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在备课时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或技巧?| 每周一问
上周问题
老师,您在备课时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或技巧?
@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现代大楼南楼 桂加国:成功在平常,精彩在积累
新教师备课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苦于无经验、无资料、无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为一个例题、一个案例、一段选文拍手叫绝!然而,这个“叫绝”的背后,隐藏了许多细节。比如:长期坚持《每课一得》,对备课就很有帮助。尽管字数不多,三五百字,有时两三百字,但有成功的记载,也有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下次备课提供扬长避短的依据,成功也是靠这一点一滴的积累的。再比如,关注新闻,关注时事,弘扬正能量,把鲜活的生活事例灌注在教学中,写在教案中,落实在教学中,去感染熏陶学生。
@阿土:落实“五备”,有备无患
备课时,一要把“教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解决好;二要结合课程标准备好整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学的目标的设计,注重在内隐,外显的活动与过程中体现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三要充分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注重知识的迁移,新知和思维能力的生成;四要精心备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板书,做到工整简洁,布局合理;五要注重思维启发,充分考虑经验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温艳伟:遵循“123原则”
在备课时我通常遵循“123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始终。一切教学设计都以学生为本,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制定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二是用好教材和教参两手资源。先是阅读教材,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和教学设计,再对照教参寻找差距进行调整。三是根据任教班级和学生不同,在教学活动设计、问题预设以及生成的可能性进行差异设计。
@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 张培培:多借鉴,多关注
准备一节新课之前,我会先借鉴一些别人的成果,综合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重新整合改善,这样既能把握好内容又便于学生理解,可以取得一定教学效果。其次,为讲究实效性,我会搜集一些时下的热点新闻,在上课时与学生分享,借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便利。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周士婷:备课要做到“四读”
一是研读课程标准,读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读明白“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二是精读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及学习方式,清楚一节课要“教什么”和“怎么教”;三是品读学生和自我,进行学情分析,发挥教师本身的学科优势,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四是广泛阅读课程资源,广泛的挖掘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佳佳:备课时做到“四个有数”
我认为备课时要做到“四个有数”:一是对《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二是对教学内容、手段和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弄懂、弄透教学内容,理清重点、难点,合理使用教学手段并分配时间;三是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熟知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顾及个体差异;四是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张华:备反思,巧积累,促成长
备课时我们可以反思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积累自己驾驭教材与学生所带来的精彩,课堂机智欠佳、课件制作欠精致、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及时修正以前的教学行为,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促进自己的成长。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嵇怡:新老结对,在集体备课中完善提升
为更有效地帮助新入职教师熟悉高中学段的教材,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和她每周会进行两次结对集体备课。首先,提前两到三个课时写好教案,制作好上课的ppt;其次,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互看、交流,帮对方找亮点和不足;再次,在交流中反思教学设计和课件的优缺点;最后,一起修改教案和课件,争取将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到较为完美的状态,在集体备课中完善、提升。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八冶一小 李艳:要有全局意识,要有独创精神,要能转换角色
备课时要做到三有:一有全局意识。每一课都是知识链接中的一环,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备课时既要知道本单元承载的知识点、重难点,又要清楚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承担的任务,还要洞察本课与下一课的衔接,确定“教什么”。二有独创精神。在备课初期要先独立钻研,然后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风格。三要转换角色,心目有学生,每一步设计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揣摩学生心思,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吃饱消化。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蒋金娣:立足文本备学生
站在新课程标准角度,备好一节课,少不了以下三步。一是备重点,一堂课必须要有重点,重点怎么找?一般情况下,一篇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板块已经提供了方向,确定其中一个思考探究题,一堂课的重点也就找到了。二是备板书,不管怎么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课的板书还是要用心设计的,要能让学生根据板书回忆出一堂课的讲解思路。三是备学生,课上所教最终都是要学生自己消化并转化的,所以分层设计要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周丽娜:熟悉教材,朗读复朗读
在备课之前,我通常采用朗读来熟悉教材。一读,理顺课文句段。第一次读,我会放声朗读,这便于疏通课文,也能发现难念的读音、难读的语句,便于指导学生。二读,找准理解盲点。第二次读,我选择默读,默读便于思考,边读边把自己放到学生的认识高度,对照目标找到学生不懂或者是空白的地方,确定教学重点。三读,发现前后关联。最后的读,我有意识地寻找新课文和已经学过的文本之间的内容相似点和知识关联点,这有利于教学时选择对应的策略,重新构建学生的认知体系。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陈玲:烂熟于心便是高级
备课至今,我也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最让我觉得有效的一条,就是一定要对所授的内容烂熟于心。曾经有位语文名师,她让学生震撼的方法无他,就是把课文通篇背诵出来。一方面,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让老师在背诵中逐步积累参透内容。所以,抛却一些花哨的装饰,备课时,我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沉下心来,读熟内容,慢慢参透。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 周春红:心中有学生
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梯度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意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合理搭配。例如:在开始学习写英文菱形诗时,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层层推进。教师可以带一些羽毛过来,让学生有秩序地两两之间相互抛,在短暂的游戏之后,引导学生写出与羽毛相关的形容词、副词和动名词,然后把菱形诗歌的模板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模板写一首关于羽毛的菱形诗歌。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先构思,再学习,后反思
我在备课时,习惯先拟一个简案,将我特别感兴趣的教学细节的具体处理方法列出来,然后在头脑中大致地过一遍上课的流程。再借助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时会感觉豁然开朗。重点准备的课,我还会借助一师一优课的资源,看一些名师课堂实录和优质课录像,及时记下自己的反思,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每周幸运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谢振、@陈玲、@嵇怡。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王燕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
(王燕,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教师,于洁沙龙核心成员)
备课之“技”在于“点”
有好的剧本,才有可能拍出好的电影,上课也一样,备课就是剧本。备课占了教师日常工作中一部分时间,但这一部分花出去的时间是否得到了好的“收益”呢?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一定差距。要让备课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教师备课的技能必须不断提升,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点,以点带面,让备课这个剧本更好看。
基础点——教学目标含“三基”。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总指挥”,教师在备课时首要任务就是思考本课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备课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去思考如何通过教学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很模糊,课堂就是一块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如何去谈什么效果?备学生、备教材,就是要让教师在备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创新点——教学方式求“新颖”。现代媒体的发展,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请进了课堂,课堂从未像现在这样让人眼前一亮。音频、视频都是一些基础的配置,有的课堂教师的“黑板”也藏着很多玄机,手指轻轻一点、一圈、一滑,教学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除了这些“新式武器”的加入,有的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时也动足了脑筋,创设情境、请进嘉宾、走出课堂等,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加“生活化”的课堂。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中就要思考如何把它们的功效“最大化”,要让这些创新点真正成为亮点。
实践点——教学重点提“素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重点。这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最终成就了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拿语文为例,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升就需要落实于每堂课中,尤其是落实于课堂实践中。备课时充分考虑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学科素养才能不断地在“习得”中慢慢提升,成为学生素养的成长点。
拓展点——教学资源拓“渠道”。课堂是有局限性的,它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在今天,我们的课堂正在慢慢打破“壁垒”,更多的资源为我们所用,课堂的外延更加丰富。在备课时,教师要努力挖掘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学校资源、地方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只要能提高课堂实效,都可以去尝试拓展。教学资源的拓展让教学与生活更好地“联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反思点——教学反馈需“三思”。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坚持三年的教学反思,想不优秀都难。反思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推动着我们看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去改进,去尝试实践,不断完善。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在教学业务上会有很大的进步,在教学研究中也会迈出一大步。一个教师快速成长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教学研究,因此教师要重视上课之后的“教学反思”,及时梳理遇到的问题,并思考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当然,对于课堂中“生成”的亮点,也要及时记录总结,为今后的成功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最近,两位老师的后台提问引起了小编的注意:一位老师问,普通教师如何提高研究能力,成为一个既懂教学又懂科研的全能教师?另一位老师则问,2019年中小学统一启用部编教材,作为新教师,如何研究教材,编写教案?
其实,这两个令人困扰的问题,答案都要回归教学的原点:备课。研究课标、钻研教材教参、分析学生、设计教法……扎实地备课,就是一个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自觉地汲取先进的教育经验,主动地以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也会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长期坚持,教师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专业水平,更能在备课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这就是成为研究型教师的第一步。
感谢王燕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周的话题:
新学期开始,新接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同学们在上个学段中来自不同学校,个性迥异,行为习惯各不相同。有的孩子习惯不佳,需要长期努力纠正,有的班级纪律较差,需要重新立规矩,下大力气培养。即使是继续带班的老师,也能够在逐渐成长的学生们身上找到新的挑战……一个多月过去了,在您的努力下,学生们有变化了吗?无论是孩子们行为习惯上的积极进展,还是课堂上的亮眼表现,都欢迎与我们留言分享,让您在教育路上的那些“小进步”温暖更多教育同仁!
每周一问
开学至今,您在学生身上看到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文末留言
「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
(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免费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
下周六,我们不见不散!
微信编辑 | 孙粉林
责任编辑 | 魏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