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班级群,您有什么高招?| 每周一问
“每周一问”第140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连续5期“打卡”留言,还有专业教育书籍相送哦!
班级群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大部门老师都会通过班级群发放通知、和家长联系,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但是班级群也会涌现许多问题:一条条“收到”淹没了通知消息、点赞刷屏、矛盾激化......那么,应该怎样管理班级群,做到趋利避害,让班级群真正发挥作用呢?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许多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管理班级群的好方法,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您是如何管理班级群的?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孔晓妮:明确目的,高效配合
班级建立班级群,明确初衷是希望学校和家长之间有能良好的沟通,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老师发布的通知。同时,建立好班群守则——“三不四要”,不在群里散布谣言、虚假信息、募捐等;不发送跟学生无关的投票;不把个人情感生活在群里分享;遇到问题,要及时跟老师沟通,隐私的可以单独私聊;学生有记不清楚的事宜,要跟同学及时询问;励志性名言、故事,要在群里共享;学生美好的成长过程要与家长在群里分享。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张匀:善用小程序
学校经常会布置一些通知,为了确保所有家长能看到,有些老师会让家长们在群里接龙,一下子群里消息过多,会把重要消息顶掉。这个时候,其实可以多用用QQ群附带的许多好用的小程序。比如群接龙、群投票、群活动等,方便统计的同时,也能让QQ群保持整洁,不会让家长错过重要信息。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方莼:约法三章,赋正能量
由于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观点都不同,为了更好地达成家校合作,我会在建群时约法三章。明确家长群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家校交流群,除了合作完成学校需要家长配合的一些事务,我们鼓励具有正能量的言论和做法,共同创设、维护和谐、共同发展的群氛围。当有问题产生时,我们选择私下沟通,而不是在群里肆意讨论,防止问题发酵。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蒋金娣:班级群需要用心经营
邀请合伙人。班级群有一个就足够了,但这个群需要家长参与管理,所以在建群之初,我会预先邀请家长做管理者,参与班级群的经营管理。设计群板块。班级群是一个家校合作交流、互通信息的平台,建群之后,我设计家庭教育、一周点评、班级活动和学科公布栏四个板块,一周一次上传家庭教育美文、一周点评。明确群规矩。新一届家长入群之初,我会明确班级群规矩。我也会和任课老师说清楚班级群的主要用途,提醒他们遇到个别学生的个别情况,只能和家长单独沟通。有了这些规矩,班级群一直保持着活力且正气满满。
@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 张培培:精简消息发送,高效管理家长群
说清楚进群的规则,比如请在家里主要管孩子的家长进群。对各种信息进行标记。一是重要信息,按时处理并及时反馈;二是重要、紧急程度较小的消息,不用回复尽快完成;三是一些鸡汤分享等,不用回复。此外,对于一些信息统计和订购资料等消息,家委会成员可以一起协助完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消息负担。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嵇怡:班级群管理中的实效和高效
有言在先,约法三章。建立之初,用班主任公开信的方式告诉家长不在班级群发广告、小程序等;告知家长遇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发布通知等,家长不要刷屏;遇到孩子个人问题,采用单独发消息班主任的方式联系,保证孩子隐私。
有效展示,家校沟通。班主任承诺会不定时将孩子在校期间参加各类活动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美篇等形式和家长共享,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龙港市第十小学 吴萍萍:我的班级群管理方式
群规先行。在建群之初,与家长及任课老师商量群规,群规不仅约束学生,同时也约束老师。群规包含不聊天、不发红包、不发广告等,要求重要的事尽量电话与老师联系……
“夸夸群”定位。确定“夸夸群”定位,和任课老师商量好,群内多表扬,尽量不批评,批评或需要@个别家长的尽量私聊。让家长看群消息没有压力。
家委协助。班级群仅靠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管理是不够的,因此我发挥家委的力量,共同管理。回复老师来不及回复的信息,分享育儿的心得,相互帮助。
@黔西县铁石中学 张生杰:强化规则 据理服人
强化规则就是规定群内每一位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包括发送内容、频次等。据理服人就是当个别成员对群内信息存在质疑时,作为群主要第一时间与之取得联系,以事实为依据与之沟通,消除歧义,使群内成员之间和谐共处。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沈洁:学会换位思考
老师要有意识去维护保护好孩子家长的相关信息,对于家长发表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反馈,在班级群中要引导正能量,这也对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要求。要学会巧沟通,遇到棘手的问题尽量避免在班级群公然讨论或直接布置工作,而是与家委会或个别家长提前沟通,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取得家长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新湖小学 何燕:朋友之交有距离
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我们会经常把学生的表现,拍成照片、视频发在班级群里,对于像有的家长道一声辛苦的话就免了,明确规定可以为学生点赞,老师就免了,只要我们目标一致就好。
@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 胡继东:只建一个群
我建议只建一个群。有些班主任出于管理需要,会设置班级通知群和聊天群,甚至有寝室群、学科群等等。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果班级群也设置多个,就会顾此失彼。家长有聊天沟通需要的,可以另外自行建群。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陈玲:规范规定、组建小组、定期表彰
首先,群有群规,先要将规定明确罗列清楚,让家长确认了解到位。特别提醒家长:一些私人化的事情,不在群里公开交流讨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负面影响。第二步,组建三个小组,任命三位积极踊跃的组长,由他们负责统计事宜和重要的点对点的通知,而班主任只需要适当提醒和关注。第三步,定期表彰做得好的家长,除了群里表彰,还要在学生面前表彰,增强孩子的荣誉感,激励孩子的同时也激励了家长,这是最好的榜样作用。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周丽娜:家长群家长管
我们班级家长群是家委会建立的,主要用于协商班级重要活动的安排等事宜,比如运动会、成长仪式的后勤工作、定期发布班费使用情况等,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的一员参与其中。如有重要通知或者特殊作业的发布,我会通过家校通发短信至家长手机来告知家长。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史奇雨:不过分依赖班级群
想管理好班级群光靠家长是不行的,老师也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学校的重要通知老师需用醒目的字体挂在群上方便家长观看。第二,有些学生好的表现老师可以发在群里,起到示范作用,有个别不好的学生要找家长单独沟通。第三,老师不要过分依赖班级群,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管理,面对面沟通是最好的方式。
@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石喜凤:班级群——创生正能量的地方
我们班的班级群,经常洋溢着欢乐、温馨和幸福的味道:她,生日那天,全班同学为她唱起了生日歌,她第一次成了班级的主角;他,是同学口中的“大白”,但有一次作文写了妈妈的艰辛,令人动容;一个个家长送来的“温暖”:一包包小饼干、一颗颗牛奶糖、一张张加油鼓劲的小纸条,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所有的这些,我都会一一分享在班级群。慢慢地,那似乎不仅仅是一个群,而是我们温暖的“家”呀!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 邓公明: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破解班级群管理难题。
要充分地管理好班级群,作为班主任需要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家校关系好了后,家长对于班主任的要求自然就会十分配合,即使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会私下单独客气地和班主任交流。我相信,当每一个家长都对学校和老师充满了信任,他必定会自觉遵守群规,积极地配合学校和老师。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谢兴梅:和而不同,共同发展
首先,有群成员管理的规定。所有进班级群的成员需要实名且通过班主任老师确定后方可进群。其次,有消息发送时间的规定。无特殊紧急情况,老师发布所有通知在早7点到晚8:30,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8:30后不再发送各科作业。最后,有发送内容的规则。发送通知后无须条条回复,班级群内不讨论学生个人问题或同学之间矛盾。另外,发送语音或视频时采取微信打卡小程序,避免屏蔽群里通知。
@德州市建设街小学 王汉沈:分类建群 科学使用
根据班级工作需要建“通知群”:主要转发学校及上级各种通知、文件。家长必须入群,所发内容需认真阅读,不要发表意见;“交流群”:欢迎家长入群,不做硬性要求。家长在群里可以就学校、班级工作发表建议、看法或意见,提醒家长“言论自由,言论负责”;“学科群”:这是科任老师和家长交流的平台;“XX群”:如可以根据学生成绩上、中、下不同情况分别建群,便于家校就某些共性问题交流沟通。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新西关小学 李宏英:规则大家守,团结一家亲!
首先给班级群起一个共情的名字——“团结一家亲”。老师作为群主,尊重家长,多做事、多表扬,多商量、少指责,不在群内批评家长和学生,特殊的学生、特殊的事和家长单独私信。大家都来守规则,才能团结一家亲!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宋雪琴:让班级群充满正能量
优秀作业展评。在群里展示优秀作业,并且备注好姓名,在班级群内表扬,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让学生和家长都有成就感,也提供一些方法让其他家长学习。
表现优异表扬。班主任管理过程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挖掘班级中的正能量,并在班级群内表扬,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邢美月:消息精而专
有一些通知需要发布在班级微信群中,要尽量减短文字,说得简洁清楚,必要的内容回复,知晓的内容可免回。同时微信群只是一个辅助通知消息的途径,不能太依赖于群,和家长沟通还是应该面对面,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孙冠杰:目标明确 及时管理
在管理班级群的时候一定要目标明确,班级群只用于家校间最简单的沟通,任何负能量、激进的、与学校管理理念不相符的观点我们要单独去引导交流,同时鼓励先进做法,不能单独批评具体学生。总之要传播正能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每周幸运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张培培、@孔晓妮、@张匀。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回答具体有干货、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俞艳君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
(俞艳君,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英语教师,于洁工作室成员。)
我这样高效管理班级群
信息时代,班级群成为了家校沟通必备的“武器”。可是,班级群似乎也变成了一把双刃剑,教师无时无刻要盯着班级群,生怕错过家长们的留言;而家长们一旦错过群消息,就耽误了自己孩子的事情,有时会影响到亲子关系。那么,究竟如何高效管理班级群,让它真正为班级服务?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一聊我的做法。
制定规则,让班级群规范化
要想高效管理班级群,一定要制定管理规则。如何制定规矩,可以参考下面的小锦囊。
第一步,选择平台。刚接手新班级时,班主任就要做一个有心人,统计好班级家长使用QQ、微信或者钉钉的数量,从而选择在哪个平台上建群。这样一来,就能尽可能避免家长错过重要信息。
第二步,规定时间。和家长规定好群里的活动时间,比如,可以规定为早上7点到晚上8点,其他时间一律都不在群里发布信息,以免影响家长和老师的正常作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在消息前面加一个“闪电”小图标,让家长明白这是紧急通知,这样家长也能充分理解班主任的工作。
第三步,操作规范。提前和家长交代清楚,凡是需要让全体成员看到的消息,统一不需要家长回复“收到”。这样一来,就有效地避免了刷屏现象。制定规则的前提是要和家长们或者家委会协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达到双赢。
定点定量,让班级群常态化
我告知自己班级的家长,每晚9点前,一定要翻看班级群,看看有没有遗漏信息。家长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之后,家校沟通就会顺畅得多,也大大节约了因为没有看到信息而要单独电话联系家长的时间。
另外,可以在班级群中建立一些常态化栏目,比如,每日表扬、每日一记、班级头条等等。通过这样的栏目,不仅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回家后的亲子沟通创造了机会,增进亲子关系。
化繁为简,让班级群高效化
面对日益增多的班级事务,班主任时不时会发布各类信息,比如,填表格统计信息、发布活动、收发语音作业、发布打卡、展示孩子们在校学习和生活的照片等。而有些班主任会利用不同平台,比如打卡用微信、收发作业用钉钉,填表格用番茄表单,这样一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喊“累”!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定要充分了解群功能。很多平台的群管理已经相当的人性化。发布重要通知时,可以利用“群公告”,方便了解哪些家长已经确认过信息。分享照片时,比起直接发到群里,可以建立班级群相册,这样下次使用时,可以快速找到照片,而不需要不断查找群记录。“接龙”功能特别适合填报参与活动人员时使用。还有一个“老师助手”功能,可以直接发布打卡。
我相信,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班主任只要肯用心钻研,一定能突出重围,让班级群真正为自己所用。
根据回答,大多数老师都首先强调了班级群公约的重要性,有了班级公约,群成员就会明白班级群的定位,从而做到心中有准则,避免“出格”行为。在群公约中明确群内发言时间、免回复消息的范围、私聊问题的类型,可以帮助老师高效地管理班级群。除此之外,邀请家委会帮忙、设置“分管组长”也是很好的管理方式。
感谢俞艳君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周的话题:
为了监督孩子学习,家长们通常会陪同,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控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更需要家长的帮助。但是有的家长见不得孩子磨蹭或者老出错,总忍不住发火。陪同孩子写作业,甚至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作为老师,您认为家长陪同孩子写作业时要注意什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怎么陪?如何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欢迎您与我们分享。(建议从一个角度谈)
每周一问
老师,您认为家长陪写作业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 | 谭希
责任编辑 | 董筱婷
推荐阅读
老师,您认为“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哪个对孩子帮助更大?| 每周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