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教室、家政比赛、学农基地、校园服务……这所学校的新劳动教育有创意!| 观察
民小编说
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树德、增智、健体、育美,这所学校在“新劳动教育”上有新作为:小学部成立“校园劳动合作社”,中学部参加“学农”活动,国际部组织“家政比赛”,建立低年级服务自我、中年级服务公共、高年级参与公益的三阶段模式……他们不在激活劳动,而是建立了一所“劳动的学校”。
当劳动真正常态化进入学生的成长经历,会带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呢?一起来看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经验~~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位于南京河西新城中央,是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目前有四个学部。建校15年来,我们秉承金陵中学“诚真勤仁”的校训,一直在思考:如何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近年来,我们把劳动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实现精神成长。在此过程中,学校逐步建构出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树德、增智、健体、育美是我们对“新劳动教育”目标的理解。更具体一些,我们认为劳动教育的目标包括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方法、价值观念,还包括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炼生活实践经验,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获得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被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中,教材使用、教学设计与评价、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在实践中被边缘化。因此,我们对劳动课程进行了系统规划和构建,重新明确了劳动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这看起来是一小步,却实现了观念和态度上的一大步,成为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不断向深入推进的重要动力。
01
以学习空间的变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劳动教育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2016年起,学校对“科学实验室”进行改造,建成了融合新技术与新型劳动实践的“创想空间”,先后引进了“太空种子”种植、智能栽培和养殖等项目。学校陆续建成西点烘焙教室、中餐制作教室,农耕文明长廊、种子馆、农具馆正在建设中。
2018年11月,学校与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办事处合作,在南京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启动了180亩土地、40亩大棚的教育农场建设。农场里有农田、草地、池塘,分为7个区:班级实践创意区、农业科技展示区、农作物栽培见学区、校际协作交流区、农园教学服务区、自然生态观察园、体验展示广场。学校校园面积230亩,教育农场面积220亩,家长们高兴地说:“在大自然里,又建了一所‘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各学部的学生都将在这个“大自然学校”里参与丰富多彩的农学实践,开展作物研究、土壤研究、昆虫观察、物候观测、水生物调查。
学校还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博物馆、紫金山天文台等十余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课程合作关系,做到“院校结合、馆校结合、村校结合、企校结合”。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广阔的劳动教育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经历、解决问题的空间。劳动融入学生的生活,慢慢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合作方式、对话方式。
02
以合作关系的建构促进学生品格的完善
劳动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劳动知识的获得、方法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在合作、互动的关系中增进对话,促进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交往方式的转变。
2019年5月,学校“五一学堂:新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格”项目被遴选为“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该项目包括:种好“一亩三分地”、学好一门劳动技术课、实施一张校园服务作业表、完成一份家庭劳动任务单、共享一次“小精灵”丰收节。学生们在劳动与合作中铸就责任感、坚韧、独立、仁爱、合作等优秀品质,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条件。
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各年级成立了“校园劳动合作社”,引导学生参与保洁、种植、食堂执勤、班务整理等校园实践,在合作社中实现自我管理、合作交流。在每周的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俱乐部课程”中,与同伴合作共成长。每年6月1日,小学部三年级学生在“穿越南京”课程中,五人一组,根据地图设计路线,以少量的经费尝试合理开销。
小学毕业前的“露营”活动中,帐篷都是学生自己搭,没有了大人的帮助,孩子们必须自己去寻找同伴,解决问题。每年9月,高一新生都要参加“学农”活动。国际部每学年都会组织学生举行“家政比赛”。寒假里,国际部的学生还有一份特殊作业:我为家人做顿饭。这些经历不仅是动手动脑的锻炼,在与他人的关系建立中,孩子们感悟到了劳动的价值和自我的成长。
学校还以专题网页、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建立劳动资源和劳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分享、互评机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发现快乐,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和表达,在劳动中欣赏他人的成长,成为“快乐小农民”“劳动小创客”“公益劳动志愿者”“家庭劳动小能手”“创意劳动艺术家”。
03
以项目化劳动驱动学生的深度参与
在探索中,我们意识到: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系统思维,需要融通课内与课外、家庭与社会的多种资源。我们以项目学习的方式,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探究、实践检验、协作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合作制订活动方案,记录过程,交流感想,把观察、阅读、数据采集、资料检索、研究设计、作品创制、劳动作业、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创新创造等融为一体,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悟劳动的价值,培养核心素养。
校外教育农场中的劳动项目
高中部的“学农”实践给别的学部带来了很好的启发。高一学生在浦口学农基地,不仅参加除草、松土、采摘、陶艺等劳动项目的学习,年级组还设计了“农村社会调查项目”,学生们在村口地头、农户家中与农民交谈,了解农户家庭的人口、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经济变化等,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撰写研究报告,在全年级范围内进行交流。
农场不但是学生种植栽培的场所,更是进行观察探究的场所。2019年6月12日,小学部4-6年级1000多名师生在六合教育农场共同启动了“五一学堂:新劳动教育开耕仪式”。在现场,孩子们和儿童文学作家孙友田爷爷齐声朗诵诗歌《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我们也送给孩子们三粒种子——敬畏自然的种子、顺应自然的种子、拥抱自然的种子,希望这些种子能在孩子们的心田里萌芽、长大。挥锹、松土、翻泥、洒水……孩子们亲手种下了胡萝卜、大豆、高粱、蒲公英、菊花脑等。各个班级还设计了别开生面的研究项目:研究土壤的蓄水能力、研究排水沟的营造方式等。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孩子们参与合作探究的劲头很大。
校本课程中的劳动项目
小学劳动教材中的内容相对简单,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给予丰富和完善,结合生活情境进行课程整合和开发。“搭桥”项目中,学生们经过反复计算、测试,用80根橡皮筋和80根小木棒搭起了能承重15公斤的“桥”;“传统节日与劳动”项目中,学生们调查、研究了不同物候的农作物特点,学着种豆养蚕。更有教师从普通的“伞”中发现了契机,引导学生对伞进行改造,设计出一把把“走路不会滴水”的伞。
中学部的劳动教育专门设计了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家政比赛中的钉纽扣、套被套等项目很接地气,学生自己烘小饼干、煎牛排、制作中式点心有模有样。
校园服务中的劳动项目
按照年龄层次,我们把校园劳动服务分为:低年级服务自我、中年级服务公共、高年级参与公益三个阶段。对校园服务作业单进行了系统设计,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校园种植、无土栽培、动物养殖等劳动项目。
以“一棵班级树”项目为例。近年来,学生在校园内亲手栽种了500多棵树。小学部有成片粉红色的晚樱,校史大道旁有金色的银杏,围墙上爬满彩色的蔷薇……2019年春分,全校近200个班级在行政楼前的广场上各种下了一棵红枫。几年前,图艺楼前移栽了五棵大银杏树,由于修剪过度,长时间不长新叶,让人心疼。初中部学生对树的来源、剪枝方式、移栽方式、养护方式等进行了调查和访谈,撰写了小型学术报告。银杏树萌发新芽的时候,他们把相关研究结果通过年级橱窗与全校同学进行交流,这个研究结果得到了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的认可和赞许。
家庭与社会中的劳动项目
学校通过“公益大讲堂”“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与家长共同对家庭劳动项目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了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家务劳动,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方法,根据学生在家中的劳动等第和家长评价,形成家校合作的劳动奖励机制,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独立品格。
学校还成立了志愿者组织,初中部的学生到社区图书馆做义务管理员,到地铁站清扫站台,到医院协助患者;高中部的学生远赴贵州支教;国际部的学生去斯里兰卡参加救助大象和海龟的项目……在志愿者行动中,学生感受到助人的快乐,一些社会单位也对学生的志愿行为给出了积极回应,如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微博上曾对我们的学生志愿者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赞扬。家庭、学校、社会逐渐形成了合力,劳动真正常态化地进入了学生的成长经历,成为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营养。
我们还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学生能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劳动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从而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位劳动者。2019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对学校小学部三年级“穿越南京”课程进行了报道,画面中,孩子们给烈日下的清洁工送去了一把把亲手制作的扇子。孩子们说:“清洁工是爱护环境的劳动者,他们应该得到回报。”这样的意识,正是在劳动教育中生发出来的。
04
以表现性评价唤起学生劳动实践的兴趣
在劳动教育的评价方面,我们更多采用了“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关注学生在真实劳动情境中的任务解决过程,给学生反思以弹性空间,评价重心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评价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对话,是学生与自己、与他人就劳动实践的质量展开对话的过程。具体而言,我们运用了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表现性评价路径: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以小学“葡萄种植”主题活动的评价为例。“学生自我评价表”中设置了相应指标:关于“葡萄种植”的知识,我学得怎么样;我能自己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吗;在种植过程中,我的方法是不是正确;我与小组同学合作得怎么样;我种的葡萄生长情况怎么样?学生需要围绕这些问题,从“很满意”“还可以”“需努力”这三个评价等级中作出选择。
学生互评有两种,一种是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一种是本组成员对小组整体情况或个别同学的评价。我们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将评价项目和标准等制作成表格,由学生互相评价后填写;或者教师指导组长主持互评活动,结合观察记录,提出各自的观点或意见。在评价中,积极引导学生接纳自我,欣赏别人,既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又能坦诚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会在评价之前设计前置性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任务完成的过程,细心观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长评价表中,我们请家长从多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描述性评价,比如孩子对参与的劳动是否感兴趣;孩子在这项活动中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您对孩子的劳动过程和相关作品有什么看法;从孩子参加这项劳动开始,您是否发现孩子有变化?等等。
05
以专业的师资团队提升劳动教育品质
对于学校劳动教育来说,能否建立一支对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理解、专业视角、积极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决定劳动教育实践能否实实在在开展好的关键。
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知识体系,需要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这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近年来,我们将劳动教育师资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在学校校本研修计划中列出专题项目。我们把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农业科技专家、省里和市里的教研员等请进学校,与教师深入交流,通过现场培训、导师引领、课题研究等方式,回答教师困惑,搭建跨学科桥梁,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劳动教育的品质。
今天,在我们的劳动教育新样态中,教师不再是劳动任务的分工者、劳动知识的讲解者、劳动活动的组织者,而是成为了劳动教育的开拓者、劳动项目的设计者、劳动教育的引路人。
学校致力于培养“有情怀、有智识、自由思想、有能力创造和体验幸福的现代人”。而劳动是智识、自由思想的源泉,是创造和体验幸福的途径。2018年学校15周年校庆时,我们用一句话来表达对理想教育的理解:舒展,教育最美的姿态。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实践中,我们希望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能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在劳动中舒展身心,以教育最美的姿态通向幸福的人生境界。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杂志2019年13-14期
本文作者 | 朱焱,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
微信编辑 | 陈刚
推荐阅读
“副科”老师当班主任竟然有这么多好处!快开学了,老师您今年当班主任了没?
这位美术馆策展人说:我一年要跟1000个儿童合作做展览,每天都在刷新对儿童的认识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