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明远:教育工作者要把眼光投向农村 | 关注

人民教育 2020-08-29


 民小编说


近日,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年会上,围绕“科技发展与教育变革”这一主题,明远教育书院名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使得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城市里表现得非常明显,而在农村却还没有完全实现。现在很多教育的假象似乎蒙蔽了我们的眼睛,现代化城市教育的发展并不能代表甚至代替全中国的教育发展。目前在农村还是存在师资进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因此号召教育工作者要把眼光投向农村。一起来看看吧。


顾明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教育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难点和重点是在农村。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的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适龄儿童不会因为经济条件不会上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农村教育,其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这几年,我连续走访了好几个省市,最远到是四川的藏族地区,像凉山、青海等。最早去凉山的时候,学校连个厕所都没有。一个床睡三个孩子,一个板凳坐两个孩子。现在再来看,我发现这些地方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国家实行农村教育振兴计划,使得农村的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师资进不去、留不住。


跟过去不一样,现在的孩子们很活泼,但老师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所以我们把眼光投向农村,帮助农村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让农村的孩子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我们讲“人工智能+教育”,我们的眼光好像仅仅局限在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确实促进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方式,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此外,现在的机器可以代替人,可以批改作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提出了双师模式的教育,双师即包含了虚拟教师。虚拟教师就是机器技术,可以帮助老师进行机械性的工作,腾出时间让老师和学生沟通。在这种背景下,教育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仅限于城市层面,农村还没有实现。


现在有一些假象,蒙蔽我们的眼光。一是北京、上海这类现代化城市,确实拥有优质教育,融入了人工智能。我的家乡江苏江阴本来是个农村,现在是全国百强县之一。4月份去了家乡,发现那里的小学有云机等设备。我的母校南菁中学已经用VR上课了,个人学习很发达。


在世界经合组织刚刚发表的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结果(PISA)中,我国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省市作为一个整体参加了测评并获得排名第一的成绩,上轮测评中国大陆的排名是第10名,这代表了中国发达地区的教育。这是可喜的,说明我们的教育在逐年提高。但是,这无法说明全中国的教育发展,在西部省市确实具有一些设备,如VR、人工智能等设备,大部分老师却不会用。


另外,有文章谈到,现在很多研究生都到中小学求职。上个月,我去中国科学院实验小学参加校庆,发现现场的教师队伍中有40多个研究生、10多个博士生,一个小学竟然能吸引这么多研究生?


这些是北京、上海等城市才可能出现的,但并不是普遍现象。在农村还是存在师资进不去、留不住的问题。我们的特高教师下农村去以后,真正能留在农村的是少数。过去这类教师是免费示范生,现在是公费示范生,他们最多能到县城里,而且到了县城也不一定能留住。


从研究生角度来讲,今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讲到,全国研究生占教师的比例不够4%,高中阶段占8.9%,但OECD国家的这一比例是45.5%。我们虽然培养了很多研究生,但他们去了哪里?中科院实验小学那么多研究生,但还是个别的。真正从全国来讲,高中阶段的研究生,包括硕士,也只有8.9%。与OECD国家相比,我们要实现现代化,让1400万教师里面有40%的研究生,要多少年呢?恐怕不是很乐观。


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投向农村,将信息技术的优势投入到农村。我觉得在农村,应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目的是什么?目的还是要培养人,提高教育质量。用技术,是为了培养人、立德树人。


第二,处理好优势和风险的关系。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当然有很大的优势,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但它们有没有风险?我们把学生的信息全部用大数据都收集起来,会不会侵犯学生的隐私呢?我们把这些数据发到家长的网络上,会不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呢?


第三,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是不是有了信息技术以后,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不要了呢?我觉得有的时候还需要。比如政治课,老师讲个故事,让学生分析是非,恐怕比做一个PPT更有效。所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传统手段要结合起来。还有老师说,“现在人工智能不要黑板了,我觉得还是有黑板好”。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就跟PPT上的圆不一样,它有人情味,有人跟人之间的交流。


关于未来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等信息技术来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内在潜力。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优势的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去,提高农村的教育资源。


可喜的是,教育部正在制定一个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个工程要通过培训,提高校长信息化的领导力、团队信息化能力、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现在教育部已经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率先进行试点。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和教师融合的新路径,通过试点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师教学的改革,推动教师培养和培训改革,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助推教师技术优化的新路径。


教育部还提醒,常态化的教学还要提高当地的教师,要提高造血功能,还不是输血。要切切实实提高农村校长的高效的能力,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所以我希望广大的教师都把眼光放到农村,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文章来源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六届年会现场实录整理,转载自“明远教育书院”微信



推荐阅读


教研这一中国特色优良传统如何在传承中创新?专家文章来了 | 关注

这期杂志再次加印!人民教育家于漪独家报道、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效果研究、影视课程开发…… | 新刊速递

多项研究表明:教师能让学生信任自己 ,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老师都应该看看)| 深度

老师,您如何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每周一问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