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何对孩子教育如此焦虑?

2017-09-12 钱志亮 人民教育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中国家长们就被迫裹挟进“养娃竞赛”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赢在起点”、“精英教育从小开始”这些口号就像孙悟空头上那紧箍咒,时不时刺痛家长们的神经。


加上亲朋好友们时不时的“劝告”:


“那个早教班很不错,虽然一个月一万,该花还是要花”

“孩子马上升小学,幼小衔接班也不能落下”

“我家孩子只学3个才艺而已”

“趁着暑假,可以带孩子去美国常青藤游学,体验名校氛围”


还有比当地房价都贵出一大截的学区房,在教育这场成本高昂的军备竞赛里,谁都输不起,花在孩子身上的经费已经占据家庭大部分支出,还有“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感叹。




家长们对孩子教育为何如此焦虑不安?


▌教育体系目标单一


现行教育体系只以人才筛选为目的,文化素质被分数量化,这就要求一般家庭的孩子必须考高分、上名校才能出人头地,而创造能力和选择空间都被限制。


孩子学习主动性不强、马虎、注意力不集中都成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家长缺失安全感


总说家长要给孩子足够安全感,但家长从哪里得到安全感呢?


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不完善,辛苦打拼半辈子,家属一场大病就可能回到解放前。


没搭上股市和房地产暴涨的顺风车,为家庭资产保值和升值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就是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


▌好父母标准变化


在国家经济没发展起来之前,能解决孩子温饱的父母就是好父母;


再之后能让孩子读书认字就算是有远见的父母;


现在呢,什么才是优秀父母的标准?逼着孩子全面发展、适应社会残酷竞争,还是遵循孩子天性、拥有一个简单快乐的人生?


▌群体压力和攀比心理


焦虑家长的心理:倘若孩子同学都选择补课、报名才艺班,孩子不去学怎么行呢?


孩子们都是参加同一场考试,在前期准备上可不能落后。大环境下每个家庭都在抢跑,都想先人一步,去靠近鄙视链的顶端。



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家长如何缓解内心的焦虑


▌和孩子彼此理解和尊重


很多家长怕自己给不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就不是“好父母”。其实只要孩子能表达自己想法,就问问孩子:“你想要什么?”“我做得好不好?”,“你希望我们怎么做?”。


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别人眼中的“好父母”标准不一定就是自己孩子的想法。


养育孩子需要互动,不能只有家长一头热。家长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母和孩子彼此理解、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


▌接纳孩子和自己的平凡


这个世界上99%都是普通人,如果自己都不在那杰出的1%中,那么自己孩子有多大几率呢?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教会孩子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帮孩子选择寻找适合他自己的人生之路,热爱生活、找到自我价值才更实际。


▌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


不同于以往,知识都是束之高阁,被社会精英和特定阶层所垄断。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一个人想要学习的知识,几乎都可以在网络上花极低的成本学到。


通过慕课、可汗学院这些免费的学习网站,普通人就可以听世界名校老师的课程。当然了,前提是你要管住孩子不去玩英雄联盟和三国杀。


▌专注于可控制之事


很多无力的焦虑情绪产生于失控感:


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同事家花了2万给孩子游学;自己没有抢到课外辅导班的名额;自己无法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小学……把孩子能否成功的压力都揽在自己身上。


与其焦虑地想要掌控那些无法掌控的东西,不如专注于真正可以控制的事情——做好自己。


这不是自私,而是把焦虑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焦虑的俘虏变成自己的主人:努力工作、努力生活,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原生家庭教育。


毕竟家教比学校提供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要和深远。


试着把那颗焦虑、急切之心慢慢放下,给自己、也给孩子一片能自由呼吸的天空。











文章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

微信编辑 |  孔佑明








推荐阅读

师从苏步青等3位大师,10年扎根教改实践,最早在中美教育间寻找“中间地带”,这位数学老师的故事一定要说……

来了!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手把手教你德育工作怎么开展 | 2017教育金秋发布会

根植中华骄傲的“开学第一课”昨晚播出了,这些才是要教给孩子们的干货

好习惯养成要趁早,开学后制定目标很重要 | 周六茶话会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