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居家模式的教育实验:如果教师不能给儿童更好的课程,就有可能被邻班的老师所取代

高金凤 人民教育 2020-11-14

民小编说


一场疫情,抛给教育一个“劣构性”的问题。疫情倒逼,班级组织了有新定义,学习内容边界被重新打破,学习方式有了新的变革。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很多学校对居家学习开始进入到深度反思与总结阶段。今天和小编一起来看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经验——他们称之为“一次居家模式儿童学习指导实验”。


2020年,教育遇见新冠病毒,开学延期。居家停课不停学,家庭、教师、学生、家长都在瞬间逆变,家庭变学堂,教师变主播,家长变助教。学什么、怎么学?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教育。儿童学习指导,旨在通过师生关系重组、学习管理创新、学习主体实践、学习环境支持,形成“主体激活”“学习赋能”“资源增殖”的学习生态,特殊时期,我校开展的居家模式儿童学习指导的实验指向的是儿童真实生长的前瞻性思考和行动探索。


居家学习让儿童学习指导有了实战的情境。基于儿童学习指导的基本理念,针对居家学习的特殊性,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思考,探寻“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关联,与时代特点相融,与儿童未来相连”的范式,从教的封闭走向学的开放,从学习时空的单一固化走向泛在学习。  

1

班级组织新定义:重在赋能

居家学习,学校围墙被推倒,教室的物理空间被挪移、分割为每一个相对独立的网络空间或居家场所。原有班级组织在网络空间里被重新定义。

居家学习,教师只能隔屏喊话,家长因为复工或教育力缺失等缘故不能很好的陪伴与管理,这样的班级组织对于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驱动要求就比较高。我们考虑改变原有的组织文化,以激活班级内的每一个。依据儿童学习指导的教学关系重组的架构,我们推行“三学”,即小先生制互学、导师制伴学、小组合作研学,实现居家学习生活管理赋能。


小先生制互学。小先生制互学依据爱德加·戴尔的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学习金字塔”,在网络空间内建立互教学习模式,以每个儿童都可以成为小先生的教育暗示,鼓励每个儿童成为小先生,制作推介自己的小先生课程,推动儿童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小先生课程,可以是解答同伴的问题,可以是绘本故事的双语配音,可以是整本书阅读见解的分享,可以是主题学习的成果发布,可以是创意实验的演示,可以是一段美厨秀等。儿童们在互学互教的班级文化之中建立“我亦为人师”的自信与自豪,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学校设定集团、校区、年级、班级晋级展示平台。“国旗下,实小少年说”主题平台,发布“小先生”课程;校刊《点亮》战“疫”特辑征集“小先生”课程。“小先生”课程,点燃儿童们心中的小先生梦,点亮了居家学习的每一个日子。


导师制伴学。导师制旨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满足儿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关注儿童的学业转向关注儿童的全面。导师制,其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居家学习,我们引入疫情人生大课,将生命、友爱、敬畏与尊重、责任与担当、和谐共生等话题带到儿童面前,借助网络资源,推送导师课程,让作家、医生、公安民警、校长、工程师、心理咨询师等走近儿童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我们的孩子在和浙江80后作家徐海蛟叔叔以书信为媒介建立师生关系,在文字往来之中,他们懂得灾难与是非,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敬畏与自律。有的孩子写到:最好的我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结合体。孩子们还自觉进行了“人与自然”的主题学习,这也许是作家文字的感染力所致。不同行业的精英作为项目或主题学习的导师,易于建立儿童们心目中的“星”,感受专业的力量,能够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生命。


小组合作研学。小组合作研学是针对居家学习空间的相对独立,儿童自主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开展的,旨在建立班级小组合作研学共同体。教师综合儿童、家长和学习任务等将学生进行编组,每组8-9人,每个成员各有分工、各有担当。学习力较强的儿童要承担本组成员的预学、研学问题的归类、整理与提交。原则上组内提交的问题一定是组内解决不了,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以“微课+资源包+任务单”的套餐,推进两种类型的学习:一是新知预学+问题梳理+答疑解难,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二是话题导学,将旧知嵌入新的情境之中,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创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小组合作研学,有效解决了儿童居家独学无友的问题,有助于儿童完成社会建构,实现学习的进阶。

2

学习内容新边界:重在打破  


疫情,将一场危机不加掩饰地带到儿童的面前。瞬间,世界万象也卷入儿童的视线,真假难辨、美恶善丑、人疫之战等让儿童处于一种矛盾之中。这些不可避免成为儿童的经历。如何设计学习内容,让儿童在经历中“知”和“行”,实现儿童学习的“越界”,为儿童的未来生活做储备,这正是儿童学习指导的价值旨归。


打破教材的边界。疫情,带来危机,也带给教育契机。关键是如何转“危”为机。比如,停课不停学的初期,面临教材缺位、网络授课等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学校如何引导教师重塑现代教材观,跨越教材的边界?我们通过云端管理思“享”会,形成一致意见:居家听课不停学,既要结合疫情,引导儿童在疫情中学,储备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应有的能力和素养,同时面对居家学习的环境,各学科要打破教材内部的编排顺序,融通学段间的知识,联结疫情和生活形成适合于儿童居家学习的内容。第一时间,我们推出微信《@孩子们,校长喊你来聊天》。校长和孩子聊疫情下的大爱与情怀、责任与勇气、疫情下实小儿童的聪慧、悦纳与担当应如何表现,同时推送四个话题,引导儿童在经历疫情之中学会观察、思考与表达。话题导学打破了居家学习的教材边界,验证了生活才是真实的教材。


打破教师的边界。居家学习,网络空间的开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省“空中名师课堂”、市“泰微课”、校录播课等一大波学习资源来袭,挑战着师生关系的稳固性。如果教师不能给儿童更好的课程,就有可能被邻班的老师所取代。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任务的驱动,儿童会根据兴趣、爱好等跨越班级的界,自发形成探究小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应对挑战的勇气。首先要重构教师这一角色,教师可以是资源信息的推送者、课程的创生者、现代技术的玩转者、学习的陪伴、支持者、终身学习者。其次要摈弃孤军奋战的习惯性思维,用同僚合作的方式,破一师一课的边界。用课程意识,以结构化、系统性思维整合信息技术、学习素材和教师智慧,编制适合儿童的课程。


打破学校的边界。居家学习,让学校从有形转向无形,这就意味着学校边界的消弭。教师的校级界别在淡化,学校的好课程在云端分享、流转,学生可以在云端访学。全国各地的孩子可以共上一节课,可以共同面对一个学习主题或学习项目。学校拿什么吸引孩子?唯有用好的课程来吸引。居家学校理应带给学校一种泛在学习的新思路,扎扎实实推动个性化学习的私人定制。

3

学习方式新思路:取向混合


平日里,网络和电子产品都是儿童的禁区,所以导致儿童对此充满好奇和期待。疫情,让学校和家庭在毫无预期的情况下接纳向儿童开放网络和电子产品的事实。孩子的学习进入了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状态。当然,这对学习指导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学校和家庭要客观面对这一现实,做好设计和指导。


社群任务驱动。随着家长陆续复工返岗,儿童的居家学习又迎来一个新的挑战。传统班级已经被重新定义,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网络空间的社群。我们通过主题任务的驱动,实现管理的无痕与浸润。比如,“在经历中知中国”的主题学习任务的驱动之下,五六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愿组合成混龄研究学习社群,如炫中国技术小队、寻中国力量小队、播中国声音团等。然后再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爱好进行任务的分工,将中国技术又分为“高铁技术”“桥梁技术”“AI技术”等等。又如,“国旗下,实小少年说”云升旗主题策划任务,大队部提前一周招募策划小组成员。三个校区的孩子,在云端相聚,从文本的撰写,到版块的分解、视频的采集,直至合成完整的云端国旗下学习成果的发布视频。过程中,我们安排学校新媒体中心的老师和学习德育处的老师进行伴随性指导。


线上线下交互。居家学习,我们考虑儿童的视力保护,同时避免网络阅读碎片化的冲击,推行线上线下交互的学习方式。线上学习,有助于推动学习的随时、随地,也有助于实现儿童的自助、个性化学习。线上学习同时解决空间限度的问题,班级可以无限扩容。实践之中我们也发现,线上学习有其优势,但是它缺乏线下面对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线上教学期间,儿童在线不在场的“缺席”还是会有的。


推进线上学习的同时,一方面,我们指导家长和儿童一起完成每日规划,引导儿童自觉进行线下自主学习管理。为了与学校生活做好链接,“一日规划”有规定和自选部分,确保晨诵、大课间运动、阅读分享等板块的时间。另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设计推送线下学习任务。如,数学老师指导儿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现象,从生活中认识数学模型,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关联。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诸如,孩子将数和疫情联系,撰写“数说战‘疫’”的数学日记。日记中,孩子们搜集、统计、分析疫情带来快递哥工作量的增加,在比较之中感受快递哥的劳动价值;比较明星与院士的收入与贡献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必备的价值取向,正确追星。


线上学习,不仅是一种现代技术的介入,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范式的转变;线上学习需要学校教育有“客户思维”。这就意味着学校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要本着“以终为始”的路径来设计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


居家学习,检视儿童学习指导的价值和意义。居家学习,也打开了儿童学习指导的一扇窗,一扇通往儿童未来美好的窗。





本文作者 | 高金凤,系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责任编辑 | 董筱婷


推荐阅读


教育部最新通知: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开展!请扩转!| 特别关注

从“居家”转战“教室”!教师、学生、家长要做好的30件事情 | 关注

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九大行动 | 关注

疫情“打破”家庭教育舒适区:你如何履行责任,直接决定孩子的成长空间!| 荐读

超长假期,您带孩子读了哪些书?∣每周一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