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不如换个“玩”法!| 我爱写随笔
民小编说
未成年人游戏成瘾,是不少家长和学校的现实“烦恼”,其所引发的种种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值得全社会重视。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如何治“标”又治“本”?社会应该怎样更积极地进行干预和应对?一起来读这篇文章。
近期,一款名为《摩尔庄园》的手游吸引了大批玩家。在游戏中,玩家拥有属于自己的庄园,可以种菜、收菜、制作并品尝各种美食。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游戏,苏州一名父亲别出心裁,为自己的孩子打造了一个现实版的“摩尔庄园”。
在这位爸爸建造的现实版“摩尔庄园”里,南瓜、番茄、青菜等蔬菜应有尽有,进门处还摆放着一块小黑板,订单栏上写着“今日可收成:茄子、玉米、青椒、番茄。”
建这个“摩尔庄园”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孩子沉迷于虚拟游戏。在实践中,庄园也成了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劳动的社会课堂。孩子们在“摩尔庄园”收菜种菜,满足了对游戏的好奇,体验收获的快乐,释放学习的压力,又避免了沉迷虚拟游戏的伤害,可谓一举多得。这一创新,很值得复制推广。
青少年沉迷游戏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有钱就有装备”“有钱就能打赏”的虚拟世界里,一旦患上“手机病”,不仅砸钱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甚至导致其荒废学业。
政府和学校在治理层面频频出招,如立法明规严控、加装防网瘾软件、不准带手机入校等等,可以说,想了不少的办法,能用的都用上了,但仍有不少孩子身陷网瘾、难以自拔。这就说明,一味的堵是堵不住的。
青少年是游戏用户的主力群体,患“手游病”属于共性问题。就其成因而言,可以做出多种解读,但消遣娱乐渠道少,现实社交面窄,缺乏“分神”诱因,才是主要的。当然,抑制游戏沉迷应该加强教育管束,同时建立更完善的机制,如严格的付费金额限制,严格的实名认证,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引入人脸识别功能等等。但终归百密一疏,杜绝沉迷现象,还要在别处下功夫。用更能激发兴趣又更有意义的玩法,取代网络游戏,才是治理沉迷的上上策。
把虚拟的《摩尔庄园》手游,升级为现实版的“摩尔庄园”,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脱瘾”,还让孩子们锻炼了生活技能,在劳动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和担当,在参与劳动中懂得感恩,进而升华为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为孩子长远计,这才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可谓善莫大焉。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实现游戏沉迷向现实社会活动的更多转化,仅靠一位父亲独木难支,需要社会凝聚智慧合力,打造更多的现实版“摩尔庄园”。自古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防止游戏沉迷成瘾,需要多些“智慧”,才能更胜一筹。
征 稿
人民教育微信公号“随笔”栏目长期征稿,喜欢写教育随笔的读者朋友们记得给我们投稿哦。投稿邮箱为rmjywx@126.com。字数在1500字以内,投稿请注明“随笔”栏目投稿。
文章作者 | 张全林,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淮滨县委组织部
微信编辑 | 张昆昆
责任编辑 | 谭希
推荐阅读
如何利用暑假帮孩子做好学段衔接?资深班主任来支招!| 家长慧
暑期安全不“放假”!这份2021年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请收藏!