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您要抱着孩子走到何时?

2016-11-10 钱梨 人民教育




1


朋友说他最近不快乐。岂用他讲。他的神态,他的眼神都是不快乐。他说是期中考的事。因着某些原因,他比同梯队的老师均分低了一些。


影响分数起伏的因素很多,多年老教师了,哪里就值得如此伤感呢?多半是有别的原因。


果然。


他伤感,是因为另有他人就分数的事说他了。还是以一种幸灾乐祸般的喜悦向他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强调了他分数的低。他于是很难过。想了很多,但百感交集之余,也觉茫然。


“要更努力了。”他说。


他是个好强的人,一向努力。所谓更努力,只好是拼上更多的时间了。


我劝解了几句。估计也是苍白无用。


天冷,风大。两人就各自回了办公室。


下午进班上课,小强神叨叨地跟我说:老师,我今天要7:00才回家。


我很吃惊。这样的天气,下午7:00天黑透了。“为什么?”我问。


“我要留下来做习题。做好了才回家。”


“老师呢?”我问。


“老师陪我们一起。”


……


2


分数是硬道理没错。


但重要的是要把“我要你学”变成“你自己要学”。


我们假设在一个家庭里面。孩子刚刚学习走路。爸爸说:让他自己走。大家起初都表示同意。后来,小区里组织了一场比赛,走得快的小孩可以得到很高的奖励。有的家长就抱着小孩走。果然就比自己走的小孩快了很多。一些家长看到了,忍不住也抱着小孩走。这样,孩子的比赛就变成了大人的比赛。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大概也慢慢演变成了这种模式。现在不但学校里老师抱着孩子走,回到家里,老师还要求家长继续抱着走。大人持续接力,比赛哪个孩子跑得快。


小学阶段,大家还抱得动,小孩也听话配合,尝到了甜头的老师家长,更加不愿意放手了。


到了中学。功课复杂了,难度增加了。有的家长抱不动了,就剩下老师抱着走。孩子大了,有的变得不听话还乱动,抱着走走大家都倒在了地上。没办法了,就说:让孩子自己走吧。可是,孩子哪里会走路呢?于是,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怪、老师说,孩子反倒无动于衷。没办法,抱不动,就拖着走。


与此相反,那些从小没人抱的孩子,越长大优势越明显。小学时候靠自己走,是落后了些,但人家走路的本领练出来了,越走越快,越走越欢,成了名副其实的学霸、学神。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的班里有一半学生是被小学老师抱上来的,你怎么办?




继续抱着走。利用自己教师的权威,强迫学生配合。遇到被抱惯、听话的学生,算是运气好。大家齐心协力,还是可以在中学阶段获得领先的位置。问题是,高中呢?大学呢?抱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那好,就不抱着走了。扔地上,强迫他自己走。


可是,他不肯,或者走得慢。你有没有耐心等?


我觉得这个时候,最是考验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你愿不愿意等他,愿不愿意用暂时的落后去换取孩子自己走路的能力?


3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跟我说:他有时候会帮自己的学生写毕业论文。


我问:为什么?


他说:学校会用学生的毕业合格率来考核老师。


我无语!


这要抱到什么时候?


4


回到最开始,朋友的痛苦。


他说,我要更努力。其实,他已经很努力。怎么更努力?抱着孩子走的时间更久一些。


以前一天抱着走100米,现在起一天至少抱着走120米。如果还是不够,那就130米,140米的抱着走。把他们一个个抱到队伍的前列,你就完满了。


今天朋友圈有人转了一篇文章,来自《教师博览》的《做个安安静静的教师有多难?》。


在“教师工作时间严重超标”这个小标题下,有这样一段文字:


“每天早晨4点30分起床备课,7点左右已经赶到学校。下班后,由于太累先睡一会儿,晚上10点再爬起来批改作业、回复家长的疑问、处理班级琐事,再抬头时已是深夜。‘做语文教师是我的梦想,但班级管理琐事耗费了大部分精力,再也无力研究教学。’这样的状态维持2年后,85后教师刘燕(化名) 从沪上最好的公办高中辞职,选择入职一家培训机构。”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感慨:我现在是老牛拉破车。拉不动你们了。


那么,不让孩子学习用自己的双脚走路,这样的老牛累死了,到底值不值?


是到了好好想想的时候了!!!




5


梁启超说,这世上实在没有什么成功和失败。


此时的成功,换到彼时,也许就是失败。此时的失败,换到彼时,也许就是成功。所以人只有做事的份,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做下去,毋论得失。


求学之路漫长,这大概才是最好的心态。


否则,走百来步就定一次成败;走百来步就算一次得失。大量的心力都用于纠结成败得失了,对于真正的做学问恐怕是没什么好处的。


巴金在《从文自传》的序里写自己:我下决心去生活,却始终深不下去,我参加各种活动,也始终浮在面上。……我明白我四处奔跑,却什么也抓不住。心里空虚得很。我总疑心他问我:你这样跑来跑去,有什么用处?


过于纠结成功失败,就容易陷入这样的怪圈。以为做这件事可以成功,就跟风去做。以为做那件事更有效果,又急匆匆学着去做。做来做去,渐渐地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才是最可怕的。


心要定。


要清晰自己的方向。要清晰自己的方法。要清晰学生的需要。


跟风走,容易迷失自己。


坚持做自己,有时候会挨骂,但没关系,脸皮厚点。


捱得起风雨,熬得住烈日,才收得到甜美的果实。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语文老师)




文章来源 | 公众号钱梨,ID:heheqianli

微信编辑 | 杭金亮

文章精选

退出画面看画:这4条校长管理经验你必须知道| 治校

对起早贪黑的教学生活说“不”,换种方式借力发挥吧!(老师必看)

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 关注

刘长铭:我与孩子谈理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