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开学了,又一张与孩子的离别票,请收好!引无数家长深思

2017-08-23 鱼妈 人民教育

学会与孩子分离是父母的必修课,要学着接受。


 


一转眼,暑假只剩下一个小尾巴了。

这些日子,天天看她在家窝着,家里乱成一团,卧室里的被子就没见她叠起过,她的袜子满天飞,现在已经配不成对儿了……

但想想女儿马上要开学走了,心里却有种种不舍。

别看我平时大大咧咧的,但作为母亲,孩子永远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那个部分,我想每一位母亲应该都是如此。


想起去年,小鱼刚拿到小升初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孩子爸爸、爷爷、奶奶都可开心了,只有我笑不出来。

因为女儿上得是寄宿学校,我舍不得离开她。

录取通知书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可在我看来,它却是那么的重,它会载着我女儿越走越远。

小鱼现在只是上初中,以后还要去更远的地方上高中、上大学,也许将来还会出国留学,我和她朝夕相处的日子会越来越少。


我算了一笔账,把所有寒暑假和周末加起来,我能和孩子一直待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000多天,刨去白天上班,这个时间就又要减半,也就是不到两年。

想着今后还要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离别,不免有些黯然,孩子始终是做母亲的唯一软肋。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正如龙应台在文章里所写,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确实如此。


从孩子和母体分离到呱呱坠地,再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我们总是在爱的期盼中不断分离。

我们的孩子,将会变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立业、成家,最终成为我们的依靠。


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说,她儿子读大学,一学期不见,真真是想念。

暑假儿子回家,开门进屋,喊了一声“妈”。

她冲出去,特别想紧紧抱儿子一下,却终究没好意思。

她听他讲学校见闻,看他跟同学朋友闲侃;他去K歌,他组织球赛,他关上卧室的门……

她知道,她再也不是他的全世界。

那个整天赖在她怀里亲亲、抱抱、举高高的小奶娃,再也不会回来了。

孩子长大了,她开心,又失落。

开心能讲,失落,却不敢说。


说好的,孩子越优秀,才会离父母越远的。

我们不是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班吗,为的就是让他走得更远。

作为父母,只要孩子能够更好,自己的那点痛,算鸡毛啊。

人们总是把教师比做蜡烛,但我觉得,用蜡烛来形容父母,才最恰当不过。

因为,只要能照亮孩子的前程,只要能让孩子过得幸福,父母甘愿让自己融化为泪、燃烧成灰,而无怨无悔!


 2 


学会与孩子分离是父母的必修课,无论我们有多么不舍也要学着接受。

我有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她对自己的儿子几乎做到了形影不离,就差拴在裤腰上了。

她儿子比我们家小鱼大3岁。

记得以前我们经常会带着孩子们出去玩,她去哪,孩子就跟到哪。

孩子也特别腼腆害羞,我和这个孩子已经很熟了,但是让她离开妈妈和我、小鱼一块待一会,他都不同意。

去年,这孩子考上了一个离家有点远的重点高中,这是他们第一次物理上的远距离分离,她特别舍不得孩子离开自己,但是也没办法。

离家近的学校不好,离家远的学校,她又舍不得孩子。

而且,孩子已经考上了,她最终还是说服自己,让他去读了重点高中。

刚开始她总打电话,任何孩子在学校的细节,她都要问的清清楚楚。其实,孩子在学校也能两周回家一次,但她还是一万个不放心。

孩子在学校待了一个学期,好不容易适应了,独立了一些,不那么依赖她了,她却还是各种不适应,甚至想让孩子回来读书。

当然,最后被她老公阻止了。


学校是考验孩子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能让孩子勇敢的去突破父母保护的围墙,甚至阻止孩子去走出围墙,那么,孩子将来该如何适应这个社会的环境?


 3 


一个母亲,如果不能在该坚强的时候坚强,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对孩子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母亲无法忍受孩子与自己分开,内心的母性被激发,各种担忧、焦虑、无法把孩子从自己的心中放出去。

孩子虽然能够享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可是这将会导致孩子将来无法独立。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在第一次去幼儿园的时候,基本都会哭闹、耍赖、甚至各种捣乱,目的就是要回到父母的身边,这是很正常的。

有的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就会于心不忍,孩子一退缩,家长就选择接受,狠不下心。

那么,将来孩子在进入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这样境况可能还会重复上演,难道次次都要去接受么?

有的父母看似冷酷无情,他们任凭孩子哭闹,哭闹完了,安慰一下,然后转身离开。

但事实上,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独立,去学校,去见识这个世界,孩子才能慢慢的成长,不再依赖父母,才能很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


 4 


该放手时要放手,可是这双手该怎么放?

鱼妈给大家几点建议。


1.   正视孩子的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孩子,其实是因为看到孩子舍不得离开父母,孩子表现出来的恐惧、焦虑让父母无法不心软。

每个孩子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动机可能都不尽相同。

也许,他只是舍不得妈妈做的西红柿鸡蛋面呢,(开个玩笑)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家长一定要先弄清楚。

弄清原因,我们才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去应对和解决,对症下药。

孩子的情绪焦虑解除,能够开开心心的,做父母的自然才能够放心。


2.   平静的与孩子分离


有的父母会把与孩子分离看做成非常严重的事情,鱼妈想告诉大家,大可不必。

离别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这一步他若不能学会,那么其他事又怎能做好?

这一步走稳了,孩子便能够与外界产生连结,更好的成长。

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去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更应该高兴。

父母能够乐观对待分离,不在分离时表现出过度的担忧和其他强烈的负面情绪,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会向父母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能够影响孩子情绪的人。

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平静面对,一个坚定平和的父母,能给他们莫大的勇气和鼓舞。


3.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这一点看似不搭嘎,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点。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在面对分离时,其实最大的焦虑就是担忧对方的安全问题,生命的安全是一切的前提。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需要给孩子建立一个心理和生命的双刀防护网。

一是能够让孩子有安全意识,二是让我们自己能够更放心。

这一步做好了,其实离别就没那么可怕。


4.充实自己


有些父母难以与孩子分离,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而是父母对孩子的依赖。

尤其是全职妈妈,习惯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突然失去重心,肯定会不适应。

因此,我们就要学会充实自己的生活。

因为孩子始终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并非全部。能继续工作的,就去工作,不能够工作,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方面,才能够减轻对孩子的依赖。


而且无论是另一半还是孩子,都喜欢看到一个充实、有活力的母亲,而不是一个360°围着自己转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也需要成长。

孩子的人生本来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而我们的人生也是属于我们的。即使有再多的不舍和牵挂,我们也必须要接受。

接受离别,接受孩子长大。


等到他们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男子汉,或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那种发自心底由衷的开心远比把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下更让人值得庆幸。

让孩子去领略更广阔的风景,让孩子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让孩子拥有更高远的眼界,这些是孩子待在身边,我们无法给予他们的。


孩子小时候,总是希望令人操心的小家伙快快长大懂事。

可是当他们越来越大,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多希望时光能够倒回。再摸一摸那可爱的小脸,听他们叫一声软软糯糯的“妈妈”。

一张又一张录取通知书飞来,他们带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尽管万般不舍,可是仍希望最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更高、更广阔的舞台。

我们只要在他们背后默默支持和祝福就好了…

我们只要做孩子身后最坚强的后盾就好了…



文章来源 | 公众号“我是鱼妈”

微信编辑 | 孔佑明



推荐阅读

中国教育报刊社面向社会招聘啦~喊的就是你!快来!

天黑黑,囡囡把阿婆忆! | 我是朗读者

好奇!老师是怎么带孩子过暑假的? | 周六茶话会

约10%的留守儿童自我成长得非常好,原因是…… | 一体书声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