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育现代化2035?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美育如何刚性落实…… | 新刊速递
民小编说
伴随着烂漫春光,人民教育第六期杂志来了。
本期我们重点关注2019年全国两会中的教育话题,本刊记者兵分多路、深入探访两会代表,跟进最新动态,对教育现代化、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教育评价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大家高度关注的话题“一网打尽”。这期杂志全是干货、硬核。
本期我们还关注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学校文化重构、劳动教育、选课走班、程序设计教育、OECD国家教师工资政策、深度学习等问题。
只等你打开杂志,细细评读……
2019年两会观察 | 核心议题
两会前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重磅出台,共同构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方案。如何落实党和国家对教育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何在?愿景落地,需要我们在理念更新、体制机制建设以及路径探索上做哪些努力?这些问题是否您也在关注?
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李帆 冀晓萍 程路)
“教育现代化”是萦绕于中国几代人心中的矢志追求。“中国教育现代化”到底长什么样?
本期杂志采访了部分两会代表委员和一批教育管理者、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长。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现代化应是“‘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的现代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从粗放、不讲规则、不讲标准的现代化,走向精细、讲标准、讲规则的现代化”……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每个人都大有作为。
未来教育、未来学习、未来教师……什么样?答案在这里 | 独家
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李帆 冀晓萍 程路)
落实办学自主权,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办学评价的标准如何与时俱进?对学校的“放管服”,有什么新的含义?如何明晰“权力的边界”?宏观管理与微观干预、间接指导与直接安排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取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怎样激发出来的?我们对这些问题认识越清晰,中小学的办学活力就越能够更好地激发出来。
该放哪些权给学校才有活力?代表委员有话说 | 两会独家观察③
教育评价改革的“破”与“立”(施久铭 邢星 魏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破“五唯”,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大家讨论的的重点。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更具体和突出?为什么说“五育”全面发展是学生评价的根本标准?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目标又是什么?听听代表委员们如何说~~
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破五唯”怎么破?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两会独家观察②
面向2035的教师队伍建设(任国平 钱丽欣)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亦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定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那么什么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工资待遇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实到位?教师的形象塑造包括哪几个方面?稳定乡村教师队伍,需要做些什么?
明白自身需要,老师才有一种定力(由洪晓)| 观点 • 人民谈
在这个崇尚学习的时代,教师有不同的途径和更多的机会与大师交流、与权威对话,教育教学权威的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见解,常令我们茅塞顿开、眼前一亮。久而久之,基层教师对专家、权威、名师就形成了一种仰之弥高的崇拜之情。
然而,这样做真的是正确的吗?如果你想要改变,是邯郸学步,还是听从你内心的定力呢?这篇文章会给你很好的启迪和深刻的领悟。
我与共和国同行(顾明远)|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基教领域,很多老师对顾明远先生并不陌生。1949年,在北京读大学的顾先生参加了开国大典,后来由党安排赴苏联留学,见证了共和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顾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回顾他的教育教学生涯,介绍了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做的三件事,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培养体系、制度的巨大发展,一起看看吧~~
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之路——对话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李帆)| 思想库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文件,远近结合、相互衔接,吹响了新时代向教育现代化进军的号角。
为什么党和国家作出这样的战略安排?其中的亮点有哪些?如何确保两个文件落地?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进行突破?就大家关注的话题,《人民教育》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让我们一读为快。
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面向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有哪些亮点?
新时代学校文化重构(张云鹰)| 治理 • 领导力 2018人民教育校长年会发言选登②
新时代学校文化如何重构?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有一所小学,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校训源自《周易》,课程构建的灵感植根于古代名著、中医理论、民间剪纸等多个传统领域。在温情与敬意中将老祖宗的文化发扬、创新,衔接古今;把阅读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名成功校长的重要标准;坚信教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开放中成就大教育。这所学校在做的,你也能做到,但是方法和路径很值得学习和思考,一起看看吧~~
新时代美育的使命与实践方略(赵伶俐)| 专业 美育应刚性落实①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育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同时,美育还起着辅助道德教育、启迪智慧、健全身心、驱动行为等独特作用。
那么在新时代,美育被赋予了怎样的新内涵、新内容和新使命?美育课程与教学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改进音乐和美术教学如何因地制宜?如何将美育渗透到其他课程?成果的质量监测如何落实?这些问题的解答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美育”的远大前景。
更生活、更平等、更看重过程——一所农村学校“为生命而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李光均)| 观察•探路
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家长忙于生计,除了为孩子提供一些基本的物质条件外,几乎把孩子成长中的所有问题都交给学校来解决。而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与呵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厌恶学习、没有目标、混日子,甚至拿自己的前途与生命当儿戏。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确立了“为生命而教育”理念,他们要“为农村孩子的生命负责”。或许,这所学校的有益探索会为您打开另一条思路……
探索游戏式实践活动与编程教学的融合模式(徐欣彦 王振强)| 众创
“游戏式实践活动与编程教学的融合模式”听起来比较拗口,简单地说,就是在编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加入渗透了教学目标的游戏式实践活动,使得难以理解或比较枯燥、抽象的概念、原理、方法等教学内容,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和有意思的活动中被学生接受和运用,同时在融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行为意识等多面进行培养。
这种融合模式是如何实现技术的教育理念化的?对提升学生学习编程教育的兴趣有什么作用?在加强团队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独特作用?值得一读。
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政策走向(孙河川 潘晶 陈娉婷)| 全球
工资收入是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薪酬待遇不仅仅影响教师行业能否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同时也会影响到已入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稳定性、效能感以及对学生培养、教学工作、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变化有很强的代表性,那么这些国家的教师工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各国小学阶段教师的法定工资是增长最快的?法定工资的“两升一降”是指什么?一起来看看。
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郭华)| 文化•悦读
深度学习并不神秘,也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是数百年来优秀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成果的升华与提炼,是对一切表层学习、机械学习的反动,是超越生理学、心理学的社会活动。
如何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使之融入到教学中来并得以提升?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教师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说在深度学习中,“迁移与应用”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而非检验方式?“价值与评价”的实际作用是什么?理解了这些特征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深度学习。
文章来源 | 综合自《人民教育》2019年第6期
微信编辑 | 陈刚
推荐阅读
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奋进、破“五唯”、办理想学校……| 新刊速递
全是硬核!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精选来了…… | 特别关注
“减负再难也要减!”教育部长陈宝生亮相“部长通道”,谈了这些教育热点话题 | 两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