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敖走了,但他给子女的教育观念却留了下来...

2018-03-19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因罹患脑瘤于18日上午10点59分逝世,享年83岁。他的一生无疑是充满传奇的,除了他撰写的书之外,关于育儿,李敖也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小编就总结了李敖的六点“育儿经”,看看这位传奇人物都有哪些教育观点:



3月18日,李敖先生去世了,没有前兆的灼伤了众多文人的心。


他生于1935年,曾在北京读小学,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是台湾著名作家,近代史学者。著有《李敖大全集》80册,三千万字。为人特立独行、行文嬉笑怒骂。他既是狂人,狂到大骂执政党领袖;他又十分谦卑,在昔日恩师面前单膝跪地,为老师穿鞋。


李敖一生做战士,树敌无数,毁多于誉;一生勤勉笔耕,著作等身,才情兼备;一生风流倜傥,情深意重。


他是一个传奇,是一本大书,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对这样一位在国际上都享有知名度的李敖先生,难免好奇他这样传奇的人物,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儿女的。


01

狂亦狂的有理,处事自然谦逊


李敖先生的狂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有人曾拿他和鲁迅先生作比较,他说:“鲁迅的文字抽掉情绪后,就没什么营养了,而我的文字抽掉情绪,全是论据。”


而他的谦逊也有记录。在一次活动中,李敖5分钟内,对为工作人员表示了4次感谢。


这些行事风格对他的儿子也很有影响。


李敖之子李戡在2010年做的两件事,使他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无论是弃台大选北大,还是出书痛斥台湾教育,都让人们从中隐约感受到他父亲身上的那股狂狷之气。但他的这本书却被台湾著名媒体人陈文茜所赞。细看之下,人们所看到的李戡的“狂妄”之举,基本上都是源于他对台湾教育现状的“不吐不快”。


而且一坐到书桌前,李戡就会立即表现出谦卑谨慎的态度。例如:来北大的第一个学期,他便选了10门课,周一至周四的时间全部被课程占满。


02

理性判断、成熟思考


尽管对学校的教育方式非常不认同,觉得教科书上的东西都是“臭鸡蛋”,但是李戡却从未试图以牺牲自己的学习成绩来与令他失望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抗。


据李戡对记者的表述,为了好的成绩,死记硬背、课外补习班他都有做,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认同或者家庭原因就进行行为抵抗。


李敖17岁时主动休学在家却依然名声显赫,但李戡却表示如今已不是父亲当年那个时代,不会效仿父亲当年的做法。


而这也正是李敖对儿子的期待。面对比自己小57岁的儿子,李敖会告诉他,“有些弯路我走过了,你不必再走。”“有些事你不必这样做,这样做对你没什么好处。”


李戡有时会觉得,父亲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生怕他不能融入这个社会。所以有时会与李敖产生争执,但是静下来后又会说:“成绩好本来就是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爸妈负责。”



03

教育之事,点到即止


有人觉得李敖这种身份,这种言辞谈吐的人,一定会很强势。让人惊讶的是,李敖在家庭教育上的态度恰恰相反。


在一次媒体的采访中,李戡对父亲李敖表现得毕恭毕敬,同时又不乏父子情深。当父亲拿起话筒站起来讲话时,李戡认真聆听,并目不转睛望着父亲。在父亲与媒体互动时,他在旁边也是协助父亲,耐心等待。


所以有记者向李敖请教“育儿经”,是怎样培养出李戡这样一个年纪轻轻却成熟稳重的儿子。


李敖笑道:“ 我今年80岁了,我儿子今年还不满22岁。我比他足足大了58岁。从年龄差来讲,我可以算是他的祖父辈了。我告诉你们,在与后辈相处过程中,我有个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我清楚老年人常犯的毛病,并成功避开了。


比如说,在祖父的年纪,人一般会开始啰嗦,讲话多,这很容易让年轻人讨厌。对此,我很警觉,有时候看到儿子做得不妥当的地方,或者看他不顺眼的时候,会适当说他几句,但点到为止,绝不啰嗦。他真要做什么事,让他自己做主。”


04

父爱之沉,如山不显


其实李敖先生还有一个女儿,叫李文。


曾经身陷囹圄的李敖,在狱中给女儿写过80封信。出狱后李敖将其集结成《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出版。


在书的序言里李敖写道:“我对李文的最大亏欠是我一生麻烦,使她不能跟我住,不能好好教育她。”


他还说:“世之有感于父女之情、忧患之书者,必将啼笑以视斯文。”


李敖写给李文的信每一封都以“亲爱的小文”开头。这80封信的内容皆以英文教学的趣事为主,每一封都有一个主题,比如这个礼拜讲“海外人鱼”,下个礼拜就讲“苍蝇的老婆最多”,所有的信加起来好像一本手写的百科全书。为了增加趣味性,每一封信李敖都尽量配上插图,切割得整整齐齐。



05

真正的国学不是填鸭式的教育


2011年4月,在厦门大学主办的“国学的现代意义”高峰论坛上,李敖作为主持人,认为学国学的意义在于“增加国家的向心力”。


李敖说,强国需要向心力。以色列让学生学希伯来文,能够增加国家的向心力,我们学国学的意义也在于此。读那些经典的国学能加强我们的向心力。


“将国学中很好的东西教给小朋友们,这时候可以扩大化,它能增强我们的向心力。”李敖认为,国学就是包括四书五经、《老子》、《庄子》等,对国学做“过多解释、过多要求,不是研究国学的目的,也不是研究国学的现代意义”。


李敖之子李戡也出席了该论坛,并评价父亲是“很有正义感,很博学的一个人。”李戡说他们俩不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和父亲相处很轻松。

  

“在北大念书,学的东西非常广泛。”李戡说,自己非常重视阅历,喜欢俄国文学,喜欢俄国文学的气势,包含的历史、风土人情。而对于现代文学作品,“50岁以下”的作品是不看的。

  

对于国学,李戡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真正要学的国学,是能真正启发式的东西,而不是填鸭式的教育。“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我觉得学得快乐。”


06

让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有一次在游览岳庙和灵隐寺的时候,天空下起了雨,李敖被大群媒体和游客簇拥着,举步维艰。李戡一直默默打着伞紧随其后,每过一个门槛都上前搀扶。而李敖在安静地聆听讲解时,也会忽然左右顾盼,寻找儿子的身影。

      

晚上,在知味观号游船上,当船里响起音乐时,正在给别人敬酒的李戡忽然跑到李敖面前兴奋地拉他的胳膊:“爸爸,你听,这个就是《梁祝》!”记者一问才知,原来他超喜欢《梁祝》的音乐,还在台湾听过现场演出。

      

其实从上海一路到杭州,李戡一直跟父亲一起被曝光在聚光灯下,如此小小年纪就被一个陌生环境的媒体围堵,李敖放心么?


当记者这样问李敖时,他说:“人生总要面对不可知的状况,就看他怎样应对。有时会成功,有时会头破血流,这都是锻炼。现在他只是被记者折磨而已,以后等待他的还很多。”

      

在船上,记者有机会与李敖聊起关于儿子的教育,李敖坦言:“我不知道所谓好的大学是怎样的,但我知道什么是坏的。我知道台湾的大学都不好。而北京大学的好处是它有更大的国际视野。我不对孩子做任何‘设计’,任何设计都是危险的,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动自发。人生并不一定是水涨船高的。”


而李戡自己则对老爸的“放养式”教育很受用:“我从来没有过所谓的‘叛逆期’。爸爸基本是‘不管我’,但他会在大的方向上指引我,让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文章来源 | 综合整理自远播国际教育搜狐号、凤凰网、中国新闻网

微信编辑 | 沈涵波


推荐阅读

没有“特殊座位”,该怎么管教上课影响他人的孩子?|每周一问

嘘!请别以爱的名义打扰孩子!

培养好孩子,家长必须知道的30个细节!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rmjywx@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