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老师用这种方式致敬86版《西游记》,你绝对想不到……

2017-04-27 卜庆振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4月15日,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女士仙逝,故人远去,却为我们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经典。86版《西游记》是几代人的记忆,鲜活的角色、生动的语言、绝妙的歌曲都是一代老艺术家的心血。


有这样一位老师,把86版《西游记》搬上课堂,带着同学们在歌声里致敬86版《西游记》,是为纪念,也是为传承,让人感动,也值得称赞。


把不一样的《西游记》搬到课堂上


近日,惊闻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女士仙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部作品,影响了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童年时代,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没有书可读,是《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打开了我们的想象空间。青年时代,在我最孤单的岁月里,是《西游记》里的歌曲陪伴我一天又一天地循环往复。这些歌陪伴我度过了青年时期的苦闷,激励着我前行。2004年,当我开始创作歌词的时候,《西游记》又成为了泉源,给了我许多文化上的积淀。


看到朋友圈里一篇篇怀念文章,看着一段段品味经典的文字,我突然拍了一下脑袋,这部剧,学生爱看,老师也爱看,何不设计一节赏析86版《西游记》歌曲的活动课,和孩子们一起,在歌声里向经典致敬呢?


下午的一二节课是我的课,这两节课,学生普遍容易犯困,正好通过听音乐的方式来交流学习,可以增添趣味性。同时,我所教的年级是初中毕业班,这些课的设计也会有一些诗歌欣赏的知识和中考复习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巧妙地进行梳理与回顾。


绝妙的《女儿情》与生动的语言


上课了,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进行的每日一句话新闻播报。学生的新闻播报完以后,我说:“今天,我也要给大家播报一条新闻。”学生很好奇,我缓缓地点开PPT,呈现出杨洁老师的照片,用沉痛的心情念道:“2017年4月15日,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女士逝世,享年88岁。”


许多学生发出“啊”的声音,也有学生小声说“原来是这个新闻啊”。我接着点出朋友圈纪念文章的截图,问:“为什么这么多人怀念杨洁导演,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通过一首歌来了解了解她。”


在阅读《西游记》原著的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女性是没有情感的。但在杨洁导演制作的电视剧中,很多女性都有了细腻的情感,尤其是女儿国的国王这个角色,她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首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先来看这首歌出现的环境,女儿国国王邀请唐僧在花园漫步,“小园香径、亭台香榭、杨柳依依、红叶艳艳,一双鸳鸯水中徘徊”。在这样的情境中,歌曲缓缓响起。



我们来读一下歌词,第一句“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这里用了诗歌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即物起兴。大家还记得这种创作手法吗?我们在哪篇课文里学过?


在这个地方,我带学生巧妙回顾了《云南的歌会》中民歌常用的“即物起兴”手法。这里的“兴”为什么读四声呢?学生查了字典,仍然迷惑,“兴”作为名词的时候才读四声啊?这里为什么也读四声呢?


老师借机补充叶嘉莹先生的解释:“兴”这个字有两个用作动词的时候读xing(一声),有“引发”、“兴起”的意思;用作名词的时候读xing(四声),有“兴致”、“兴趣”的意思。诗六艺的“兴”所取的是“兴”字的“引发”、“兴起”的含义,本应是动词,读xing(一声),可是由于赋、比、兴这三个词代表诗歌的三种表现方法,已经被用作了名词,所以就按名词的声音读xing(四声)了。其实如果仔细想来,所谓“兴趣”也是由某件事而引发起你内心的一种反应,所以“兴”字用作名词时,实在也具含有“引发”和“兴起”的含义,只不过词性不同而已。


我接着追问,我们学《诗经》两首的时候,提到过《诗经》的“六艺”,还记得是什么吗?答“风雅颂赋比兴”,你们又知道哪些《诗经》中的诗篇采用了“兴”的手法呢?答《关睢》《蒹葭》。我再引导,尤其是《关睢》,是不是也是由眼前的景物,想到了成双成对的人儿。


由此也让学生体会到《女儿情》一词的妙处,歌词先从周边的景物写起,由“鸳鸯”“蝶双飞”来起兴,这些景物触动了女儿国国王的情思,她还想借此来触动唐僧的情思。


接下来,“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为什么是“悄悄”地问,大声问好不好?学生感受到,“悄悄”可以表现女子的温柔之美。问的是什么,是“我漂亮吗”,如果问“你爱我吗”好不好?学生感受到,这种问,更含蓄,如果直接问“你爱我吗”,会直接吓走唐僧的。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呢?这种手法孟子最擅长。在《鱼我所欲也》中我们学过,就是“类比推理”。女儿国的国王是怎样进一步打动唐僧的呢?她说我为了和你在一起,可以不要“王权富贵”,你又何必再怕“戒律清规”呢?大家看,这样的求爱方式,是不是比“老鼠精”直接要和唐僧成亲厉害得多。


这些词句,无论是放在剧情中,还是单独看,都是充满着勇气和叛逆的词句。所以,这首歌才能成为经典,打动人心,耐人寻味。韩寒在2014年导演的电影作品《后会无期》中,也用这首歌做了插曲,表现片中一段“不可能”的爱情。


杨洁的《女儿情》一词,充分体现了当时电视剧制作的一种境界。杨洁本人热爱文学,很早就发表过文学作品。她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都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出来。人们习惯称杨洁为“总导演”,她不但管得非常具体,亲自填词,甚至还亲自上场演了角色。还有许多经典的台词,也都体现了她和编剧们的文学水平,对人物特点的细致分析和精准把握。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台词:“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这是红孩儿的台词,被问的人是观音菩萨。这句台词在《西游记》的原著里有吗?有的,但是有一点点不一样。原著是这样的:“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


拍电视剧时,“孙行者”被改成了“猴子”。到底哪个更好呢?


“当然是猴子好。”学生异口同声。“为什么呢,好在什么地方呢?”我追问。


“猴子可以表现红孩儿对孙悟空的藐视。”“可以表现红孩儿山大王的粗俗野蛮。”“更符合小孩子的口气。”


是啊,看起来是一词之差,但改成“猴子”,这句话就符合红孩儿的个性特点。这个人物在电视剧中就变得更鲜活了。


据说,86版《西游记》是三个人编剧的,包括导演杨洁。仅仅从这一句上说,就可以看出他们认真研读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认真与深入。


好作品背后的故事


好的作品,是不是一定是绞尽脑汁才写出来的呢?在真正的艺术家那里,好作品来自于生活。《西游记》的片头曲在当时是一种超大胆的想法和做法,许镜清首次尝试着将西洋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电声乐融为一体。


特别是金猴出世时电子鼓发出的“啾啾啾……”声音,将孙悟空的筋斗云用音乐的方式惟妙惟肖描述出来,令人眼前一亮。至于片头曲前奏“噔噔噔噔噔噔噔噔……”许镜清则表示是从民工敲饭盒中吸取的灵感。


他回忆,下笔之前的那段时间,好几天睡不着觉,没有创作头绪。这时,几位民工拿着饭盒从窗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唱着,手里还用筷子有节奏地敲着饭盒。那个敲击的节奏一下子刺激了许镜清的神经,渐渐地,这段轻快有跳跃感的音乐在他的脑子里清晰起来。



之后,我们又欣赏了大结局的歌曲《取经归来》。这首歌让我们联想到了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想到了黄晓明主演的纪录片《大唐西域记》。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17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我说,看完纪录片《大唐西域记》后,有朋友给我打电话。他说他看完这个片子,就想到了我,想到了我这几年在教育路上的求索。我为什么要执著地南下北上,西越东进呢?为的就是寻找什么是好的教育,把好的教育带回来,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美好一些。


这个过程,正像这首歌词里所写的那样,“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这首先是我自己觉醒的过程,我自己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和快乐。我才能够把美好和快乐带进课堂,带给同学们。“人生总有限,功业总无涯”,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我用我微薄的力量,努力营造一间教室的春天。


在这里,我们也要向杨洁导演、许镜清老师致敬,人生虽然百年,但他们创作的经典却是永恒。说完这些,孩子们的掌声响起。


《相见难别亦难》和《女儿情》一个曲调,是在女儿国国王送别唐僧时的插曲。就让我们用这首歌,为杨洁导演送别。


听完这首歌,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诗句?


相见难 别亦难

怎诉这胸中语万千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人间事常难遂人愿

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节课即将结束,也让我想起了即将来临的中考和即将来临的分别。在分别的日子里,总会《吹不散这点点愁》。于是,在老师的歌声里,让我们回顾在一起的时光,即将再见珍惜眼前。


就这样蓦然分手

就这样一去不回头

临行方知情深厚……

多少往事在心头

啊……山悠悠 水悠悠

一路上秋风

吹不散这点点愁

吹不散这点点愁



(作者系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语文老师,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文章来源 | 读者来稿精选

微信编辑 | 宋晨曦


推荐阅读

还记得自己教育孩子的初心吗?

程红兵:战略定位与特色办学

速来围观!每一名教师都有电子档案了,教师管理信息化新规出台 | 特别关注

以“人民的名义”,这所学校告诉你学校党建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字与视频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