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在体校学羽毛球
Emma妈妈是撰稿人圈里的爱心厨娘,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也非常接地气。当大家都在选择各种西方高大上的运动项目时,羽毛球+体校的经历,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而这种“特别”却不是刻意求之,而是家庭氛围之下的“耳濡目染”+“顺其自然”。当Emma遭遇“非议”,她可以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女儿,却仍然会去接纳与理解孩子的情绪。
采写 | 克里斯耶
图 | 顾佩超提供
妈妈顾佩超
前国企财务,现全职妈妈
两个孩子,女儿7岁,儿子4岁
参与的运动项目(女儿Emma):
羽毛球、游泳、轮滑
Q: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选择网球、棒球等这类西方盛行的运动,您为什么会给孩子选择羽毛球?有哪些考虑因素?
准确说,不是我们为Emma选了羽毛球,而是Emma自己选了这项运动。我们只是顺水推舟,并不是主观强加给孩子的。
个人觉得,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没有好或者不好,也不该有贵族或平民这样的分法,非要划分的话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发育情况不一样,比如8岁以下的孩子就只适合一些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运动,举重这类就不适合。
运动作为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各种项目都是很好的。但在具体选择上,初期首要的还是兴趣。兴趣怎么来?最先可能是耳濡目染,身边人的带动。再就是影响可持续性的一些附加因素,比如运动的便捷性,场馆的远近,所耗费的时间等。
带Emma观摩过几次小区健身馆的跆拳道,她看也不看就拉着我往别处去,倒是看到小区邻居打羽毛球会看很久。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会在家拉着家人打羽毛球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女儿的选择。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们并不是体育世家,只是有一个非常擅长篮球、爱滑板轮滑的爸爸,平日里带着我们各种玩。Emma幼儿园时期是班上最先学会拍皮球的,跳绳也好,不知是不是跟这个瞎玩有关。她收到过好多张徐汇区体校的试训通知书,有蹦床、体操、艺术体操、羽毛球。
第一次体操报到,我们报完名后,教练就放孩子进去和老学员们一起做一些柔韧放松的基础训练。无奈当时只有4岁且本身就比较内向的Emma根本没有搞清楚状况,完全不配合,居然在场馆里嚎啕大哭起来。体操试训的机会就这么放弃了。回到家反思了一下,觉得是自己只顾着乐呵和得意了,却忘了提前给Emma做思想工作。后面的艺术体操、蹦床都嚷着不要去,就要回家玩羽毛球。
直到徐汇羽毛球训练中心的试训通知到来,我觉得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Emma知道自己可以系统地学习羽毛球了,幻想着可以打赢爸爸妈妈了,激动得当天下午就拖着我们去买好了自己的专用球拍。所以说,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Q: 选择了羽毛球后,到目前为止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心得,可以分享一下吗?
我们坚持训练了大约一年半。对于Emma最明显的变化是吃饭香了,个子高了,感冒少了。运动对于身体机能的调节益处已无需多言。
一开始Emma的学习热情很高涨,即使教练没要求,回到家也会一边教授我一些新动作一边自己复习。可能因为这种迫切,一旦动作做不好或遇到了困难,跟自己的预期有出入了,就开始哭。用教练的话说,Emma属于比较矫情的类型,有点像被在家宠坏的娇小姐。
只有我知道她不光是撒娇,更多是因为自己做不好而生自己的气。她是一个特别好强又自尊心极强的孩子,换言之,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下一代,从小受到的关注和爱特别多,多少是有些自我膨胀的。最夸张的一次,在训练场上被当众批评极度拉不下脸,立马就甩手不干了。
我自己清楚知道,这个关于她情绪和性格方面的小问题是迟早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鉴于体校的锻炼不同于一般机构一对一的辅导老师,并不会特别关注你,时刻引导你,于是隐约觉得这是一个锻炼她的好机会。
有一次在进入场馆之前,我这么跟她说:“你要是再在训练场馆里哭,再罢练,那你以后就不要来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妈妈可以给你提供条件可以送你,但是学不学,能不能好好学看你自己。”其实我不确定她是不是真的懂我说的,但这招激将法在很多方面都屡试不爽。
那天上半场的训练非常顺利,看着运动得满脸红扑扑的Emma,刚想喘一口气,结果就听到一同训练的家长喊我:“Emma在操场跑步时候摔跤了。”我一惊!心想完了,这下是真疼,估计要哭得稀里哗啦,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跑下半程。令我惊讶的是,Emma站在整齐的训练队列里没有异样,仔细看看,眼眶是红的。
回家路上,她和我说:“妈妈,今天我真的忍住了,没有哭,但我是强忍着的,其实心里还是想哭的,但我知道哭没有用,就差一点真的就差一点点,我忍住了!”听着她絮絮叨叨和我说这些以前一直期盼听到的话,但真的听到不知为何却有点想哭。
就这样,Emma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开始接受学习是一个过程,明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坚持。这部分对我们升入小学正式开始的课业学习帮助也是极大的。
体校的训练相对严格,但现在的少儿体育训练已经摆脱了以前一些老旧的传统训练理念,在训练手段上相对来说是充满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在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自律、坚强乐观、直面困难的良好品质。
后来因为小学的课业压力,暂停了专业训练,但我们也计划继续参与少体校的业余学员羽毛球培训班。
Q: 徐汇区体校这种专业练习和外面机构最大的区别在哪?对于孩子运动发展的益处是什么?
个人觉得最大的区别是目标不同。体校的训练是以竞技为最终目的的。为了保证训练的系统和规范,体校对于训练的强度和时间是有硬性规定的,基本要求每周训练6天。这和一周训练一次的机构或私教是没法相提并论的,毕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差太过悬殊。
在我们坚持训练的一年半,仅仅接触了五大方面的训练(慢跑、竞速跑、跳绳等基础训练;锻炼腕力;握拍;球感适应性训练;步法归位)。每天2个小时的训练,除去休息和游戏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充实,但在打好羽毛球这条路上,也只是刚接触了些皮毛而已。
所以个人觉得体校和外面机构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体校特别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而不是着急带着你打教你练、着急出成效。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够走得比较远,相对后续长期练习提升的空间才会比较大。
换个方面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体校有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和财政扶持,每月收费更低。而一般机构或者私教收费相对比较贵,收了那么多钱,如果每天带着你娃娃光跑步和握拍,家长没有困惑和情绪也是很难的,大部分家长还是急于看到成果的。
从教学方式上来说,一般机构都是一对一,或者是一对二。加上高昂的收费,教练和学员之间多少会夹杂一种服务关系,私教会比较nice。对学员更不会有训练进度难度上的过高要求,基本都是以陪练为主的教授和辅导,作为一种兴趣上的运动补充没有问题,专业性方面个人觉得是无法和体校相提并论的。
而体校的教练一个人,可能多的时候要面对30多个孩子,不可能很精细很循循善诱,这就需要孩子自己有管束自己的能力,有专注的学习能力,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点也是我体会最深的,在培养女儿的羽毛球技能的同时,更是在磨练她的意志,强健她的体魄,这些是以后的漫漫学习路和人生路不可或缺的。
羽毛球,其实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运动。首先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其次爆发力也很关键,对于柔韧性也有一定的要求,体力和耐力又会在到后期竞技阶段显得更重要。
Q: 目前放弃了的原因,方便具体说说吗?
主要是出于对学业和交通成本的考虑。体校要求正式学员每周有6天的训练(16:00-18:00)。升入小学后放学时间相对晚了,路程也远了,放学后即便马不停蹄地赶到训练馆,也要17:30了,无奈只能放弃正式训练。
Q: 您觉得在中国(上海),让孩子坚持运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场地/和学业冲突/父母精力/其他)?
个人觉得父母精力和孩子学业冲突在各种困难中占的比率高一些,这一点对于在体校训练的孩子尤为明显。另一方面,不管是在体校训练还是参加其他机构的运动,据我观察,陪伴和接送孩子的都是老一辈,他们体力相对欠缺。家长们能坚持不辞辛劳多久其实就决定了孩子能坚持多久。很大一部分首先选择放弃的,其实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家长。
Q: 现在不少孩子的运动被涂上了一层“功利色彩”(比如申请美国藤校加分),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个人反感太功利的事情,对孩子也会造成影响。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和正确的三观比上藤校加分重要。运动应该是件能带来快乐的事情,把功利色彩强加到一件快乐的事情上会适得其反。
Q: 您觉得运动对于孩子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运动对于孩子真正的价值应该是健康和快乐。
Q: 关于孩子运动的选择和执行,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其他家长?
就像之前提到的,我觉得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一个动力和信念去支持我们做任何事。其次是选择这项运动的目的,是作为一种兴趣的培养、强健体魄、培养意志还是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是家长需要思考的。
-End-
《爱上运动》
菁kids 2018 5-6月合刊
更多菁彩内容[点击查看导读]
封面故事
妞妞,8岁:游泳、棒球、网球、溜冰
Emma,7岁:羽毛球、游泳、轮滑
Calvin,15岁:足球、网球等
|编者|为运动而运动
|专栏|玩手机这口锅家庭妇女不背
|专栏|“抖音一代”最后会不会毁掉自己?
|学生|走出舒适区,去校门外的真实世界!
|学生|海南纪行:常熟UWC学生的支教之旅
|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建“规则感”?
|美食|春笋时节来尝鲜
|父子|运动的快乐和意义
本文原载菁 kids 5-6月刊《爱上运动》,印刷版于2018年5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菁kids上海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