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一位特级教师总结了3条标准!
民小编说
都说“教无定法”,但评价好课的标准却藏在学生心里。一堂好课听完,学生往往醍醐灌顶,在感情和知识上都能受到吸引。好课可能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设计和实施一堂好课?从做老师到当校长,拥有多年听课经验的特级教师罗滨总结出了关于“一堂好课”的三条标准,一起来看看。
作者 | 罗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听过很多课。
大学刚毕业,自己成为了老师,听师傅的课最多,开始时特别关注教科书上的一页纸怎样才能讲45分钟。每学期还能听上2-3节市、区级研究课,那时特别关注老师的语言表达,以及每一部分内容是怎样引入的,老师是怎样提问的,等等。
后来,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听过不同时期老师的课:新老师、成熟期老师、特级教师等;听过不同学科老师的课:化学、语文、数学、体育、音乐、心理等学科;听过不同年级老师的课:初一到高三。那时,我开始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老师是怎样回应课堂上学生的不同表现的。我每年梳理听课情况,找到优点和不足,然后在教研组活动、学校教学研讨、暑期教师培训上与老师们研讨交流。
再后来,我成为了教研员,又做了进修学校的校长,听课成为了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听多了,我常想的问题是:
什么课算是一节好课?都说“教无定法”,那一节好课是不是就没有了标准呢?我不这样认为。
好课是有标准的。
01
好课的标准是超越学科、超越今天的,是帮助学生面向未来的课
从学习内容来看,一节好课,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
从学习结果来看,一节好课,学生除了收获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学科思想方法上、迁移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所进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学会”和“会学”上有所进步。
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节好课,如果是教师讲授,基本要求是内容清晰、有条理,表达逻辑严密,情感积极投入,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更好的是学生要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有分析预测、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评价、质疑、表达观点等行为,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并可以进一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从学习感受来看,一节好课,是学生听了还想听、不愿意下课的课。学生往往经历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成功的喜悦才会更强烈。
所以,好课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收获,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多少学生有收获。学习真正发生了,学生有实际获得的课,就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教育的目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到三维目标,再发展到学科核心素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课的标准也就随之变化了。
曾经,很多老师认为讲清楚、有逻辑就是好课,却忽视了学生有没有学会、是否理解了、是否会应用等问题。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记住了就可以。
而现在,能举一反三都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学科都要有贡献。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好课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02
好课就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一直是好课呢?
一是教师要永远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是自己有没有教到。让学生与情境(任务、真实问题)持续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建构新知识、新认识、创生新意义的过程。
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具有综合性、群体性特征,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交叉进行的,在理解中应用,才能在应用中理解、建构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思路。因此,重要的是学生要有经历和体悟,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他们。
二是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学会专业化的学习设计,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边思考边讨论,边实践边解决,以此帮助学生“学会”。教师要把学生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这也是对教育目的和教学价值的追问。
03
好课需要好的学习设计和实施
一是要有好的情境素材。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能造成认知冲突,挑战学生的认识角度。凡是针对学生认识障碍、需要理清认识思路的素材都是好的素材。
二是要有好的驱动任务。教师要能够设计出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为什么?怎么办?思路性、关系性的任务是好的任务。
三是要有好的学习活动。思考、研讨、探究,概括、分析、解释,预测、设计、评价,建构模型等,凡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度参与课堂的活动都是好的学习活动。
四是要有好的教师行为。连续追问、证据反驳、思路外显、教练指导、搭设支架、引导启发、对认识方式评价、模型化,这些行为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有利于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是好的教师行为。
因此,好课可能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基本要求。学生被触动、被激发,深度学习发生了,学生的成长有增值,就是好课。好课是有爱心、有责任、有智慧的课,是教师以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每一天、每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在体验、感悟、改进中创造出来的。
文章来源 | “北京教师”微信公众号(ID:beijingjiaoshi2017)
微信编辑 | 魏倩
推荐阅读
老师进入课堂之前最应该做的是什么?这位老师的回答绝对出乎意料!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rmjyw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