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业用地保护线划定的关键技术探讨
国地科技组织开展的“2020年春季技术交流会”正在云端开展,多位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在本次交流会中分享最新技术动态与优秀项目案例经验。为加强行业技术交流,推动技术融合与创新,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优秀报告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一、 工作背景及意义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7〕90号),要求各地市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本文采用工业用地保护线这一较为普遍的说法)。工业用地保护线是指经过政府审批通过、为了保障工业发展空间而严格控制和保护的范围线,保护的对象主要有普通工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以及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用地。
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线能有效遏制“工改商/居”对工业用地的挤占,不仅有利于保障工业发展空间、防控产业空心化,还发出明确坚定的改造信号,及早打消市场不合理的“工改商/居”预期,正确引导城市更新方向。总结划线关键技术,不仅对广东省内城市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线提供经验参考,也为国内其他地区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防控产业空心化前瞻性地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 关键技术
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线的关键技术分为四项,分别是摸家底、清效率、定方案和立规则。摸家底和清效率是基础性工作,为定方案提供依据,而立规则是为保护线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制定规则,以真正发挥保护线的作用,达到预期目标。
摸家底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摸清工业用地的数量和格局,二是摸清产业发展的集聚态势。
1、工业用地现状
(1)现状工业用地内涵:已建工业用地和证载工业用地。
(2)存在问题:尚无一套完整数据可以反映工业用地现状。
(3)解决方法:将已建工业用地与证载工业用地叠加取并集。
(4)数据来源:
① 已建工业用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② 证载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宗地数据,地籍调查数据。
(5)处理方法:首先提取三个图层的工业用地;然后对其进行叠加分析取并集,得到初步成果;最后通过实地调研,如现场调查、与当地政府及相关单位进行对接等,明确现状用途和证载用途,得到最终成果,分为已建无证、已建有证、有证未建三类工业用地(见图1)。
图1 工业用地现状获取方法
2、产业发展现状
(1)数据来源:企业用电、用水数据等能耗数据或税收等经济数据和地址信息。
(2)处理方法:首先采用大数据地址解析方法对地址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企业坐标信息;再与企业能耗/经济数据结合进行核密度分析,得到产业地图,反映不同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态势(见图 2)。
图2 产业发展现状获取方法
清效率考察的是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主要指标是尚未供应、供而未用和用而未尽三个方面。
1、尚未供应工业用地
(1)内涵: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征用或农地转用,而未供应出去的工业用地。
(2)数据来源:已批农转用数据、控制性详细规划。
(3)处理方法:提取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层中的工业用地得到规划工业用地图层,再与已批农转用数据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规划工业用地批次地块,再叠加之前摸家底得到的证载工业用地图层,得到尚未供应工业用地(图3)。
图3 尚未供应工业用地获取方法
2、供而未用工业用地
内涵:已办理用地手续或批准使用土地,未按约定时限动工建设的工业用地,也就是摸家底中的有证未建工业用地。
3、用而未尽工业用地
(1)内涵:用而未尽指的是利用效率低的工业用地,如容积率、投产强度、经济效益低等。
(2)数据来源: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税收等经济数据、电子楼宇信息数据、已建证载工业用地。
(3)处理方法(见图 4):
①衡量投产强度及经济效益:计算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税收等经济指标;
②容积率:将电子楼宇信息数据与已建证载工业用地叠加计算,得到已建证载工业用地的总建筑面积,再根据已建证载工业用地的基底面积,计算其容积率。
定方案分为定原则、定规模、定范围、定布局和修改调整5个步骤。
1、定原则
(1)总量控制:根据城市的工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对工业用地保护线的总规模进行底线控制,以保障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工业发展空间。
(2)集中集聚:将现状以及规划集中成片的工业用地纳入线内进行保护,防止用地的碎片化。
(3)保大保优: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乡镇级的大型、重点以及发展较好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划至线内进行保护,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4)分级管控:划定两级工业用地保护线,采用“刚弹结合”的手段进行管理。
2、定规模
基于现状和规划分析,通过科学预测,确定整个城市及各个下级行政单位的工业用地保护线规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基于工业产值目标的用地支撑:首先确定规划期末的工业产值;再确定规划期末的工业用地地均产值;那么,规划期末工业用地规模=工业产值/工业用地地均产值。
(2)基于其他城市划定经验的预测:借鉴周边城市或发展相似城市的划线经验。
(3)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预测:首先根据“双评价”成果确定国土空间开发适宜规模;然后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一般城市的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约为30%;那么,工业用地规模=国土空间开发适宜规模×30%。
3、定范围
(1)一级工业用地保护线范围:①国家、省工业园区、重大产业平台、市工业集聚区内,现状与符合规划的工业用地;②规划新增工业用地区域。
(2)二级工业用地保护线范围: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以商业、居住为主要用途,但近期仍需保留为工业用途的现状集中、连片的工业用地。
(3)不能纳入工业用地保护线的范围:位于生态红线、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用地。
4、定布局
(1)明确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以城市产业结构为基础,如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带、极、廊、中心等,确定工业(产业)空间的发展趋势,预控及保留工业用地。
(2)主动对接其他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等分析城市中适宜保留工业用地的空间。
(3)新增工业用地布局:以产业链为纽带,对接周边城市发展,承接产业转移,预留未来工业发展空间。
经过上述综合分析及相互校核,确定工业用地保护线的布局。
5、修改调整
经过上述步骤,形成工业用地保护线的初步划定成果。再根据各级政府、相关单位及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修改和调整,形成最终成果。
1、限制功能转变,保障用地供应
除公共利益或重大项目落地需要,严格限制线内工业用地调整为其他非工业用途,限制保护线内新型产业用地比例,减少工业用地流失;通过城市更新等多重手段保障工业用地供应,从数量上保护工业用地。
2、清退整治并举,优化用地质量
对线内不合规、不安全、不环保的企业予以清退淘汰,鼓励线内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工业用地质量。
3、促集中增强度,提高利用效率
鼓励线内推进连片“工改工”项目,允许线外较大面积工业地块等量置换线内零散工业地块,鼓励统一改造线内外相邻工业用地,同时加大对线内工业用地盘活整合力度,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4、引导产业集聚,促进转型升级
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引导合规项目入驻,集中布局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推进高端产业项目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5、多规合一管理,适时动态调整
将工业用地保护线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动态跟踪与维护。当现行保护线方案与城市发展进程、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项目、公益性配套设施等有冲突时,可申请调整工业用地保护线,并遵循“总体规模不减少,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原则。
三、 相关建议
(一) 立足现状预期,科学合理划定
首先要明确地方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结合未来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工业用地保护线的规模,防止对工业用地的过度保护。
工业用地保护线的划定应尊重原有规划,并纳入规划“一张图”进行管理,避免冲突混乱。
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要双管齐下,保证工业用地保护线的落地。探索线内“工改工”与线外“工改居”的联动开发路径,促进工业用地质量的提升以及城市更新的良性发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工业用地保护线数据库,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处理。
部门简介:
国地研究院以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制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发改部门等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林冬娜、邓小云
文章审核:赖雪梅
往期推荐风向风向
碰撞思维火花,共飨知识盛宴——2019年国地机构春季技术交流会圆满落幕
研究国地资讯聚焦国内外自然资源、城乡发展、生态环境行业,致力于宣传热点政策,分享新鲜资讯,展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