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给孩子多讲些温暖的故事?
文/周春梅
作文课上,我时常会不由自主地说些美好的事,我习惯了,我的学生也习惯了;然后,他们也常常会发现美好的故事,再成为讲述者。
霜降之夜,寒意已浓。正准备关电脑,来了一封邮件。是早几年的毕业生小琪写来的,信很短:
“周老师,这是长假期间发生的事,同学们都说应该记下来。我们都觉得这是个温暖的故事,想把它传递给您,感谢您给过我们很多的温暖。”
小琪的叙述太美好了:
长假,我和阿迷去武夷山。
火车票是零点23分的,但我们晚上9点多就到了。
候车厅里人很多,坐在我左边的是一个很清秀的男孩,大概20出头。他独自坐着,穿一件单薄的上衣,脚边放着一个很大的拉杆箱。
阿迷去洗手间时,这个男孩子忽然碰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被他吓了一跳,猛一转头,他激动又有点害羞,支支吾吾的,他说刚收到一个女孩的短信,给我看。
我猜可能是他一直喜欢着的女孩发来的,短信是这样的:
“等车时,拿件厚点的衣服披在身上,当心着凉。如果你一个人觉得无聊,随时给我发短信或打电话,我的手机会彻夜开着。”
他可能觉得自己拙于表达,无法用恰当的词句向女孩表述心情,所以问我该如何回复。我也不知该如何回复,因为我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事情,而且我也被那个女孩感动了,脑子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但我无法拒绝他,于是我对他说:“你就把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感受告诉她。告诉她,你很感动。”
男孩谢过我,就转过头去独自对着短信,好一会儿才写下一段话,然后又把它删掉。等我们的火车进站,我们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男孩还在低着头对着手机绞尽脑汁。
从读到那则短信开始,我内心就充盈着一种很奇妙的情感,因为他们。我觉得我必须得做点什么。于是我走上前去,对他说:“我们要走了,你要加油啊。”
他把头抬起来,那一直处于纠结状态中的五官舒展开来,对我笑了。
当时我心里默默想着:你们一定要幸福。
后来我就没有再见过这个男孩了。
我想,如果哪一天,我被生活里那头叫“绝望”的野兽追逐,被生命的巨大的空洞包裹住,那么就去火车站吧。在深夜的火车站,坐在那儿看周遭的人。
在那儿,每一纸碗泡面升腾的热气后面,都有一个丰富的灵魂。我可以坐在那儿看他们来来往往,说不定可以偶遇他们的故事,像偶遇这个男孩的故事那样。这些故事会告诉我,生活没有那么艰难。我会有勇气说服自己,再试着努力地活一次。
读完故事,我静静坐了很久。
就在那天早晨,我所在的城市,一个17岁的少年从教学楼六楼纵身跃下。
当时正是课间操时间,许多学生目睹了这一惨景,相信留在他们心上的,不会只是“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虽然校方随即宣布该生自杀与学业无关。
那两天,正带着学生一起读《记念刘和珍君》,我再次深切地体会到“出离愤怒”与“浓黑的悲凉”。
如果那天早晨,有人告诉这位少年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并且对他说,嘿,生活没有那么艰难,试着说服自己,努力地活,他会不会有不同的选择?
我的同事说,如果他的决定不是一时形成的,也就不会因一事而改变。
那么,如果有人持续地向他传递美好和温暖呢?教育的某种意义,不正是一种正向的传递吗?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易折的少年,因此而获得生的勇气,找到生的意义。
可作为教师,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在传递些什么?
长久形成的伤害,不会因一个故事而改变;但至少,生命中可以多积蓄一份对抗伤害的力量。
我相信,听过这些温暖故事的人,会对生命多些留恋,多些期待——未来,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在等待我们。
第二天的早读,我给学生读了这个故事;第三天下午,我给文学社的同学读了这个故事。
下班回家,公共汽车上,前一站上车的学生正向几位好友讲述这个故事,有些细节记不清了,正好我上车了,大家惊喜地请我再讲一遍。于是,在摇摇晃晃的公共汽车上,在其他乘客的注视中,我完成了一次温暖的传递。
那天的车上,在一旁注视着我们的那些乘客,会不会也被这个故事打动,将它传递下去呢?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13年第11期,原文标题为《温暖的传递》,有删改
责任编辑:程路
微信编辑:马守兴
好教师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发现”出来的(教师成长的另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