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难?贵?担心不安全?你关心的难题有解了!|破解人民群众关切题④
民小编说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入园难入园贵……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困扰学生、家长多年,一年来,教育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治理改革力度。
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入园难入园贵”难题的解决,看学前教育在2018年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步入公益普惠、健康发展的轨道!
“我们得了大实惠!”
成都市长寿苑社区的家长十分感慨。去年,他们所在小区的幼儿园被政府回收,更名武侯区十二幼,由民办园变成了公办园,政府还投入300万元对办园条件进行全面改善,派来优秀的管理团队,办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而且收费还降低了。
这些实打实的变化,源头在哪里?学前教育这块“短板”,在2018年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步入公益普惠、健康发展的轨道?
01
党中央重大谋划,为学前教育举旗定向
2018年11月,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件大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文件,同时也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磅政策性文件。
“这个文件的印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办好学前教育的坚强意志,对广大学龄前儿童的亲切关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重大民生问题之首,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解决好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并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要加强学前教育的系统谋划。
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学前教育工作的汇报,强调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
《若干意见》对老百姓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监管弱”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回应,对新时代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是新时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行动指南。
《若干意见》的政策亮点有哪些?
一是进一步确立了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首次提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发展目标,这是这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的逻辑起点。
二是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的普及目标,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80%的普惠目标,特别提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全国原则上达到50%的结构目标。
三是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明确要求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等。提出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严格依标配备教师,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严格教师队伍管理。
四是完善监管体系,强调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监管机制,加强源头监管、完善过程监管、强化安全监管、严格依法监管。
五是遏制过度逐利,强调在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同时,要强化民办园规范发展,坚决遏制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促进学前教育回归教育本位,回归育人本位。
这五点,个个击中学前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虞永平教授认为,《若干意见》提出的35条意见,“紧紧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坚持公益普惠的方向,二是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对幼儿成长的支持和促进不断增加,本质是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若干意见》的出台,让教育战线尤其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同志们欢欣鼓舞,非常振奋。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个文件也给予了广泛好评,高度评价。
02
各级政府挑起学前教育发展大梁,
“奋进之笔”见成效
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久久为攻。
从2011年起,各地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17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9.6%,比2012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挑起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大梁。
“我赶上了好时候!”成都市第三十三幼儿园园长王亚莉说,现在办幼儿园,政府主动承担主导责任,“不愁钱也不愁人”。
近年来,成都明确了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修订编制了《成都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布局规划(2017—2035年)》,对标北京、上海等国家中心城市,将中心城区幼儿园千人学位数标准由28座/千人提高至31—33座/千人,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定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市、县两级按比例承担。自2015年起,中心城区、近郊、远郊区(市)县公办园财政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分别不低于每生每年800元、700元、600元;对公益性幼儿园分别按中心城区、近郊、远郊区(市)县每生每年2400元、1000元、8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为扶持公益性幼儿园发展,还对这些幼儿园教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部分给予40%的补贴。
如今,成都已经提前完成了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的目标。
2018年5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学前教育工作成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
山东省实施“六大工程”,在扩增资源总量上狠下功夫。
一是强化城镇幼儿园配套建设工程。住建部门牵头,明确教育、规划、土地等部门责任,设置“制度卡口”,做到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幼儿园公益普惠性质。
二是启动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加强部门协作,对未规划幼儿园、规划幼儿园不足、建设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进行分类治理,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日照市为例,目前已有7所通过无偿移交、2所通过回租办成了公办园,29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助办成了普惠性民办园。
三是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四是实施民办幼儿园发展工程。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办园。
五是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计划。通过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目前,普惠性民办园占民办园总数的48.8%。
六是实施“优质园+”办园模式。建立完善示范园对薄弱园、农村园、民办园的结对帮扶机制,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怎么破解?
“需要我们创新机制。”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说,山东的做法主要包括:一是核定机构编制。重点将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实验幼儿园、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公办学校附属的幼儿园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对未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幼儿园,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二是核定人员编制。2018年,按照编制标准全面完成公办园的教师核编。编制总量无法满足的地区,探索实行人员总量备案管理。三是提高培养层次。实施公费师范生乡村幼儿教师培养计划,每年招收1500名。新进幼儿园教师必须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
可见,各级政府在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都纷纷对准了最难啃的人、财、物三个大问题,从财政投入、扩大普惠性资源和教师待遇保障等基础性、根源性的机制出发,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03
瞄准痛点、难点,
开展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攻坚行动
2018年,学前教育除了“面”上的发展,还有“点”上的突破。
一个耀眼的突破点,是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
2018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全面推进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印发工作方案,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你家孩子真厉害,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会了,我们家孩子不行,刚学两位数的加减法。”在长春市二道区某幼儿园门外,一位家长羡慕地说。这样的对话,是很多幼儿园家长的谈资。据调查,部分幼儿园开设“课后延时班”“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等已成为常态,100以内加减、认七八百个汉字、背《弟子规》、学“逻辑规律”等语数外小学内容均在学习之列,学习难度达到小学二年级水平。
这种违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现象,在“剧场效应”之下,不断增多,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弊而无一利。
瞄准“小学化”的根源,专项治理工作体现出协同性、整体性的特征,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
一是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强调对幼儿园、小学进行双向治理,推进双向衔接。从幼儿园角度,严禁教授拼音、识字等小学内容,纠正机械记忆、背诵等强化训练的小学化方式,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从小学角度,要求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严禁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推动小学降低学习坡度和难度,与幼儿园实现有机衔接,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山东省印发《关于做好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明确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零起点”教学标准,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时课序“零起点”开展教学工作。
二是校内校外同步治理。在校内治理的同时,将社会上以各种名义组织的提前教授小学教学内容的幼小衔接班纳入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中,加大监管力度,实现校内校外同步治理,从根本上铲除“小学化”滋生的土壤。江苏省将幼儿培训“小学化”列入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涉幼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管理;河南省加大督查整治力度,对整改不达要求的幼儿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给予通报批评、降级降类、年检一票否决等处理。校内校外同步,加大治理力度,提高治理成效。
三是狠抓薄弱环节。民办园和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是“小学化”的重灾区。各地纷纷出台针对性措施,出实招、重招,加大对民办园和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的治理力度,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云南省将具备条件的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全部改建为独立设置、相对固定办园场所的幼儿园;海南省对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采取园舍场地、师资队伍、保教工作、作息用餐、经费收支“五独立”管理,同时将治理“小学化”相关内容纳入办园基本条件,严格执行审批和年检制度,定期清理整顿未注册的民办园,有效遏制了“小学化”倾向。
许多幼儿园在“去小学化”的过程中,在办园环境、教育理念等多方面实现很大变化。
“让儿童在游戏中成长,真是让我们‘脑洞大开’!”浙江省海宁市马桥镇中心园园长俞平说,得益于浙江省从2018年向幼儿园推广安吉游戏,她所在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了颠覆性改变。
“在幼儿园播下游戏的种子,我们希望收获全新的幼儿教育生态,为去小学化寻找突破。” 浙江省教育厅学前教育处处长王振斌说。
另一个亮点,是《关于集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出台。
2017年对全国学前教育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城镇小区有的没有配建幼儿园,有的虽然建了但没有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这是造成城镇“入公办园难”“入普惠性民办园难”“就近入园难”的重要原因。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启动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百余家开发商需要将手中232所幼儿园无偿移交给政府;政府将陆续退还开发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如今,移交占比已达58.5%。“我们有信心,基本完成配套园收回工作。”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说。
“这一专项治理工作,将为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奠定坚实基础。”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完成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学前教育的既定目标,要有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精神,咬紧牙关,奋力突破,不断开创学前教育发展新局面。
作 者 | 《人民教育》记者 李帆
微信编辑 | 魏梦瑶
推荐阅读
为你家孩子减轻过重课外负担,这些动作你要了解!| 破解人民群众关切题①
2019年怎么干?教育部长陈宝生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讲话全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