片。我愣住了:头颅给平放下来,静卧大地,面向天空,神奇而自然地流露出平静祥和之气,没有死亡,没有恐惧。看到他一边病怏怏的身体,一边神采奕奕地扑在画前,我真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思绪。这样的画面符号我不由暗暗揣度:这娃难不成要搞一个山寨版达明·赫斯特,人家8601颗白金钻石那是真有钱啊!况且《献给上帝之爱》的名头不让全人类感动么?怀着这个疑问,我质疑了他。
“我们终究是要分别的,可能就是现在,你一直说我最爱的是画,我想用这些数不清的线记录下过去的一切,能给你留个美好的纪念”,他平静地对我说。
我的泪下来了。
我大概明白建勋说“我们不期而遇,如期而别”的意思了。
- 脉3 65X65cmX10 2014年 -
- 依3 180X80cm 2014年 -
往往没有回声
个展《空·欢》是暌违多年的建勋体量最大的一次个展。展览内容涵括美院读书时期到后来全国大展获奖时期,再到批评家对他的评价周期(作品)等等。类似横跨十年,带有检索型的展览性质。他记得自己之前在美院学造型时,一点都不感兴趣,后来画表现时则很有激情。接下来,艺术家刘虹教授他们的时候,建勋才觉得更接近自己对画的喜好。对青色的喜欢是他个人的偏好。“画画最好的状态可能是刚进大学那会儿,没有任何思想包袱,没有任何企图。那个时间段对我非常重要,直至影响到我现在的绘画,也将对我个人的理解定格在那个时间段。我选青色,注定跟那个时段很有关系。”
- 课N0.2 -
- 课N0.3 -
- 李建勋-4-7 52mmx560mm -
- 李建勋-5-7 54mmx560mm -
- 李建勋-11-7 53mmx560mm -
今次展览,建勋特别选取15张椭圆形肖像作品入展。它们指向三个状态:受教时的状态、读书时的状态和身为老师教授学生时的状态。他将三个状态放到一组作品里呈现。“我觉得那是个很特殊的阶段,指向回到绘画最初心的状态。为此,我还写了一句话,‘我们不期而遇,如期而别。’”
- 李建勋-1-5 45mmx753mm -
- 李建勋-12 -
- 李建勋-7-5 46mmx755mm -
- 李建勋-9-7 49mmx559mm -
- 李建勋-10-7 47mmx558mm -
值得一提的是,建勋曾出过七本画册,今次他特别选取了部分图样,雕成蝴蝶状,做成装置,再取一本全部做成废纸屑,墙上远处再放一张他上大学时画的速写……画画的人都是孤独的。画画与孤独,形影不离,影子或许成为主人,但建勋的画里没有影子,画画在召唤,有时沉默,有时呼喊,往往没有回声,所以他说:“是我画了这些画,还是这些画创作了我。真说不清楚。”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