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一年,我们都干了啥?
文 | 《人民教育》评论员
对基础教育来说,这一年同样不平凡。围绕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基,坚持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崇高使命,以推动公平发展、质量提升为中心任务,我国基础教育交出了一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的答卷。
抵抗风险、应对危机的处变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满足了1.8亿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需求。在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验”中,我国基础教育化危为机,主动求变,推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知难而进,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堪称“史无前例、世无前例”。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补齐了短板。基础教育战线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重点,扎实推进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对60万辍学学生的台账实行销号制度,劝返即销号。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为实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落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系列政策措施,“输血”“造血”齐发力,千千万万优秀校长和教师手把手、肩并肩、心连心帮扶,为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呕心沥血。
我们深知,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千方百计提升相对贫困地区和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教育责无旁贷。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不仅要“劝得回”,还要“留得住”,提高教育质量是更为繁重艰难的持久战。只有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让脱贫成果更牢固、更可持续。
综合改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起四梁八柱。观念的更新、体制的转变、格局的调整,不能仅靠一招一式。
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基础教育。瞄准重分数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的评价观,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系统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破立并举、协同推进,着力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和选人用人观。
学校活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面对“管得太多”“缺乏动力”等突出问题,这一年,教育部全面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各地“该放的放”“该管的管”,奏响了简政放权、依法赋能的时代强音,精准定向放权,差异化监管,成为改革的新动能。
全面发展全面培养成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重要内涵。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朝着日常化、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师生体会到劳动的美丽与崇高。教育部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适应培养时代新人要求。健全人格,首在体育。“教会、勤练、常赛”,既让人体验到参与体育的快乐,又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子。美育是朝向心灵的教育。新时代的美育,不仅要教学生会唱会跳,还要能发现美、欣赏美,做一个有心灵大美的人。
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教师。这一年,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51.6%;“特岗计划”、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督导“长出牙齿”,推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拿出更多的真招实招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高质量发展更可持续、更加有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面向“十四五”,我国基础教育亟须谋划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与路径。展望2021,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起努力!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2020年24期杂志微信编辑 | 董筱婷
推荐阅读
2020年,教育人都在思考哪些关键问题?看这篇盘点就够了!| 关注
一位老师的年终总结:这一年,我养成了10个习惯,其中7个都是因为疫情 ……| 关注
期末来临,学习状态却每况愈下?一线教师总结了18种方法,快来试试!| 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