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咪》:恰到好处的自恋意味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处女作《》如出一辙,描述母亲与儿子之间又爱又恨的矛盾关系。发现只要导演没有亲身上阵,自恋程度立即会下降不少,客观地说这部也是我看过的多兰这么多部里面最好看最深刻的一部。

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画幅实验。大部分场景将人物的面孔和动作死死地限制在1比1的小方块里,让观众目不转睛地留意着演员们的演绎,母亲与儿子的对戏最为耀眼:语言、肢体、情感冲突不断的场面比比皆是,女主角Anne Dorval的演技实力让人惊讶。


同时这种小画框的设计也暗中对应着这对母子的命运,注定是一场无法自由舒展的悲剧。明显地,两次画面变形拉长的场景都是主人公心理变化契机的描绘,第一次儿子推着购物车在大街上伴随着Oasis的Wonderwall,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欣喜若狂的心境,如在电影院看的话,这一幕必定全场欢呼不断;另一场则是接近全片高潮,母亲在车里幻想儿子不断成长过程中的幸福片段,也是让人唏嘘不已的一幕。在打破电影常规形式方面,多兰实在具有天才般的创造力。


不过,影片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首先是节奏很有问题,感觉很多场景不够精炼,反复啰嗦的对白砍掉三分之一效果会更棒。留白的空间欠缺,令大部分情节沉浸在狗血般的吵闹和对骂里。其次则是见仁见智的音乐了,尽管相比起过往的几部作品已有所收敛,不过歌曲部分仍觉得太满,令部分段落看起来像是MV,这无疑令影片的整体连贯性大打折扣。话说回来,多兰的音乐口味实在令人无话可说,让我听得津津有味,除了刚才提到的Wonderwall,还有Dido的White Flag、Celine Dion的On ne change pas和结尾那首Born to Die。

提到结尾这场,不得不说,这是我最近几年来看到最震撼的电影结局。当Born to Die的乐声一响起,男主角挣脱掉医院护工,飞奔的慢动作招牌场景一出现,画面就立即黑屏,整个悲剧的力度再次提升,让观众为人物唏嘘的同时,也不得不钦佩这位天才导演的想象力。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 用最感性的触觉来品尝电影, 与影迷一起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