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你能想到乡村学校少年宫对孩子们有多重要吗? | 一体书声

2017-07-31 郭秀莲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自2011年实施专项公益金支持乡村少年宫项目以来,乡村学校少年宫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覆盖面越来越广。目前全国已建成25000多所乡村学校少年宫,2000多万农村孩子从中受益。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了发展农村孩子特长爱好、丰富文体娱乐的精神乐园,也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内蒙古乌海市,记者近日在采访几位农区学校校长时,他们纷纷表示,乌海市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过程中,最让学生受益的是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成以及完善。海区团结小学校长陈桦说:“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了一个平台,打开了一扇窗。”




乡村少年宫,让农区孩子免费学特长


在一个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记者到乌海市二十三中采访,一进校门就看到塑胶操场焕然一新,学生正在操场上踢足球、打篮球……“这是社团的学生在活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综合提升,有效地拉动了整体办学水平,特别是乡村学校少年宫建成后,农区孩子学特长的愿望实现了。”


马自平校长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到教学楼参观,“以前,孩子们想学特长,却没有场地,缺乏师资,想上外面的特长班也交不起学费。现在,学校每周四一楼至四楼以及室外全部开设社团活动课程。”


二十三中(原名海南区巴音陶亥学校)是乌海市较偏远的寄宿制农区学校。2012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资助下,学校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建起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少年宫设有多功能厅、舞蹈室、美术书法室、图书阅览室以及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农学实践基地、农史展馆等场地。


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学生自由选择组建了13个兴趣小组,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特色。少年宫辅导员由本校有特长的教师和一些有特长的志愿者组成,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市十三中是乌达区唯一一所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2015年设在校内的少年宫投入使用。为了让学生得到多方面发展,学校开设书法、音乐、绘画、手工制作、棋类、写作、朗诵、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孩子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项目,并配备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让每一名学生至少有一项特长。


市十三中学生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学习书法


团结小学是海区唯一一所农区寄宿制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于2011年建成。学校本着“全面发展,德艺并举”的教育理念以及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的目标,为农区孩子提供更多发展自我的平台。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师资力量、社会力量,在每周二下午和假期开展活动。学校社团从最初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26个,京剧社团学生表演的节目上了全市春晚,学生多次获得市区级竞赛的奖项。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成后,海区政府多次投入进行完善,2016年投入420万元对图书室、书法教室、科学实验室等24间库室进行改造,对场馆进行整体设计。乡村少年宫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场地,里面各种农作物展品和历史展品也极富教育意义,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


校长陈桦说:“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过程中,带给农区学校的变化最大,让学校受益、教师受益,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现在,农区学校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城区学校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利用好现有资源,尽最大努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海区团结小学学生在乡村学校少年宫表演舞蹈


经费保障、师资配置……让城乡学校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目前,乌海市三区8所农区学校全部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原有的基础上,各区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完善,努力满足农区孩子学习特长的需求。近年来,内蒙古乌海市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以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规范办学行为为抓手,大力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了入学机会、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素质、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均衡与提高。


“十二五”期间,乌海市投入教育经费52亿元,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普遍改善,城乡教育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09年实施校安工程,加大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新建、扩建学校31所。同时,加大农区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以来,为农区薄弱学校投入2747万元,用于宿舍、食堂建设、农区公办学前教育和营养餐工程,装备学校图书、实验器材、音体美教学器材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农区学校教育教学条件。


2009年,乌海市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四免一补”政策,即免除教科书费、作业本费、住宿生费、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零收费”。


2016年,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小学每生每年600元、初中每生每年800元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三区政府均在此基础上增加资金进行匹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高于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



为了强化农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乌海市多措并举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2016年以来,全市招聘教师247名,其中农区学校招聘39名教师;积极推进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牧区、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大力推进县域内城乡教师交流,近三年交流校长、教师461名,校际间师资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组织选派优秀教师到农区、偏远地区、薄弱学校支教援教,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农区薄弱学校开展兼职授课和教学交流活动,为农区薄弱学校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和传帮带,有效提升了农区教师的教学水平;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实行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提高农区学校教师待遇,各区政府为农区学校教师每月发放200元工资补贴、60元交通补助和200元伙食补助费。在农区教师职称评审和评优选先中,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


(作者单位系乌海日报社)


新型城镇化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县城的学校人数爆满,学位不足;另一方面,乡村却出现了“空壳校”。城镇的“挤”与乡村的“空”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文件颁布一年了,各地在学校布局建设、经费保障、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


从即日起,人民教育微信推出“一体书声”栏目,集中展示各地在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您所在的区域、学校有哪些优秀的经验,欢迎您投稿至905366878@qq.com,包括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截止时间为2017年8月20日。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文章来源 | 《乌海日报》,由内蒙古乌海市教育局提供并审核。

责任编辑 | 董筱婷

微信编辑 | 杭金亮


推荐阅读

致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我是朗读者(父母一定要讲给孩子的话)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 周六茶话会

这部片子最近热播,看看教育部长陈宝生出镜说了啥?

“小”学校“变形记”| 一体书声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