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苏州实小,我们这样“接住”放学的孩子 | 回归校园①
民小编说
放学后,家长没空接,孩子们到哪儿去?“三点半”难题不仅困扰着家长和孩子,也衍生出了一系列教育治理问题。自2017年以来,苏州市实验小学校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推进课后服务,解决“三点半”难题,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做法吧!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宁市文亭巷社区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到“孩子们放学后,得有人接得住啊”。总书记指出:这件事要由学校来办,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学生基本的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承担起来。
自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苏州市实验小学校从家长的现实需求出发,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通过强意识、建机制、落举措、增实效,积极创新课后服务模式,切实解决“三点半接送难”的问题,打造让家长放心、舒心的民心工程。
1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已经明确了“课后服务谁来办、谁来做”的问题,即“学校办,老师做”。
课后服务是服务家长的需要。现实中,很多家长因工作繁忙不能及时接孩子,家长的需求实实在在摆在教育人面前,学校作为公共资源的提供者,理应义不容辞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呼应家长需求,“接住”放学的孩子,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2
2019年起,我校将全面推进课后服务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在充分调研家长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苏州市实验小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苏州市实验小学校课后服务管理规定》。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切实解决家长三点半接送难的问题,提供精准、多样、适切、高质的课后服务,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丰富内容形式,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家长和学生的获得感、满意度。
服务时段可定制
课后作业有保障
一方面,学校以课题研究和日常教研为抓手,实施作业管理“四强化”:强化备课设计、强化作业研究、强化班级统筹、强化部门监管,把备课组的专业力量和年级部的直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学校要求全体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做到科学出题、合理控量、适度分层、注重整合、有效提质。
另一方面,学校要求全体老师在“1+1”课后服务的时间空间里,用心、细心、耐心地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尤其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时段里,各学科老师以交替轮换的方式,对其教授的所有班级进行“走班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随时举手请在堂老师解惑,也可轻声走到其他班级请相关学科老师帮助。井然有序、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后服务,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家长的辅导负担。
综合素养再拓展
活动实施中我们发现,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等各色体育活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为破解“体质”管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学校“知古学庐”传统文化课程基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缂丝、昆曲、桃花坞木刻年画、碑拓等一大批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传统文化活动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项目式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有热情、爱研究、善创造的孩子,他们把自己研究的项目带到课后活动中,通过自由组合,团队合作的方式做研究、出报告……课后校园的热闹,减轻了孩子们校外培训的负担,课后丰富的活动让童年有了更加斑斓的色彩。
个体需求能满足
课堂知识若需查漏补缺,任课老师可单独施教;课后作业若需指导点拨,学科老师可精准辅导;突破难题若需要帮助,同学老师可集思广益。要发展特长的学生,可选择参与课后活动;要参与竞赛的学生,可参加赛前集训;需倾诉和疏导的学生,可以走进“解忧屋”……校园的各场室向学生开放,学校全面实施课后服务系统管理,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教师各司其职,学生各取所需,以此推进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3
从2019年2月起,学校积极回应家长和社会需求,充分调研,建立健全了课后服务管理制度。教师全员参与,聘请校外专家和教育人才,高质高效地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通过建立准入机制、实施全程监管和质量评价等方式,让社会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到课后服务中。
三年来,我们不断磨合完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在实小校园,课后服务动态开放,每一间教室、每一个活动、每一种要素都彰显着育人的力量。
文章来源 | 苏州市实验小学校供稿微信编辑|魏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