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敦刻尔克》:独辟蹊径的手法引起观众对反战主题的共鸣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要说用悬疑片的手法来拍摄战争题材,导演诺兰并不算首创,但这次他拍的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事件,就不得不佩服这艺高人胆大的壮举。从一开始主角莫名遭遇枪击直至海滩的长镜头,就分明嗅出一种完全有别于普通战争影片的手法:山雨欲来的配乐渲染出可怖的压迫感,看不见的敌人在枪炮与轰炸声中深藏不露,没有交待前因后果的人物行为营造出强烈的悬念,只能感觉到主角们在处于疯狂逃命的过程。


透过这种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拍摄方式,影片一直维持着极度紧张喘不过气的惊悚气氛,这跟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经典手法不相伯仲,同样也解释了影片前半段对白不多的原因,据说导演原本想将影片拍摄成没有对白的默片,看得出他借鉴了不少黑白默片的表现手法。诺兰用这些类型片手法让观众体验到战争无处不在,也营造出角色生死难测的悬念,这一点相当成功。


为了令这个众人皆知的历史事件在银幕上变得扣人心弦,诺兰用海陆空三条线索来制造出悬念丛生的戏剧感。这回仍然采用平行蒙太奇来串联起三个场景,拍出的效果远胜于《星际穿越》最后一段。人物彼此之间那种纠缠交错的命运在诺兰招牌式的非线性叙事里变得悬而未决而引人入胜,相信看过他早期作品《追随》和《记忆碎片》的观众一定不会对本片中的时间结构感到陌生。这次选择的时间节点特别讲究,将空中一小时、海上一天以及岸上一周三个场景的高潮时刻奇妙地衔接,透过不同人物视角重现场景的剪辑方式大大拓展了战争题材的叙事局限性。


然而,最独辟蹊径之处在于诺兰花大量笔墨刻画士兵和军官逃生过程中的仓惶与落魄,比如开头两个士兵企图利用抬送伤员而提前混上船,无名军官主动投身浪潮选择自杀,以及躲在破船里遭遇子弹击穿船身后,众人内讧要把法国人丢出去送死的桥段。这些情节都跟传统战争片里英勇杀敌的正面人物截然不同,那种常见的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极端环境下的求生本能,最为真实的人性。


相比起传统战争片里对英雄人物无限放大与拔高的渲染,诺兰这种克制而袒露的人物刻画方式,反而更有力地展示出战争的残酷。再加上全片采用惊悚悬念类型片所营造出的战争无处不在的恐惧感,也更能在生理和心理上引起观众对反战主题的共鸣。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