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能给孩子们最好的童年礼物
民老师说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老师和家长们都在思考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礼物吧?
今天的作者是来自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陈建新。他从自己的求学经历中得到启发,开始给孩子们读长篇小说。他说:“我期望给学生的童年留下一次难忘的听读经历,更期望能使他们获得一种细水长流般的人文滋润和温暖如春的精神光照。”
回顾自己10多年的求学生涯,除了几次春游或秋游,校园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寥寥无几。但有一件事,虽然过去了30年多,却一直没有忘记,那就是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上历史课的徐沛农老师给我们读长篇故事《这里是恐怖的森林》。故事的主人公叫戈龙,这位小男孩的机智勇敢,至今仍留在脑中,清晰如昨。
受此启发,2002年的下半年,我开始在自己的语文课上给学生读长篇,读整本的书,就像我小学时候的徐老师给我们读《这里是恐怖的森林》那样。我期望给学生的童年留下一次难忘的听读经历,更期望能使他们获得一种细水长流般的人文滋润和温暖如春的精神光照。
我找遍自己书架上的所有藏书,最后选了刘书琴等人编写的《呼家将》(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1984年3月第1版)。它有两大本,1036页,94回。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是一本章回体小说,每次读一章,时间差不多。于是,我就给当时那届已是六年级的学生读《呼家将》,没想到学生非常喜欢听,可惜我只读了大半本,学生就毕业了。
2014年国庆节,这一届学生开同学会的时候,还提起我给他们读《呼家将》的事。看来,虽然读《呼家将》成了“半拉子工程”,但依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几年,我又给其他几届学生读过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贝芙莉·克莱瑞的《亲爱的汉修先生》。除了《活着》、《亲爱的汉修先生》学生比较喜欢外,其他都感觉平平。但是,给学生读长篇的念头一直没有放弃。我依然在寻寻觅觅,希望找到一本更适合朗读的长篇作品。
2011年11月的某一个晚上,我拿起新到的一期《美文》杂志,第一篇就是散文《娘》(上篇)。一读,便被深深吸引。第二天一早,我就带着这本《美文》杂志,走进了课堂,读给孩子们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像我一样,深深地喜欢上了《娘》——
“没有《娘》的语文课总是很无趣。《娘》成了我们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每天期待着《娘》。”
(丁琦婕)
“陈老师说读十五分钟《娘》,时间到了之后,在大家的央求下,陈老师说,再读五分钟。五分钟之后,大家央求陈老师接着读,可这回谁也没法求得陈老师了。只得再等下节课了,还好今天下午还有语文课。”
(王利洒)
“‘叮零零……下课铃像个调皮的孩子,又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陈老师读得太入迷,竟整整为我们朗读了一节课!可我们还是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目送着陈老师远去。这时,有人大喊一声:‘陈老师,下节课别忘了带《娘》!’”
(金祎洲)
……
读长篇作品的过程中,我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既做加法,又做减法。对一些不适合学生听的内容,我会删去;也会根据所读内容,临时补充一些其他内容,如有解释说明的,有让学生猜想的,也有插入自己的生活故事的。尤其是穿插自己童年的故事,孩子们尤其喜欢听。
《娘》是我读过的长篇作品中最好的一部。每一次读,我和学生都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读到动情处,我会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学生听到动情处,也会默默地流泪——
“陈老师每次读,每次都会有几个同学悄悄地掉下眼泪。特别是陈老师自己,常常是读着读着就哭了。有一次,陈老师可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竟趴在讲台桌上,用书遮挡住脸,哽咽地说道:‘我读不下去了!’这声音把我们吓了一跳,陈老师把《美文》交到另一个同学的手上,让她把《娘》继续读下去……”
( 陆宁宁)
当我给一届学生读过之后,我便决定给下一届学生读,开启新的朗读之旅。跟我预料的一样,下一届学生也非常喜欢《娘》。
不仅如此,当下一届学生读完后,我又冒出一个想法:给别的班级读《娘》。我想让更多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将更多的精神光源镶嵌在孩子的心田。别班的孩子们同样非常喜欢《娘》,他们把我当成“宠儿”:“每一次他一来,我们班的同学就会欢呼雀跃,迎接他的到来。”
一位家长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是该班班主任转发给我的):“女儿很幸运,小学时遇到老师读《娘》。每次老师读《娘》后,女儿回到家,书包没放下,就兴奋地直嚷:‘陈老师又来给我们读《娘》了!’然后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转述当时的情景。看着女儿眉飞色舞的眼神,我知道,那一刻女儿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感恩陈老师!”
我相信,《娘》是我献给孩子们童年的最好礼物。《娘》是真正的“心灵鸡汤”。《娘》是一首诗,一首母爱的诗。《娘》是一首歌,一首真情的歌。《娘》是一首人间绝唱,一首千古绝唱!
事实证明,几批学生都因《娘》的听读经历而有所改变:他们更喜欢上语文课了,更喜欢写作文了,更喜欢课外阅读了,也变得更懂事了。《妈妈,你还生我气吗》《下辈子还做你儿子》《对不起,妈妈》《儿女是娘的全部》……一篇篇饱含深情又带着愧疚的习作,让我分明感受到,孩子们的确因《娘》而感动,因《娘》而反思,因《娘》而改变。
一位已读高中的学生在QQ里给我留言:“重新看了一遍《娘》,在想念您的同时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后来有同学来找我借书,我推荐他读《娘》。开始他不喜欢,说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肯定不好看。我极力推荐,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周围一大片的人都找我来借《娘》。果然是经典,看上几页就停不了啦!”
(学生李步远)
一位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写信给我:“后来,我爱上了语文课,因为每一节都是那么新鲜有趣,每一节您都花了心思。再后来您开始为我们读《娘》,年少的我们或许品味不了高大上的东西,但对于娘的感情却是真挚的。因此这篇文章打动了我们的心,您也为之流泪,我从那时更深更深地爱上了阅读。”
(学生陆鑫锋)
我把《娘》这样的书称为听读类的“种子书”,它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孩子的童年里,播种在孩子的春天里,期待在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慢慢地发芽、长枝、开花、结果,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像《娘》这样的种子书。一个人的童年如果有类似《娘》这样的更多的种子书打下“底子”,那么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人文精神,都会得到丰富的润泽。就像农田里的基肥一样,会给今后的生长以持久的滋养,从而让精彩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
行者无疆。给学生读长篇,已经成为我15年来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我将一如既往地读下去。我想让更多的学生感受这些长篇作品的魅力,感受文学的魅力,感受朗读的魅力!
微信编辑 | 宋晨曦
推荐阅读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字与视频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