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就生病,各种问题齐爆发?您可能要关注孩子的心理 | 家长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第一阅读 Author 韩良俊
民小编说
每年的开学季都是家长和学生的一场“硬仗”,在经历了漫长的假期后,孩子的内心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孩子会厌学、拒学,甚至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孩子究竟怎么了?孩子拒绝沟通怎么办?如何缓解孩子的开学焦虑?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孩子顺利度过“开学焦虑期”。
01
开学季,烦心事层出不穷
疫情的影子一点点褪去,又到开学季,孩子们重拾心情,回到学校。然而,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孩子的问题开始频频爆发。从学龄前到中学,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开学前集中爆发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幼儿园阶段
哭泣、沉默
吸吮手指、咬指甲、拉头发
退行、尿床
过度依赖、不安、敏感
过度活跃、好动
小学阶段
缄默、不语、学习动机降低
易怒、抱怨、攻击、违规
焦虑、恐惧、抑郁、哭泣
不合理要求增加
难以专注、脆弱、易疲劳
中学阶段
退缩、孤立、冷漠、情感隔离
过度担忧、害怕、强迫行为
忧伤、抑郁、愧疚、自责
成绩退步、性情转变
自我为中心、压抑感受
当我们试着去了解孩子的烦恼时,会发现孩子心中也各有各的烦恼:
“开学后要重新分组,我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组!”
“作业又要多了,怎么写得完?”
“要换班主任了,听说他很严格,该怎么办呀?”
“都没人愿意跟我玩,怎么做才能让同学们喜欢我?”
无论是哪种问题,都要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去逐步解决。但最让家长们崩溃的是两个最大的困境:
一是无法让孩子听话,
二是无法让孩子愿意讲话。
这也可以看出亲子沟通上出现的问题,着实给了家长不少的压力。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面对和管理自己的压力。
首先,对孩子而言,爸妈是最值得依靠的人。
因此,要跟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习惯,透过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从跟孩子的互动之中,去了解他的情绪状态,发现他当下遇到的困难,让孩子有机会说出心里的话。
其次,家长要协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
将随意慵懒的假期时间调整回来,到点就洗漱睡觉,适应上学节奏的睡眠时间。同时,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轻微的开学焦虑其实并不可怕,家长在临开学的时候应当多注意孩子的变化,调节好孩子的心情,陪伴孩子,让孩子提前做好适应准备。
02
开学就生病?可能要关注孩子的心理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开学前只需要吐吐槽、撒撒娇,适应上几天也就好了。但另一些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了:
“妈妈,我肚子好痛,今天可不可以不去上学?”
“爸爸,我觉得头疼得快要死了,能不能不去学校了?”
…………
总会有些孩子在开学前几天,不停地说这里不舒服、那里疼。起初,父母会怀疑这是孩子不想上学的借口,但当看到孩子难受的样子,只得妥协,让孩子在家中休息。家长们心疼的同时,心中也满是疑惑:难道真就这么巧,每次都赶在开学前生病?
殊不知,这可能是孩子拒学的初期表现。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
刚念初三的小冉,曾是全校的尖子生。念初中时,妈妈把她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初衷只是希望小冉学习上能更上一层楼,可这样的想法从一开始就破灭了。面对陌生的一切和优秀的同学,小冉曾经的学习优势不复存在,巨大的落差让她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也让妈妈变得焦虑。
开学第一周,有天早上小冉感到腹部剧烈胀痛。慌张之下,妈妈立刻送她去医院检查。各种检查做了一遍,也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后来大夫建议去心理门诊看看,医生诊断这是心理压力导致的身心症状,建议小冉在家休息。这一次,回到家的小冉,走出家门变得寸步难行了,与父母的关系也降到冰点。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近些年来焦虑心理越来越严重,甚至“疑病症”也越来越多。其实,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身体上,而是心理上,但我们很少往心理健康的层面去想。在屡次紧张和担忧中,人体把外界压力造成的焦虑转移到身体上,导致了“疑病症”的产生。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议题及压力,他们年龄虽然小,但是对生活事件的感受却是相当敏锐和直接的,情绪反应有时候甚至会比成人更加强烈。许多在成人眼中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极有可能在孩子的心里埋下问题的种子。
在我接触的“拒学”案例中,爸妈往往更关注怎么让孩子早点返校,尽早适应外面的环境。然而,想让孩子“回到学校”的美好愿望,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就是因为感到不适才要逃离。“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之类的话,在孩子看来毫无说服力。对孩子来说,“工作”“未来”很是遥远的事,而当下的挫败与焦虑感才是真实而强烈的。
每次看到孩子们强忍着不让自己落泪的时候,我都很想去鼓励他,让他振作起来。但拒学问题的解决相对复杂,只有了解了背后的成因,明确了孩子遇到的困难,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
基于工作经验,我提出以下几个原则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敏锐觉察,及时行动。
孩子在家所累积的作业、避开的社交互动,会越来越多,最后可能让问题变得无法控制。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拒学倾向,要引起足够重视。
其次,要明确分辨拒学的前因后果。
尽可能温柔地询问孩子,是什么让他无法去学校,找出孩子问题的源头。也要与学校保持沟通,尤其是班主任、辅导老师、重要同学,透过他们的力量找到孩子拒学的原因。
最后,爸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保持同理心的同时,给予孩子面对问题的自信,尽管孩子可能出现各种不适,还是要坚持和孩子沟通,一起来直面问题。
03
不是“孩子有什么问题”
而是“孩子发生了什么”
每次临近开学,家长们总会面临一些困惑,比如:
乖巧的彤彤开学就五年级了,临近开学,妈妈发现她开始变得跟前段时间很不一样。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睡觉更迟了,早上喜欢赖床,情绪也变得不安。每天她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玩手机,只要谈到跟学习、作业有关的事儿,彤彤脸上的笑容就会突然消失,还会跟妈妈发脾气......
琦琦是个自我要求很高的孩子,开学她就要上高一了,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去上寄宿学校。这个假期一直在补课的她,学习上的专注力越来越不集中,她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跟人接触,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有时候,听到她在房间偷偷哭泣,妈妈很心碎,想跟她聊一聊,却苦于不知道如何沟通……
以上种种,都是开学的正常反应。我们看到孩子变得不一样,其实都是在给我们释放求助的信号。
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学习调整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比如:
自己有哪些情绪?
身体有哪些感受?
如何来处理这些感受?
…………
当孩子已经无法有效处理情绪与身体的感受时,行为问题就开始出现,像是无法专注、冲动、和同伴起冲突、焦虑,甚至自残等等。如果我们只看到孩子呈现出来的问题行为,想要“对症下药”,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都表明,成年之后的心理问题,与小时候的心理状况有关。我们需要像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一样,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都存在严重不对等的现象。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一天你发现孩子身体不适,一定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带孩子去就医。可是今天如果孩子告诉你,“妈妈,我觉得很孤单!”你能敏感地觉察到孩子的需求吗?
作为家长,我们重视学习,有自己的教育观。但在问题面前,所有的教育观恐怕都会崩盘。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你真的知道吗?如果他遇到困难而无法言明,要怎么才能真正帮助到他?
解决问题的前提,永远是去面对问题、理解问题,从而理解孩子。有时候,一个善意的问候、温暖的拥抱,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所以今天,让我们对那个害怕去学校的孩子说:
“我不在乎你现在能否去上学,我在乎的人是你。你的心情、你的难过、你的担心、你的喜悦、你想和我分享的一切。我在乎的是你。我知道,爸爸妈妈有时候因为着急,让你有了压力,所以你低头不语,但我会一直在这里,我想好好地陪着你。”
文章来源 | 第一阅读 (ID:diyiyuedu)
作者 | 韩良俊
微信编辑 | 谭希
推荐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快开学了,孩子返校应该注意什么?
教育部最新回应: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 特别关注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教育部等15部门这样做
脑科学揭示“屏读”和“纸读”差异,影响孩子深度阅读的原来是这个!|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