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触摸影像、体验瞬间 








未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欧洲电影人将镜头瞄准青少年,尝试从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挖掘出社会问题的深层症结,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欧洲国家在经济、政治、教育、移民等方面的应对措施。去年,德国导演玛利亚·施佩特的《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便透过德国移民城市的一个班级里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日常来反映德国移民政策等社会问题;西班牙导演霍纳斯·特鲁埃瓦的《阻止》更采用混合纪实与虚构的方式,为观众展现了西班牙青年人对政治与社会的独特见解。人们常说,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那么年轻人又是如何想象自己的未来呢?在这部意大利纪录片《未来》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答案。

这部影片由三位意大利作者导演合作拍摄而成:爱丽丝·洛尔瓦彻(《幸福的拉扎罗》《奇迹》)、皮耶特罗·马切罗(《马丁·伊登》)和弗兰西斯科·穆尼兹(《黑色灵魂》)。尽管三位导演的风格不尽相同,洛尔瓦彻倾向魔幻神秘,马切罗喜爱复古格调,穆尼兹倾向于新现实主义风格,但是他们都擅长描绘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而这部新作可谓透过青少年的目光来观察意大利

▲梦想出国发展的拳击手
影片主题是青少年如何想象自己的未来,三位导演采用街头访问的直接纪录形式,走遍意大利各大城市和偏远乡村,访问了大量背景迥异的年轻人对未来的看法,呈现出千禧一代的真实心态。这些 15 至 20 岁的青少年在镜头前有着迥然的表现,有的兴奋雀跃乐于表现,有的尴尬羞于开口,还有的抱有敌意不愿说太多。不过,他们的个性都很突出,而他们的回答总离不开梦想与担忧的话题。

谈到自己的未来时,贫穷和发达地区的年轻人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那不勒斯的女生想嫁人,有个幸福的家庭和独立经济;练拳击的男生想日后出国发展;牧羊人家的孩子、罗姆人第二代移民、马术学校里的精英学生对未来的看法更是天差地别。既有不满现状的,也有安于现状的,不管如何,这些青少年对未来的期望飘忽不定,类似于电影海报上年轻人在海里游泳而海岸线模糊不清的状况。

▲疫情时代的记录
尽管这些年轻人的想法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在这些差异中逐渐也能让人体会出一些共通点:意大利政府对年轻人毫不关心,政府讨论与推行的政策往往与年轻人无关,这导致了他们对意大利的未来不抱太大希望,大部分都想离开这个国家。这或许影射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尤其是意大利偏远和农业地区的年轻人首当其冲。而影片提及 2001 年G8峰会期间,热那亚一所学校遭受警察突击导致的流血事件,相信是对全球化思考的注脚。不得不提,影片在疫情期间拍摄完成,免不了看到镜头前戴上口罩的年轻人。疫情对生活与前景的冲击都成为了他们对未来的担忧,顿时令这部作品多了一层疫情时代纪录的意味。

关于“未来”这个主题实在过于广阔而难以准确定义,要想在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清晰呈现无疑相当困难。也许,三位导演并不志在从这些青少年身上找到真正的答案,只不过想借助这种采访记录的方式,捕捉当下青年人的真实思想与面貌,由此反映出意大利的时代精神。于是,这部作品不妨可看作是意大利千禧一代的实况档案,留给未来后世去观看了解,正如我们现在重新观看帕索里尼的《幽会百科》一样。


▲预告片





【现代默片美学的实践者——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





【法国女导演爱丽丝·迪欧普】




▲ 我们是什么?

柏林获奖影片《我们》影评



▲迪欧普访谈

▲迪欧普三部纪录片回顾




【新片一瞥】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