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中考试后,我们怎样开好家长会?|每周一问

2017-12-09 吴玲 人民教育


期中考试结束一段时间了,不少学校都在准备或者已经开了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途径,但在期中考试这个关键点上开,学生的成绩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我们怎么样开好家长会?如果淡化考试成绩,又怎么帮助家长和孩子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呢?

 

在上周的每周一问一文中,我们收到了很多老师的留言,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实用有效的“金点子”吧!

 

上周问题


『   期中考试后,我们怎样开好家长会




@雨菲菲


一场成功的家长会,必须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成绩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不可回避。教师最好在会前进行调研问询,开会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请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发言,进行经验分享。对于个别孩子的问题,可以单独和家长、孩子交流。家长会后,要采取跟进措施,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逐步养成好习惯,不断进步。 


@F.x.j

我会在开家长会之前,先组织开好一次班会,倾听同学们的心声,问问他们对学校、对家庭、对父母、对老师、对自己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和希望改变的地方,确定好主题,再开家长会。


@[嘘]不方便透露姓名的葫芦娃
期中考试后举行家长会,意图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开诚布公。 家长会是为了商量事情而来的。既然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不妨让学生主导家长会。


家长会上,首先由学生自己展示个人学习成果,用下面的形式总结:“我设立的目标是……,我的优势有……,我需要在……努力,能帮助我实现目标的人是……我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同样,家长在学生表达完之后,及时回应:“我注意到你……,我为你的……而感到骄傲,我知道你有时候在做……的时候有困难,但是……,我很高兴你在……上付出了额外的努力。我想以后在……上帮助你……”。


这样巧妙地将成绩转移到行动上,将问题转移到方案上,共同商讨孩子的成长计划。 当然对于成绩进退步明显、习惯较差的同学,教师也要开诚布公:“我发现……的事实,学生将来是要融入社会的,需要……的素质、能力,因此,我希望你做出……的改变。”切不可发泄情绪,肆意指责。 家长会也要营造温馨的氛围。


班主任也可采取单个家庭预约或者多个家长圆桌会议等不同形式,可以准备一些糖果、巧克力等小礼物,营造良好的家长会氛围。个人不太赞成分层家长会的形式,这种给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布鲁

我认为只要营造和谐温馨且积极向上的氛围,谈成绩没什么不可以。毕竟了解班级现状和发展,尤其是孩子学业情况,是家长们关心的,也是家长会重要目的之一。 我的尝试是:家长会,让孩子家长一起参与,变普通的家长会为亲子交流会。


具体做法是,精选最能反映孩子综合情况的材料,家长孩子坐于一桌,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讨论优者如何更优,成绩不理想的则谈论如何改进,并当场制订计划和措施。由于家校生三方共同参与,避免了那种会后孩子“今夜有暴风雨”的恐惧以及家长无益于事的怒火,也较好避免了家长单方面开会导致的那种“听听激动,回家不动、难动或不知如何动”的现象发生。会中通常还穿插学生、家长的经验介绍,家长或学生担任颁奖嘉宾等,多方触动,多举措促动,能够取得不错效果。 


@Freedom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家长会上的几点做法。


 一、暖场的开场白。 感谢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班级家委员会成员为班级所做的工作;感谢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为班级建设献上的一份力量。感谢的话语,拉近和家长的距离。


 二、暖心的微视频。 我将平时拍摄或录制的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等的照片或视频,在家长会上播放,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 


三、孩子们的真情告白 。每个家长都会收到孩子们写给自己爸爸、妈妈或者家人的一封短信,包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自己的收获等,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了解。


 四、走心的“七嘴八舌” 。家长们说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困惑,大家各抒己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五、关心呵护“关键少数”。 对于班级里在学习、纪律等方面暂时存在问题的“关键少数”,家长会上通过微信和家长定时间单独沟通,为其孩子“私人定制”有效的方法,“精准”对其进行帮扶,确保一个都𣎴能少。 


六、为每个孩子点赞 。我会根据每个孩子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奖状(注:我亲自书写),在家长会上颁发给家长。 


@行动至诚

我认为可以把期中考试家长会的主旨,从评论学生考试成绩转换到分享学生成长上来,以“成长报告”为载体,开好期中家长会。


 一是撰写成长报告。每个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分析自己的学科素养达成度、人际关系和谐度与目标计划落实度,并提出下步打算;有的分析要涉及个人、团队、班级三个层面。强调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二是修缮成长报告。组长召集本组同学举行“成长报告研讨会”,导师召集所负责学生举行“成长报告交流会”,家长召集家庭成员举行“成长报告分享会”。三个会议一般依次召开,但也可尊重学生所在团队作出的统一决定。 


三是见证成长报告。班主任协调家委会、导师团、班委会,召集本班学生、家长和教师全体成员,举行“生命成长阶段成果见证会”,让个人和团队充分展示经过半个学期奋斗所取得的成果,筹划下一步成长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方法,鼓舞个人和团队努力进取、共创生命辉煌。


 四是保障成长报告。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和相应组织,享受“慢”教育,精心筹划,稳步推进,一周左右时间完成为宜。刚开始会意见纷纭,毫无成就感,但若相信一次更比一次好,持续探索,全体成员都会享受到豁然开朗焕然一新的幸福体验。  



@Lxm

上周学校刚开完期中家长会,其实家长们来开家长会的目的主要是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期中考的成绩,但学校又不让公布成绩及排名,因此我就把话题引到了学生安全和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以及纪律这三方面上,并暗示纪律好,表现好的学生期中成绩肯定会好,纪律差,表现不好的相应成绩肯定不好,这样分析完,家长们一般就明白孩子在班级的大体成绩了。希望家长们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Tina

上学期的家长会,我让孩子给父母们画了一幅画,并写上一些感恩的话。因为是一年级, 孩子们识字量不大,看到孩子稚嫩的图画家长备受感动。 今年的家长会让孩子给父母打分,并写一封表扬信,孩子兴趣高涨,基本都是满分。在家长会上,我先采访几个家长,询问孩子在他们心目中的评分,形成反差,并传达了孩子们的心声:父母是独一无二,在他们心中是满分的。 

 

(以上是上期“每周一问”精选留言)

 

下面是我们本期的特约嘉宾 孙国萍老给大家的关于开家长会的经验:


孙国萍,苏州市立达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第二届全国百名班主任之星、苏州市德育标兵、苏州市第一批名优班主任、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

    

期中考试后,我们怎样开好家长会


期中考试之后召开家长会,是很多学校的惯例。围绕学生期中考试的成绩情况、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家校合作情况等,召开一次班级家长会很有必要,通常我们可以从这样几方面做好家长会的工作:


 一是要充分备课,确定好家长会的主题。作为班主任,全面分析学情、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是研究并确定好家长会主题的前提。只有确定好主题,才能明确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家长会才能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才能切实解决家长和学生的问题与困难。


二是要精心策划,提升家长会的创意和特色。家长会可以家长单独开,也可以家长孩子一起开;可以按教室桌椅布局,也可以采用圆桌会议布局;可以一个班级单独开,也可以和相应班级一起开,总之要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千万不能把家长会看做是对家长们上课。


三是要全员参与,多方力量助力学生发展。在家长会上,班主任不能唱“独角戏”,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积极作用,通过班级组、教学共同体等形式,让各科老师走进家长会,让家长变成家校之间共同的研讨会、交流会,真正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


四是要尊重诉求,积极引导。班主任要带领各科老师,充分了解和尊重家长的诉求,积极引导家长科学地、理性地进行分析判断,帮助家长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小编也觉得,期中考试家长会的主旨,应该从评论学生考试成绩转换到分享学生成长上来,给家长和孩子科学的指导和建议,让每个孩子都充满希望和动力是最关键的!希望今天的交流分享能带给大家一些帮助。

 

感谢孙国萍老师以及所有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的【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您哦。


【每周一问】,等你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


老师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树立威信,但是距离太远,又不利于彼此沟通理解,新老师常常为此困惑,是跟孩子做朋友打成一片,还是是对孩子严厉一些?当然,如果让学生敬畏你的同时,又不惧怕你,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似乎是很多老师理想的状态。


你这个“孩子王”都是怎么收获学生的“拥护”和“爱戴”的呢?你跟孩子交往过程中是怎么把握“尺度”和“分寸”的呢?不妨拿出来跟我们分享分享吧~~


 



每周一问

如何把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文末留言即可


入选我们下期【每周一问】的留言将有机会获得《人民教育》杂志一本(每周我们会免费赠送3本),欢迎您的回答哦!


 

 加入【每周一问】

文末留言『每周一问+你的回答』

 推荐问题 

文末留言

「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


(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免费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


下周六,我们不见不散!



微信编辑 |  吴玲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孩子打“小报告”,你是怎么处理的?|每周一问

对于“个性”很强的学生,老师如何管理?|每周一问

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哪些妙招?|每周一问

你有哪些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每周一问

你有哪些最值得分享的公开课经验或技巧? | 每周一问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