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校管理如何创新?校长首先要学会给教师和学生赋能!

万玮 人民教育 2019-04-23

民小编说


“创新”是不少名校长在演讲中常常提及的一个词,可是在循规蹈矩的校园中,究竟如何实现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呢?怎么将“创新”落地,成了困扰不少校长的难题。


今天,民小编为您推荐的文章来自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他从创新的本质内涵说起,手把手教您如何在学校管理中实现创新。


本文授权转载自新校长传媒(ID:new_xiaozhang)

教育常常讲“创新”,创新是什么?就是变。变就是创新。在我看来,创新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词,它就像空气、水一样自然而然,无处不在,因为惟一的不变是“变”,所以创新也是永v恒存在的。


01

变的本质是生长


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生长,生命的生长。变也是因为“生长”。人有“生老病死”,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生长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生长不仅仅是物理变化,更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意味着产生新东西。管理者带领的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如果能产生1+1>2的成果,意味着团队成员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个体有生老病死,寿命是有限的,但群体的寿命却可以足够长。因为群体可以繁衍。繁衍带来的是一个物种的“生长”。生命自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不断进化,最终产生人类。人类的生命就是不断的创新。


02

两种创新的来源


创新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融合。两个个体融合在一起,产生出一个新的个体,新的个体再相互融合,产生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这是人世间万事万物演化的规律。


第二个来源是封闭。这个就奇怪了,为什么封闭会产生创新?生物学上有一个“基因漂变”(genetic drift)的概念,指的是对一些基因突变,只要环境许可,就会保留下来。中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所以各个地方只要距离稍远一些就会相对封闭,各地的风土人情就会有很大不同,造成各地有特产、方言、服饰、美食等,这就形成了多样性。多样性是创新的巨大来源。真正的天才是很自我封闭的。


融合的基础也是多样性,大家都一样,你再怎么融合,都是不变的个体。对很多吃货来说,应该感谢封闭,才有这么多各具特色的美食。现代社会充分融合了,特色反而会越来越淡化。


平和提倡的校园文化叫做“平而不庸,和而不同”。我只想说一个词:包容。包容什么呢?包容不同。只有包容不同,才能和而不同。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就能产生创新。一个组织是否有创新力,就必须有多样性,就必须包容不同。


包容不同又分三个层次:接受不同,融合不同,制造不同。接受不同,指的是当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与你不一致时,去想,别人也可能是对的。融合不同,指的是头脑中能同时容纳两种不同的观点,又能很好地做事,例如胆大心细,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等。制造不同,就是主动求新求变,我一直坚信,一个真理的对立面,往往是一个更大的真理。


03

创新的反面是执行


各行各业中最强调执行并且执行力最高的地方就是军队。我曾在部队军训一年,体验了一年当兵的生活。因为教育部大领导要来视察,我们曾经顶着酷暑训练了三个月的分列式,就是那种正步走的方阵,最后还走得像模像样。几百人打军体拳,动作整齐划一,自己还挺有成就感。


军队强调执行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的时候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是需要士兵上战场牺牲性命。没有强大的对目标百分之一百贯彻的执行力,做得到吗?反过来,经历过部队的磨炼,连死都不怕,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呢?


然而还真有。创新就是一个。创新可不是领导下了命令就能通过执行来实现的。恰恰相反,执行力越强,创新力可能越差。我曾提过一个创新力的“三闲”理论,即创新需要有三闲:闲时、闲钱、闲情。闲时与闲钱容易有,闲情却不易得。许多改变人类命运的发现常常是兴趣使然,有心栽花,无心插柳,在高压的状态下,用鞭子抽,棒子敲,不要说创新,完成的东西连作品都称不上。


04

管理的本质是赋能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常常为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而苦恼。有这个苦恼,就说明工作是不快乐的。生活是什么?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就是生活。如果一个人喜欢工作,享受工作,在工作中感受到自我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他又怎么会把工作与生活分别得这么清楚呢?


管理者就是要想办法让员工的工作变得有价值,让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一个组织,一家企业首先要有目标,但是不能只有目标,还要有人。学校的管理目标更明确,就是培养,而不是培训。人成长了,教师和学生被赋能了,目标怎么会不实现? 



05

管理的翻转


1.重输入,更重输出


在教学领域,上课是输入,考试是输出;听是输入,讲是输出;练习是输入,竞赛是输出。关注输出,可以促进输入。学而思的创始人张邦鑫是靠做个人家教起家的,他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周末2小时的家教如何与一周5天的学校学习产生最佳效果,答案不是“5天+2小时”,而是“5天×2小时”。这个乘法怎么做呢?他先让孩子输出,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讲一遍,在此基础上他再进行提升,效果卓著。


考试能够促进学习,这是教师都明白的道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教师喜欢考试的原因。一些运动队教练喜欢以赛代练,更能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训练。


在管理中,执行是输入,创新是输出;自上而下是输入,自下而上是输出;统一思想是输入,各抒己见是输出。重输出,就是更强调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愿发声,能发声,善发声;愿担责,能担责,善担责。


2.踩油门,更踩刹车


在我这些年的管理实践中,我发现管理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控制、激励与服务。所有的组织为了保持基本运行,都需要制定一些规则,进行一定的控制。而管理者最核心的工作常常是激励,如何奖勤罚懒,如何将胡萝卜与大棒完美结合等等。


激励这件事,我比喻为“踩油门”。一些拼命需要踩油门的管理者,往往是控制做得太多了,员工都不动了,因此需要激励,需要踩油门。如果员工是被充分激励的,管理者需要做的事情就变成了服务。踩刹车就是一种服务。


员工充满热情,主动性超强的时候,往往会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这个时候管理者需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调节疏导,这就是“踩刹车”。对管理者而言,刹车踩得比油门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幸福。


3.靠权威,更靠涌现


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生交响乐团,每年举行新年音乐会。这个学生乐团完全是自发组织、自由生长的产物。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学校从某种程度上要淡化行政的力量,尽量克制一点从上到下的冲动,去支持一点自下而上的力量。因为一件事如果教师想做,会做的非常好,如果是行政命令,就会敷衍了事。


我曾经问一位中医,去做推拿对健身有没有帮助。他说,当然是有的,但所有被动的推拿都不如主动的运动。一个组织也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要营造自由生长的生态,一个创新的成果往往不是你预期出来的,而是自然涌现出来的。


06

享受为学生服务


学校不是衙门,是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地方。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个助力学校发展的校长。


我校着重培养学生的“五自”精神,分别是:自主,自由,自然,自信,自省。自主指学生自主、独立的个性;自由是允许孩子们自我探索,允许他们走一点弯路,即便采取一些严格的手段,也是为了唤醒他们内心的力量,让他们产生内驱,让他们认识自我,选择未来的道路,过有价值的人生;自然指孩子的生长打通学校和社会的界限,教育即生活;自信和自省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真正的自信必须建立在自省的基础上。


我校学生社团非常多,都是学生自发成立,自己寻找指导教师。在高中部,管理学生社团的组织叫SMG,本身也是一个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常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其中有很多完全是学生自发组织。学校里有一个资源中心,学生组织活动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支持,直接找资源中心对接就可以了。有时候,这些学生活动会邀请我去致辞,或者去颁奖,只要我有空,我都会欣然前往。我很享受为学生服务的这样一种体验。同样地,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三个层次:控制、激励与服务。


当然,学生组织的活动不会像成人这样完美。但学校教育正是要为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做准备做预演,学校就是学生不断试错、不断挑战自我的地方。教育者考虑的不应是怎么管控学生,而是如何成全学生。



07

学校管理的儒法道


管理,大到国家,小到学校,通常是两种思路:一是法家思维,以事为先,重赏重罚;一是儒家思维,以人为先,仁爱宽恕。法家管理久了,心态容易变坏,易生内乱;儒家管理久了,会滋生惰性,组织容易衰败。因此,真实的组织管理通常是两者结合,外儒内法或者外法内儒,达成一定的平衡。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是法家,自下而上的生长涌现是道家。《道德经》第17章有一段话是我做管理所追求的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你看,事情做成功了,他觉得是自己的成就,并没有感觉到你这个顶层设计的管理者的存在。这样的土壤才能产生创新。


有一次我面试一位来应聘的教师,她是一名海归硕士毕业生,95年出生。我问她,和同龄人相比,自己哪些地方有优势。她想了想说,70后、80后不喜欢90后,常常批评他们,其中一点是说90后比较“浪”。我虽然并不认为“浪”是贬义词,但我一直比较独立,可能跟其他90后相比不那么“浪”。


历史的滚滚车轮会把我们每一个人碾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下一代人一定与我们不同,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他们的创新能力,因为我们同样被上一代人担心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只要我们打开心扉,顺势而为,创新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文章来源 | 本文来源于“新校长传媒”微信公号,作者万玮,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

 微信编辑 | 王欣玥

推荐阅读


新一期杂志,点燃理想信念之“光”,育时代新人······| 特别关注

老师,为什么您的教龄在增长,却不一定变得更专业?

学校是你应该尊敬的地方,老师是你应该尊敬的人……

学校发展和文化建设到底拼什么?这座“三无图书馆”给你答案!

您的班级里都有哪些特别的“班规”?| 每周一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