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可爱的亲子修行,是为孩子未来的幸福修学分!

2017-08-18 王添漫 人民教育


在海口,有一群普通的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做公益已长达7年。


她们举办一年一次的“海之家爱心夜市”活动,将义卖所得的钱捐给那些有困难的儿童。孩子们会拿出自己的玩具、图书等各种家庭闲置到夜市售卖,还有不少家庭出售自家制作的美食,有的小朋友还在现场为大家带来小提琴表演。


一开始,这些妈妈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而聚集在一起,后来,她们开始整合各种力量,带着孩子一起奉献爱心。所得款项用于救助需要帮助的儿童,并通过海南省医疗救助基金会定向捐助给贫困烧烫伤儿童。



2011年“六一” ,为了帮助一位白血病女孩小晶,妈妈们举办第一次夜市义卖,共捐出了3600余元,小晶在大家的帮助下重回学校。后来,孩子们爱心义卖的善款用于帮助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男孩小辉;全身烫伤面积达12%的小姑娘小格;全身烫伤面积24%的小男孩黄耀峻;还有因为家里困难交不上学费,打算辍学打工小女孩小言……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小小的助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掌柜”,夜市从海之家10多个家庭发展到近100个摊位,他们捐助的对象带着爱心与祝福慢慢康复。更重要的是,这份“爱”慢慢传递了出去,一些人因为欣赏这份理念而加入其中。看到这些,妈妈们很欣慰,这些感动让她们有了继续带着孩子做公益奉献爱心的动力。


不知不觉中,这场一年一度的爱心夜市行动已经吸引并触动了无数个驻足的人们的心。这个“心”,就是“公益心”

 

助人就是助己,清华大学为公益少年亮灯

近来一位名叫舒扬的孩子获得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约80分的加分优惠,他把自己成功入名校的经历归结为——“五成凭写作,四成凭公益,一成靠运气。”


从小到大,舒扬跟着爸妈和学校,参加了很多次公益活动,足足写了12页纸的材料。前两天,他就顶着38℃的高温,在武林广场义卖,为那曲县的藏族孩子捐书捐桌椅等。


“我做公益是为了帮助别人。没想到,这和清华大学的理念不谋而合。”舒扬去过遂昌、山东枣庄等地的农村学校,送过书本,也上过课,还和当地的同学交上了朋友。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协会秘书长、教育扶贫办公室主任黄丽说:“清华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承载着培养人的非常重要的任务,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将知识、资源回馈给社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公益本质的背后是诚信,社会需要通过公益呼唤人心的再生。”可见公益承载的力量之深。

 


在公益活动里,会有很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恰恰是这些活动,让我们的孩子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开始融入一个新的世界。适当的公益活动可以让孩子提前走入社会,通过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方法感受人生中的价值所在,把真善美的教育量化、具体化,变成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收获。

 

家长们带领孩子做公益不仅是一个言传身教的好机会,而且也是在自我学习。在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积极影响的只是孩子吗?当一个孩子专注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当他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时,这也是在鼓舞和激发大人坚持做公益的决心。爱,是一种相互的力量。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会帮助我们的孩子为这个社会形成正能量的旗帜,代代相传,感受一点一滴帮助别人的喜悦。今天我们做出了榜样,明天孩子就是社会的榜样。

 

公益≠捐钱,学习公益的概念,对孩子来说永远不早

公益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或许有人认为公益就是捐钱,要不就是捐值钱的东西。实则不然,公益≠捐钱。生活中,我们扶一位正在过马路的老人,在公交车上为需要的人让座;行走在路上时,为他人送去微笑;节约水资源,刷牙时关闭水龙头;不随地乱扔垃圾……所有能为他人带来益处的事情,都是公益的概念所及。

 

它其实很简单,只要走出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就不难。我们可以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入手,从很多被别人忽视的事情入手开始公益之旅。

 

例如帮助喂养流浪小猫、小狗;

将家中的闲置书籍、杂物做义卖,爱心捐赠;

亲子走路、跑步,可以在微信运动中捐步,不但帮助了他人,还和孩子一起锻炼了身体;

和孩子一起把路边的垃圾捡起来,放到该放的位置;

为他人指路;

和孩子一起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孩子们,帮助残疾儿童、孤独症患者,为他们送去温暖和欢乐;

义卖报纸……


我们也可以去报名参加一些正规组织的公益活动,但前提一定是安全、健康的公益活动。

 


我们带领孩子做公益,实则是在培养孩子的公益理念,从而把它变成孩子善于帮助他人的 “习惯”。它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学会分享,分享事物、分享生活和人生经历;引导孩子关注社会自然,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甚至关系到孩子品格潜移默化的塑造。

 

一个懂得慷慨施舍的人,必定是一个身心清净、正直善良、朴实真诚的人。公益,是我们心灵的自净能力,它没有区分,没有界限。学习公益的概念,对孩子来说永远不早。

 

公益中应当注意规范哪些行为?

①公益是什么?是平等、尊重,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我们带孩子行善的出发点不是施舍,切记不要居高临下。当我们深入贫困家庭帮助山区的留守儿童时,其实也是在教育我们的子女要珍惜生活,在帮助对象的身上学到如何在逆境中坚强。与其说是提供帮助的给予者,不如说我们与受助对象都是给予的一方,在爱的天平上有着同等的重量。


②家长首先要做表率。不要做一名指挥者、旁观者,而是率先行动,给孩子参与其中的动力。一味要求孩子做公益,不但会降低家长的威信,而且会挫伤孩子公益的积极性。学会恰当的指导孩子,对亲子关系的培养有很大助益。


③注意公益安全。参加公益活动前,一定事先要了解这个发起或组织机构,了解一下他们以前做了哪些活动,公信力情况,再选择参加与否。


④量力而行。做公益要以自愿的为前提,这些工作应该是快乐的,如果感到力不从心,就可以终止,不要强迫自己和孩子去承受超过自身的事情,那样就是违背的公益的本心,反而失去了意义。

 


高尔基曾赠送给儿子这样的话:“你走了,而你种的花留在这里生长着。我望着这些花,愉快地想到自己的儿子在卡普利岛上留下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假如你随时随地,一生一世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如鲜花、想法以及关于你的美好回忆,你的生活就会轻松和愉快。那么你就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大家所需要的人,这种感觉会使你变成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奉献比索取更令人快乐......”

 

是的,奉献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善良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发芽,这个世界便处处都是温情。公益就是对孩子的一场奉献教育,在精神的帮扶中实现自我。

 

亲子公益,是一场最可爱的修行。



文章来源 | 部分素材来源于海口日报、都市快报

推荐阅读

刷朋友圈的时候你在刷什么? | 周六茶话会

50条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 | 推荐收藏

把“土办法”变成了“金点子”,乡村教师不走了 | 一体书声

48小时撤离九寨沟:一位教师母亲和她8岁儿子的灾区纪实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